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卡耐基智慧全书 > 第12章 改变习惯(第5页)

第12章 改变习惯(第5页)

当她听说这件事之后,大发怒火——那时离现在差不多过去了50年了,可是她仍在大发脾气。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她说这件事情。我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快80岁了。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法兰克姑父这种做法的确不对,可是你没有觉得,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你差不多埋怨了半个世纪,这难道比他所做的事情还要坏吗?”伊迪丝姑妈对她这些不愉快的记忆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她付出的是她自己内心的平静。

富兰克林小时候,犯了一次70年来一直难以释怀的错误。7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支哨子,于是他兴奋地跑进玩具店,把他所有的零钱放在柜台上,也不问问价钱就把那支哨子买了下来。

“然后我回到家里,”70年后他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说,“吹着哨子在整个屋子里转着,对我买的这支哨子非常得意。”可是等到他的哥哥姐姐发现他买哨子多付了钱之后,大家都来取笑他。而他正像他后来所说的:“我懊恼地痛哭了一场。”很多年之后,富兰克林成了一位世界知名的人物,做了美国驻法国的大使。他还记得因为他买哨子多付了钱,使他得到的痛苦多过了哨子所给他的快乐。

吉尔伯和苏里文对他们的哨子多付了钱,我的姑妈伊迪丝也一样,我自己在很多情况下同样如此。还有不朽的托尔斯泰,也就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的作者。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在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20年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人”。在他逝世前20年,崇拜他的人不断地去他家里,希望能见到他一面,能听听他的声音,或者哪怕只摸一摸他的衣服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人想在本上记下来,就像那是一句“圣谕”一样。

可是在生活上,托尔斯泰在70岁的时候,还不及富兰克林在7岁的时候聪明,他简直一点儿脑筋也没有。我为什么要如此说呢?下面就是我这么评价他的原因:托尔斯泰娶了一个他衷心喜欢的女孩子。事实上,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的开心,所以他们常常跪下来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让他们继续过这种神仙伴侣的生活。

然而,托尔斯泰娶的这个女孩子天性善妒,她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乡下姑娘,到处打探他的行动,甚至偷偷地溜进树林里去监视他。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非常可怕的争吵,她甚至嫉妒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曾经用枪把她女儿的照片打穿了一个洞。她会在地板上撒泼打滚儿,拿着一瓶鸦片,威胁说要自杀,以至于吓得她的孩子们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吓得尖声大叫。

那么托尔斯泰面对这样的情况又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他暴跳如雷,把家具打得粉碎的话,我倒不想怪他,因为他有理由这样去做。可是他所做的远远比这个要坏多了,他全部记在一本私人日记里!在那里面,他将一切都归咎于他的太太——这就是他的“哨子”。

他想让他的下一代能够原谅他,于是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了他太太身上。而他太太又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这种做法的呢?这还用问吗?很明显,她当然是撕毁并烧掉了他的日记。她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把错误都推在托尔斯泰身上。她甚至还动手写了一本小说,书名为《谁的错》。在这本小说里,她把托尔斯泰描写成一个家庭破坏者,而她自己则分明成了一名烈士。

所有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这两个人会把他们唯一的家变成托尔斯泰称之为?“一座疯人院”的地方呢?很显然,有这样几个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他们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不错,他们所最担心的就是别人的意见。我们会不会在乎应该怪谁呢?不会的,我们只会注意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浪费一分钟去想托尔斯泰的私家事。

不错,我相信“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的秘密之一。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一半可以迅速消除——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较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

改变忧虑习惯的第五条规则:

任何时候,当我们想掏钱购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起来不算好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一、我现在担心的问题,和我自己到底有哪些关系?

二、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如何确定“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三、我到底应该为这支“哨子”付多少钱?我是否已经付出了超过它价值的钱呢?

不要去锯木屑

就在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可以通过窗户看见窗外院子里一些留在大石板和石头上的恐龙足迹。它们是我掏钱从耶鲁大学皮氏博物馆买来的。我还保留了一封皮氏博物馆馆长写给我的信,说这些足迹早在1亿8000万年前就有了。我想即使是一个白痴,也不会想返回到1亿8000万年前去改变这些足迹。

而一个人的忧虑就正如这种想法一样愚蠢,因为就算是180秒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去纠正它,可是我们却有很多人正在做类似的事情。说得更确切一点,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发生在180秒钟以前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但我们却绝对不可能去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事情。

唯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产生价值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再忘记错误。我知道这句话是很有道理,但我是不是一直有勇气、有思想去这样实践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告诉你我在几年前的一次奇妙经历吧,当时我竟让30多美元从我手指缝里溜过,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利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成人教育辅导班,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分部,我花了许多钱用来做组织和宣传。我当时因为忙于教课,所以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理财务问题,而且我当时过于天真,不知道应该找一个很好的业务经理来支配各项支出。最后,过了将近一年,我发现了一个既清楚明白又很惊人的事实:虽然我们的收入不错,却没有赚到一点利润。在发现这点之后,我本应该立即着手去做两件事情:

我应该做的第二件事是,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从中吸取教训。

可是坦白地说,这两件事我一样也没有做。相反,我却开始发愁。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安稳,体重减轻了很多,不但没有从这次大错误里得到教训,反而接着犯了一个只是规模小了一点的同样的错误。

