奇书网

奇书网>耿耿星河女主角叫什么 > 第37章 王项(第1页)

第37章 王项(第1页)

第37章王项

王项,闵西人氏,大章二十年探花出身。

那一年殿试的题目是先帝亲自出的,是一道时政题,边疆的军制问题。其他的几位士子答卷比较温和,独他,犀利激进,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慷慨激昂。

据说,答卷不够写,他起身问先帝:“可写于桌上否?”先帝笑答:“诺。”后,收卷之时,先帝竟站在桌边读得入了迷。读罢,跟身旁的内侍说道:“此人有大才,但锐不可当,不为大忠,便为大奸。”

王项提出的大将“守边而不据边”的观点,解决了当时先帝为之头痛的武将居功自傲的问题。很多守边的武将,为了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讨要粮饷、财物,与外寇勾结,装模作样地一次次来攻,再一次次镇压,拥寇自重。王政建议,在边疆设三个部门,使他们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权力分散。守边三年,必须回京述职。再由朝廷另行派遣大将前去。

在上京中设立武堂,为朝廷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为边疆输送优秀的将领。这一举措若得施行,将会削弱世袭武将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本来,先帝有意钦点王项为状元,但恐其锋芒太露,招致祸患。且若大大抬举王项,会使一些开国肱股老臣寒心,于是,只给了个探花。

本来,殿试上中榜的士子为“天子门生”,仕途理应一片坦**。可众武将齐齐上奏,弹劾王项。重压之下,先帝便让王项去翰林院做了个小编修。

编修每日里负责修补前朝文献,整理本朝的起居录等。做那些事对于王项来说,是大材小用。所以,在先帝一朝,他的仕途很是不如意。

成筠河从前偶然去翰林院找书,结识了比他年长几岁的王项,被他的才识所折服,深深惊叹,结为好友。

成筠河爱丹青,王项擅画。我后来才知,成筠河的画技很大一部分是王项教的。成筠河曾给我画过木芙蓉,着色清淡,把三变之花,画得凛然冷艳。这其实是王项的绘画风格。下笔有傲骨,自成一派。

二人虽是好友,但还有“半师之谊”。

成筠河登基后,在官员的任免上,自然想到了王项。他将王项从翰林院调了出来,做了中书令。现年32岁的王项,成了本朝最年轻的宰辅。因其家乡为闵西,故而时人称之曰:闵公。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成筠河在乾坤殿中设宴,宴请新朝的几位重臣和家眷。我坐在成筠河身畔的位置,看到了传说中的王项大人。

他个子很高,穿着深色的衣服,嘴唇很薄,不说话的时候,抿得很紧,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他的眼睛似笑非笑,看人的眼神友好,却有距离感。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他在悄悄打量我,待我直视他时,又发现他并没有在看我。

席间,我喝了几杯酒,感觉有些微醺,脸上涌上来薄薄的一层胭脂色。

成筠河握着我的手:“无碍吧?”我笑笑道:“无碍。”

成筠河招了招手,合心殿的掌事宫女南飞递过来一块湿毛巾,我擦了擦脸。对着酒杯,发现妆有些花了,便到内室补妆。补完妆,扭头,看窗外月色正好,那月亮硕大如银盘。不忍辜负了好月色,信步走到园中。

今晚月亮照得人间亮堂堂的。我小妹便是出生在月圆之夜,所以父亲为她取名“水月”。我还记得那晚,父亲母亲的喜悦,水府诸人的忙碌,我递过剪刀,剪断脐带,小小的女婴,粉雕玉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我孩提时,父亲教我念的太白诗。父亲母亲啊,在天上可安好。

“合贵妃——”听得有人唤我,我转头,是王项。我略点了点头:“王大人。”他拱手道:“微臣斗胆,合贵妃很是让微臣有些眼熟,像是微臣的一位故人,但不敢确认。”

“哦?但不知王大人说的是什么样的一位故人?”

“他姓水,是微臣少年时的一位恩师。”

我心内一动。曾听爹爹说过,他在进士及第前,曾在一名官宦府中做过一阵子私塾先生,教过几名学生。难不成眼前的王项就是那几名学生之一吗?

“持杯摇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恩师满腹才华,却得以零落收场,不得不让人感叹,宦海无趣。”八月,桂子的香气浓郁。王项站在一株桂子前,脸上有寥落之色。

我笑道:“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王大人是当今君上极看重的人,最年轻的宰辅,如何会感叹宦海无趣呢?若王大人的恩师在天有灵,定会欣慰,还有人能记得他、怀念他。如此,便够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