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巧计
“王项,胶东人士,因其父亲王睦曾在禹杭为官,故而,少年时期,长于禹杭。”这样一来,他说我父亲曾经是他的师长,从时间上看,是吻合的。
我接着看下去。
“大章十六年,王睦被点了盐政,做了胶东巡盐使,王家举家离开禹杭。在其后的两年里,王睦连升数级,平步青云,从两淮盐政做到盐运使。一路从六品小官做到三品大员。大章十九年,王睦病逝。大章二十年,王项科举中榜。”
王家是盐政起家。而当年的废太子成筠源主抓的就是盐政。因为盐运和漕运是朝廷官府油水最多的部门,也是最复杂的部门。先帝有意让他历练历练。废太子在这一时机,拉拢了不少官员,结成死党。王项的父亲王睦,就是东宫的常客。
成筠源的这些小动作,先帝肯定是看在眼里的。先帝对于太子弄权,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心底多少对那些巴结东宫过了头的官员有些鄙夷和防备。
“大章十九年正月,据可靠消息,王睦曾私收盐商大量贿赂,他自己留下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如数孝敬了东宫。先帝正欲让玄离阁暗查此事,但由于王睦突然离世,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且那时候先帝特别注重保护太子的名声,所以,此事再也未提。”
不提,不代表不记得,更不代表不在意。我想,先帝之所以近十年来,没有用王项。在知道他才高八斗的情况下,只让他在翰林院做个清闲的小编修,除了因为武将的抵制,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先帝查看了王项的家世。
先帝对王家信不过。趋炎附势之臣,小人矣。
为官者,德为第一,才为第二。
由于这些事没有公开,所以,成筠河并不知情。他为探花郎怀才不遇而惋惜。却没想过,自己的父皇,是何等精明之人,官员的任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先帝都是在心里反复掂量过的。
我握着王项的卷宗坐在窗前。他们王家跟成筠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下,王项受成筠河重用。在这种情况下,王项选择投靠废太子一党,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王家跟废太子牵扯不清的情分;二是废太子有置王家于死地的把柄,王项在权衡之后,决定听命于他。
成筠源在大章五年被册立为东宫,到大章二十八年伊始被废掉,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子。树大根深。在朝堂上、地方上、军队中,都有一些支持者。《汉书》中有言: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若此时能抓住一个典型,施以酷刑,必能对成筠源一党起到震慑作用。
我正琢磨着,南飞进来了,说道:“娘娘,云梦阁的小宫女过来叫您呢,说殷太妃去云梦阁找碴,花瓶都砸碎了两个,麒美人哭哭啼啼,打发人来请您去主持公道。”
我笑道:“别怠慢了那个小丫头,耐心哄着,就说本宫在礼佛,且得一个时辰。这要是骤然离开,是对菩萨不敬。让她候着吧。”
“是。”
不管不问,落人话柄。管早了,便宜了那小蹄子。让殷太妃先跟她撕扯一番吧。
一个时辰后,我满脸关切地走进云梦阁。殷太妃还在撒泼,一巴掌抽在巧云的脸上。巧云捂着脸:“本宫可是有名分的妃嫔,且肚子里有了圣上的骨肉,殷太妃无故殴打本宫,难道就不怕圣上知道吗?”
殷雨棠这人一向说话不防头,此刻更是冷笑道:“你是什么东西,在哀家面前还一口一个本宫?什么骨肉,别以为我不知道,老太婆和董盈香一肚子阴谋坏水!你这肚子里的孩子是张三的还是李四的,谁知道呢!”
巧云面皮紫涨,用手指着她:“你……信口雌黄!”
我轻轻咳嗽一声,走了进去。巧云一看见我,倒在地上哭道:“这宫里容不得圣上的孩子,容不得圣上的第一子……臣妾要去萱瑞殿,让太皇太后评评理……”
殷太妃冷笑道:“老东西自己身子歪,先帝嫌了她半辈子,到头来,教出你这么个狐媚子东西。虽然哀家一向不喜欢小六,但是也见不得你们这么欺君罔上!”
她看着我,似笑非笑地:“合贵妃,想必你也见不得吧?”我笑笑道:“此等皇嗣大事,还请殷太妃慎言。太皇太后是先帝生母,当今圣上至亲长辈,理应极尽孝养,所以,那些大不敬的词汇,殷太妃还是莫用了吧。”
殷太妃看着巧云,哼了一声:“哀家等着看,看你的好戏能唱到几时。”说完,便拂袖而去。
我命南飞扶巧云起来。她受了殷太妃一大通羞辱,面色很是不好,不安地问道:“贵妃娘娘,刚刚她说了那些闲话,宫人们都听在耳朵里,四处谣传,以讹传讹,该怎么办啊?”
我温和地拍拍她的手:“你只管安心养胎,这些琐事不必挂怀。”
流言?呵。要的就是流言。太皇太后再算计,也难堵宫人们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