对我来说,要承认以前这种愚蠢的行为,实在是很窘迫的事。可是我很早就发现一个道理:“教20个人怎么做,比自己一个人去做,要容易得多。”我真希望我也能够到纽约的乔治·华盛顿高级中学去当保罗·布兰德威尔的学生。这位老师曾教过住在纽约市布朗士区的亚伦·桑德斯。桑德斯先生告诉我,教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给他上了人生当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亚伦·桑德斯告诉我说:“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可是我那时候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我常常为自己犯过的各种错误而自责,交完考试卷以后,我常常会在半夜里睡不着,咬着我的指甲,担心我无法及格。我总是在想我所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那样做;我总是在想我所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能把那些话说得更好一些。”

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走进实验室上实验课。我们的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将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下来,望着那瓶牛奶,心想这和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这时,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然后,他大声叫道: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

“然后他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碎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因为我要你们这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一切都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这次小小的表演,在我忘了我所学到的几何和拉丁文以后很久,我对这一课都还记得。事实上,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所教给我的,比我在高中读了那么多年所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好。它教会我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可能的话,就不要打翻牛奶,万一牛奶打翻,整个漏光的时候,就要彻底把这件事情给忘掉。”

如果你能读完各个时代伟大学者所写的有关忧虑的图书,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类更基本、也更有用的了。只要我们能应用这两句老话,不去轻视它,我们根本就用不着读这本书了。然而,如果不能加以利用,知识就不能成为力量。

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想告诉你什么新的知识,而是要提醒你那些你已经知道的事,并且鼓励你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我一直很佩服已故的佛雷德·福勒·夏德,他有一种能把老的事情用又新又吸引人的方法说出来的天分。他是费城一家报社的编辑。有一次他曾为大学毕业班讲演,他问道:“有多少人曾经锯过木头?请举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举手表示曾经锯过。然后他又问道:“有多少人曾经锯过木屑?”没有一个人举手。

“当然,你们不可能锯木屑,”夏德先生说道,“因为那些都是已经锯下来的。过去的事也是如此,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完的和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是在锯一些木屑。”

棒球老将康尼·麦克81岁高龄的时候,我问他有没有为输了的比赛忧虑过。“噢,有的。我以前常这样,”康尼·麦克告诉我说,“可是多年以前我就不干这种傻事了。我发现这样做对我完全没有好处,磨完的粉子不能再磨,因为水已经把它们冲到底下去了。”

不错,磨完的细粉不能再磨,锯木头所剩下来的木屑也无法再锯了。不过,你还能消除你脸上的皱纹和胃里的溃疡。在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和杰克·邓普赛共进晚餐。当我们吃火鸡和桔酱时,他给我讲了他把重量级拳王的头衔输给金·腾尼的那一场比赛。当然,这对于他的自尊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

他告诉我说:“在比赛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我竟然变成了一个老头子……当第十回合结束的时候,我总算没有倒下去,但也只是没有倒下去而已。我的脸肿了起来,而且有多处伤痕,双眼几乎无法睁开……我只看见裁判员举起金·腾尼的手,宣布他为获胜者——我已经不再是世界拳王了。我在雨中往回走,穿过人群,回到我自己的房间。就在我往回走的时候,有些人想来握住我的手,另一些人眼睛里则饱含着泪水。”“一年之后,我和腾尼又打了一场比赛,可是我一点儿机会也没有,我就这样永远完了。要让我完全不去为这件事情发愁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可是我对自己说:‘我不想生活在过去里,我不会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我要承受这一次打击,不让它把我打倒。’”

他的做法是开始重新经营百老汇的邓普赛餐厅以及大北方旅店;安排和宣传拳击比赛,举行各种拳赛展览会。他让自己忙着做一些富于建设性的事情,这样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去为过去而担忧。“我过去10年来的生活,”杰克·邓普赛说,“比我当世界拳王的时候要好了很多。”

邓普赛先生告诉我,他没有读过很多书,不过他却正在不自觉地照着莎士比亚的话行事:“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错误和损失而悲伤;相反,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去弥补。”我阅读历史和传记,并观察一般人是如何度过艰难的环境时,我一直既觉得吃惊,又羡慕那些能够忘记他们的忧虑和不幸并继续过快乐生活的人。我曾经到辛辛监狱去看过,那里最让我吃惊的是,囚犯们看起来和平常人都是一样的快乐。

我当即把我的看法告诉了刘易士·路易斯——当时辛辛监狱的监狱长。他告诉我,这些囚犯刚到辛辛监狱的时候,都心怀怨恨而且脾气暴躁,可是经过几个月之后,他们当中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都能忘掉他们的不幸,安定下来承受他们的监狱生活,并尽量让自己过的好一些。路易斯监狱长告诉我,有一个辛辛监狱的犯人,一个在花园里工作的人——在监狱围墙里一边种菜种花的时候,还能一边唱歌。

所以,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这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名闻世界的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纪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何况即使调动所有国王的人马,也不能挽回过去的失误。

改变忧虑习惯的第六条规则:

“不要试着去锯木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