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楚王
废太子是大事。自古以来,储君的废立,君王都要拜宗庙,告天地。
由于宫内出了这样的大事,这个年过得颇不太平。圣上心情不好,好些天脸上不见笑容。六宫之内,人心惶惶。连平素里最招摇的殷贵妃,也收敛许多。
满宫不闻歌舞声。
初五的朝会上,废太子的诏书一出,竟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求情。混迹官场,他们都是有眼色的人。眼看着东宫倒台了,他们不会去陪葬。
站出来踩一脚的人,倒是有。太子洗马吴秉通说道:“太子乃骆皇后所出,骆皇后并非公侯之女,门楣有缺,当年乃殷侯力荐,继位中宫。如今,太子被废,骆皇后这中宫之位,易主方是情理之中。”
圣上眯起眼,盯着他:“哦?以吴卿之见,谁来坐这中宫之位合适啊?”吴秉通跪地启道:“贵妃殷氏,其祖父乃沐雨阁开国六功臣之一,其父殷侯乃当朝重臣,圣上的左膀右臂。其兄长殷将军,不日前攻打高丽,立下泼天功劳。她又为圣上诞下七皇子,聪颖有加。无论从各方面,殷贵妃都是中宫的不二人选。”一旁站着的几个大臣,频频点头。
圣上站起身来,在龙椅边踱了几步。“吴卿想得真周全啊,方方面面都替孤想到了。你说孤赏你什么好呢?”吴秉通脸上溢满了喜色:“身为臣子,为君上着想,乃天经地义的本分。”
眨眼之间,圣上脸色一变:“你这般擅于投机拍马,孤便赏你去琼州做个县令吧。”琼州乃偏远荒蛮之地,从五品的太子洗马贬去琼州做县令,无异于流放。
吴秉通不停地磕头,口中哀求道:“圣上开恩,圣上开恩啊……”一旁点头的那几个大臣登时吓得面如土色。
圣上冷笑道:“身为太子洗马,职责本应是教太子政事、文理。如今,太子犯了错,你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倒琢磨起孤的中宫来了。中宫乃孤的家事,轮不到你多言!”
此话一出,殷侯与殷将军面色上很难堪。虽君上没有针对殷家,但吴秉通是拍殷家的马屁获罪的,君上这是何意呢?难道压根儿没打算立殷贵妃为后?难道君上对囚禁在凤鸾殿的骆静姝还有旧情?
朝中诸人各怀心思。没有人再敢出头说什么。本以为太子倒了以后,殷家该一枝独秀了。可圣上朝堂上来这么一出,这下子谁都不知道,风向下一步该往哪儿刮了。
正月初八,圣上开宗庙,告祖宗神灵:东宫德行有亏,不堪大任,辱没皇家,现废之。望祖宗庇佑,佑孤另择贤明储君,江山万年,福寿永昌。
正月十三,赶在元宵佳节之前,圣上下了第二道圣旨:废后。
这又让众人炸开了锅。当初,骆静姝犯下谋害圣躬的大过,圣上只是罚她幽禁,留着她的中宫之名,如今怎么突然废了呢。
成筠源被改立为“楚王”,前往荆楚封地。圣上还是念着数十年旧情的,特许骆静姝跟着儿子一起去了封地。
他们离开宫廷的时候,是傍晚。清冷的正月里,天空像是墨水洗过的布。圣上在乾坤殿里伏案许久,抬头问我:“芯儿,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回君上,酉时了。”
“陪孤走走吧。”他起了身。我知道,他下意识里,还是想送一送骆静姝和成筠源的。只是他绝不会开这个口。
果然,他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宫门口。马车刚好经过。骆静姝穿着一身素色的衣衫,远远地看着圣上笑了笑,似乎在说着“不必送”。
圣上满是风霜的眼睛里竟然落下了几滴眼泪,只是很快就擦去了。这毕竟是做了他二十八年正妻的女人。什么叫妻?妻,妇与夫齐者也。宫里的女人这样多,可只有她是一直与他并肩而立的人啊。
“那年,在禹杭,西湖行宫,静姝是很美的……”圣上转头,往宫内走着,边走边念叨着:“静姝是很美的,她是很美的……孤真是怀念禹杭啊。”他怀念的,到底是禹杭,还是年轻时在禹杭的岁月呢?
太子仍主位东宫的时候,他还有理由留着她的凤位。可太子废了,皇后一日不废,太子一日还是嫡子。身居高位而无权,越发遭人惦记,却没有还手之力,境况越危险。不如,母子俩到湖广封地,去过安生的日子。
圣上什么都考虑到了。于是,就这样,赫赫扬扬了很多年的皇后和太子,悄悄在宫中寂灭了。
元宵节,殷贵妃代行皇后之职,受朝中命妇的拜见。七皇子被封为“淮王”。其他皇子都是成年了才被封王,只有七皇子是个例外。且,淮字,代表淮水。当年君上就是“淮水一战”,统一了南北,淮水,乃圣上福地。将福地的名字给了七皇子做封号,可见圣上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君上命二皇子“殿前议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皇子议事,意味着参政。
从前,因为身体原因,二皇子从不在人前出现,朝中大臣常年见不到他的身影,所以一直都忽视他。如今,圣上让他在殿前议事,大臣们方才发现,这位残疾皇子胸有大才,竟比前太子成筠源更胜一筹。于是,皆不敢轻慢。
两广总督来京贺岁,进贡了几盆墨兰,慰严冬荒芜之色。
乾坤殿里,我给墨兰松土、浇水。圣上说道:“孤不喜欢一枝独秀。”我知道,他表面上是说花,实则,在说政事。赏罚之间,翻云覆雨,皆让人看不透。这就是君王。
皇长孙的毒解了,我随君上去瑶池殿看过几次,孩子白白胖胖,长得很好。没有人再提上次的中毒事件。只有我,总是在琢磨着,幕后真正主使,到底是谁。
二皇子和殷贵妃都是这件事的直接得益者。那么,是他还是她?
正月倏尔过去了,二月来了。
圣池边的柳树绿了,成筠河拉着我采嫩绿的柳枝。他用柳枝编成环,戴在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