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围观考古现场 豆瓣 > 第1章 精绝古城(第1页)

第1章 精绝古城(第1页)

第1章精绝古城

在一片茫茫沙海中,一轮红日在地平线的尽头缓缓升起,那光芒从暗红色慢慢转为玫瑰色、血红色,最后化为万道金光,照耀着胡八一一行人疲惫的身躯。在这金黄色的光芒下,一片古老而又恢弘的废墟呈现在众人面前,断壁残垣,各种房屋建筑歪七扭八地斜着,仿佛已经伫立了很久很久,等待着世人前来发现。此时,Shirley杨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看着眼前同照片里一模一样的景色,热泪盈眶:“这就是精绝古城,我们找到了……”

这是《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的一个片段。在小说里,主角胡八一等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找到了传说中的精绝古城。

我为什么要在开篇先说这个片段呢?这是因为在这几年,盗墓类和探宝类小说、影视剧极其盛行,几乎每一年都有热播剧出现。间接的,也让很多人对考古学产生了兴趣。很多朋友会来问我,在小说里面,吴邪、胡八一这些主角,一会儿进入秦岭腹地探险,一会儿又到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寻找传说中的云顶天宫,书中描述的这些神秘古墓、遗址,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说实话,自从学考古这门专业以来,也算看了不少考古发掘报告,我是很难将现实中大多数“平平无奇”的遗址和小说里那些诡谲的场景相对应的。不过,天下霸唱写小说,确实会向现实中的考古遗址借鉴,比如这一章的主角“精绝古城”,这个连名字都透露着玄幻气息的遗址,就是个真真切切存在的考古遗址。

那么,“精绝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故事呢?

●精绝古城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位外国考古学者说起。清末民初那段时间,中国正饱受内忧外患之苦,而中国的腹地——新疆地区,因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大部分文物得以保存,成了全世界探险家、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最向往的地方。

1900年,一位名叫斯坦因(M。A。Stein,1862~1943)的英国考古学家,从印度经过克什米尔地区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第一次中亚探险,从此揭开了精绝古城发现的序幕。

1901年1月,他和他的探险队结束了第一次探险,来到了尼雅河绿洲。在日后出版的《沙埋和田废墟记》里边,斯坦因这样描述尼雅河绿洲:

尼雅绿洲是由沿着从苏喀克附近山上流下来的小河两旁一系列小村庄和乡镇组成的,小河的上游叫做乌鲁克沙依峡谷河。下午3时以后,我来到了耕作区西部边缘的康沙利小村庄,再行2英里路远,就进入了尼雅巴扎所在的中心村镇,受到了当地伯克代表的热情接待,并且在街口附近一家巴依的房子里为我们准备了满意的宿处。正赶上尼雅巴扎每周一次的集日。虽然已近黄昏,可是在这长约八分之一英里的狭窄街道两侧,棚舍前仍显出一派热闹景象。巴扎上摆着很多从和田运来的干果和糖果、葡萄干,还有中原出产的茶叶及各种调味品,优质核桃和一种淡红色的葡萄则是当地出产的。人们似乎都正忙于为了过好开斋节而选购这些奢侈品。

尼雅绿洲,现在是民丰县城的所在地。这是一个处于沙漠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大约只有两万左右的人口。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尼雅河的水源和绿洲的土地为生。斯坦因笔下所说的“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而正是这个“巴扎”,给了斯坦因发现“精绝古城”线索的契机。

一天,他的一位名叫哈桑阿洪(HassanAkhun)的驮夫在“巴扎”上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名叫伊不拉欣(Ibrahim)的当地农民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当他们把这些木板拿给斯坦因看的时候,精通八国语言、极具语言天赋的斯坦因立马认出,这些歪歪扭扭的文字,正是一种叫做佉卢文的印度古文字。

说到这个佉卢文,现在可能没几个人听说过。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秦汉时期,佉卢文可是一种在中亚地区广为流通的文字。就目前所知,佉卢文最早的遗迹,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犍陀罗(中心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地区)时颁布的摩崖法敕。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当时的古印度贵霜王朝国力强盛,佉卢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迅速渗透到了丝绸之路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流行的通商文字和佛教文字,还一度流传到了当时的洛阳。

这种文字的书写也很有趣,它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写的,看上去就像蝌蚪。开头提到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这个小说,其中有一幕就是探险小队进入昆仑山裂缝里寻找九层妖塔,在崖壁上发现了“鬼洞文”。这鬼洞文写得歪歪扭扭,其实原型就是佉卢文。再后来,随着贵霜王朝式微,佉卢文在公元四世纪中叶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直到1837年才重新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破解。

消失的神秘文字在新疆地区重新出现,敏锐的斯坦因立刻嗅出了其中暗藏的玄机。他在后来的《西域考古记》中回忆道:

曲折的字体,淡淡的墨迹,当时不能认读,但是握在我手里的文书是用一种古印度字体写成,印度发现的这一类字体的东西除去石刻而外,没有能更古于此者,那是毫无疑义的。仅由字体即可以决定我所要去的遗址的年代之古。

于是他按捺住自己的喜悦之情,买下了这两块木板,并不失时机地邀请伊不拉欣当他们的向导,并且保证,如果他能够把他们顺利带到发现木板的地方去,就可以得到一笔优厚的报酬。

连续几天的艰难跋涉,探险队经过了红柳树与野白杨林地带,路过了一个个专为礼拜者设置的避荫之所,穿过了一望无垠的低沙丘,终于在一片地势较为开阔的地带,见到了伊不拉欣之前捡到木简的地方。

从斯坦因后来留下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记录中,我们发现这里应该曾是一个古人的居所。因为年代久远,房屋内堆满了沙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隆起的小台地。令人惊讶的是,这里所有的东西似乎都保持着原先的模样: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甚至屋外的栏杆,都摆在当年的位置,安然无恙;屋内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陶器、铜镜、钱币等,也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更让人震惊的是,居所的储藏室里竟然堆放着厚厚的谷子,细细瞧的话,还能看到谷子上金黄色的绒毛。而斯坦因此行主要的目标——佉卢文书,一整叠一整叠地摆放在屋内的墙壁旁。

这实在是个伟大的发现。斯坦因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花了半个月时间,兴冲冲地装了满满十几大箱子文物,全部运回了英国伦敦,其中就包含595件佉卢文木牍和汉简、皮革文书。

别看这数量听着不多,但却超过了当时已发现出土的所有佉卢文的总和。除此之外,斯坦因还带走了数量巨大的木、铜、陶、金、玻璃器和纺织品等遗物。

因为这片废墟位于尼雅河畔,斯坦因把它命名为“尼雅遗址”。

●精绝古城和尼雅遗址

等等,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提到的都是尼雅遗址,开头聊的“精绝古城”去哪了?其实啊,这“精绝古城”,就是斯坦因发现的尼雅遗址的别称。只是当时的斯坦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历史学可以很好地起到补充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遗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匹配到我们熟悉的过往历史事件,从而使人类的过去变得清晰可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