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道士
东河镇,位于东陵江以南,是南方到京城的必经之路,故而人烟繁茂,商家如云,堪比一些府城中枢所在。对那些前往京城的南方旅人来说,东河镇是他们入京前要紧的一站,因为一旦北渡东陵江,便算是正式到了“北方”地界,南方人要想适应,须得多费一番功夫。
韩子浩从手上这本《大宁风土志》上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环顾四周:“韩理,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这里就是东河镇?”
他身边的小书童韩理也是神情紧张:“少爷,反正我觉得是走错了!”
摆在两人面前的,是一座怎么看怎么破败的村镇,鳞次栉比的房屋全都破破烂烂,蛛网和落叶堆了一层又一层,街道上连野狗都看不到一只,如果这里真的曾经喧闹繁华,那也肯定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
“这里就是东河镇。”一个有气无力的衰老声音传来,把主仆二人都吓了一跳,转身看去却是从一座破屋里走出一个白发老人来,“这位公子,莫不是上京赶考的?”
韩子浩呆呆地点头,韩理则是紧张地举起手里那把油纸伞:“你,你是什么人?”
“东河镇的人。”老人叹了口气,“你们是不是很奇怪,东河镇怎么会变成这样?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但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两头野狼精,法力高强,生性残忍,每晚都要吃人,镇上请来的道士和尚全都不中用,反倒是激怒了这两头狼精,大开杀戒,镇上十室九空,剩下的人也吓得连夜逃走了,于是镇上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我的家人全都死在狼精手下,我也不打算离开了,就在这里终老吧。”
主仆两人无语片刻,气氛一时十分尴尬。
最后是韩理反应过来,他扭头看向韩子浩:“少爷,你怎么看?”
韩子浩眨了眨眼,小声道:“按我以前看的戏文和话本,这种一口气就交代大篇故事的老人,一定有问题!”
“什么问题?”
“他如果不是真正的犯人,就是打算让我们陷入大麻烦里去!”韩子浩断言道,“比如说‘现在这个镇上也没什么人了,你们随便休息吧’,那多半就是要暗算我们,如果说‘年轻人,要拯救这个镇子还有一个办法,你愿不愿意帮助我!’之类的,一旦应下来就要麻烦缠身了!”
正说着,那边老人开口了:“渡口离这里还有十几里路,你们既然是要过河,今晚还是留宿一晚比较好。现在这个镇上也没什么人了,你们随便休息吧……对了,两位年轻人,要拯救这个镇子还有一个办法,你们愿不愿意帮助我?”
现场再次沉默。
韩理喃喃自语:“少爷,他这样算是犯人,还是找麻烦的?”
韩子浩也是嘴角抽搐一下:“我只知道,别听他的就好了!”
见那老人还要说什么,韩子浩连忙打断道:“这位老丈,我们还赶时间,就不在这里逗留了,告辞!”
说完这话,他便抓住韩理肩膀,两人齐齐转身,向着镇子那头走去了。
“少爷,其实这个镇子这么大,应该可以找一间稍微干净的屋子吧?”韩理毕竟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眼见得日头西沉天色渐晚,还是有些想偷懒,“至于什么妖魔鬼怪……这一路上听的传闻还少么,我们不也一样到这儿了?”
韩子浩目不斜视,只管赶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至少东河镇变成这样肯定有问题,你非要在这里过夜,是觉得自己命太大吗?要是在话本故事里,你就是第一个死的蠢货!”
韩理有点不服气:“少爷你骗人,你讲给我听的那些故事里,不都是书生赶路,在荒郊野岭投宿,然后就有女鬼啊,狐狸精啊什么的化身美女来勾引他吗?”
“那都是孤身赶路的书生!”韩子浩理直气壮道,“但谁叫我有你这样的拖油瓶跟着!听好了韩理,一个人投宿可能是艳遇,两个人去投宿就多半是惨剧了,至少要死一个!而且死的那个多半是书童!这都是套路懂不懂!”
虽然两人故意把说话声音放得很大,但偌大的东河镇始终寂静无声,令人心头发毛,主仆二人不由得加快速度,中途韩理还不知死活的问了一个问题:“少爷,这时候我们再回去找那老人家,会不会就找不到人了?”
“要去你去!”韩子浩没好气地道,“说不定就有一只狐狸精在那边等你呢!”
“说得跟真的似的……”韩理撇嘴,“少爷你也没见过狐狸精吧!”
“我还没见过古代那些学者呢,不也要熟读圣贤书!”韩子浩敲了韩理脑门一记,“就知道顶嘴,干脆下次遇到狐狸精让你先上!”
“好啊好啊!”
话音未落,一座民宅靠街二楼的窗户突然整个掉了下来,“哗啦”一声摔得粉碎,主仆二人都吓得原地跳了起来,等看清只是一扇摔碎的窗棂,韩理拍了拍胸,长嘘出一口气:“我就说,哪来那么多怪事……少爷,你脸都吓白了!”
韩子浩抬头望着自己的书童,叹道:“韩理,你如果从树上下来,说服力会更强一点。”
韩理还没应声,就听那民宅里传来一个声音:“刚才是不是有人在说什么狐狸精?”
韩理哎呦一声从树上重重摔下,韩子浩则是担负起了拿油纸伞防御的任务:“什么人!出来!”
从那所民宅里摇摇晃晃走出来的,是一个年轻道士。这道士面相与韩子浩年纪相仿,但头发乱作一团,一身洗得要褪色的道袍上打了七八个补丁,整个人透着“穷酸”两字,只有背后那柄桃木剑的剑穗看似倒是新做的。
见到韩子浩这边,年轻道士顿时来了精神,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没想到真能见到活人啊!两位是要去哪里?可否让小道同行?”
韩子浩对这自来熟的道士颇有点不适应:“在下韩子浩,这是我的书童韩理,准备北渡东陵江,进京赶考,不知道这位道长怎么称呼?”
“少爷,你又把自家底细全说出来了……”韩理小声提醒。
道士却是和韩子浩一样嘴巴上没个把门:“小道名叫楚恒,只算得半个道士,乃是‘灵文门’传人——韩公子可听过这个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