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医·破晓篇pdf > 第六章 一九一〇年六月三(第1页)

第六章 一九一〇年六月三(第1页)

第六章 一九一〇年六月(三)

三个人听到这个要求,俱是一愣。孙希接过电报纸,皱着眉头读了一遍。

这是一份求救电报,发报人是固镇一所新式学校的校长。固镇是淮河北边的一个小镇子,距离蚌埠约有百里。沱河前一阵发大水,校长赶在通讯中断之前,给蚌埠发了一封求援电报,说学校里困守了许多教职工与学生,轻、重患者有二十余人,急需医疗支援。

“这是农记者的好友?”孙希问。

“不,我不认识他,这是我在蚌埠电报局的收报槽里无意中看到的。”农跃鳞冷笑,“现在皖北都乱套了,巡检司哪顾得上这些?若不是我发现,只怕这求救电报是石沉大海,再无踪迹。”

孙希咳了一声,正要开口。农跃鳞又道:“我知道这次渡淮北上危险重重,不过固镇距离蚌埠不到百里,倘若红会能派遣几位医士前去,便可挽救二十多条性命。”他停顿片刻,拿起电报纸晃得哗啦哗啦响:

“请你们想想看那位校长的处境,四面皆水,孤立无援。他肯定也知道蚌埠这边的巡检司靠不住,但又能怎么办呢?这是唯一的指望。那位校长就守在那里,翘首南望,在绝望和煎熬中等待着一点点微渺的希望。你说我们见到这电报,难道能忍心置之不理吗?”

农跃鳞到底是做记者的,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孙希和姚英子听了还好,方三响却不知不觉呼吸急促起来。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身影,一个孤独地矗立在老青山的黑暗中的身影,同样也是在绝望和煎熬中等待着一点点微渺的希望。

“我跟你去固镇!”方三响脱口而出。

孙希吓了一跳,急忙拦住他:“老方,老方,咱们别意气用事,总得先请示了王教授再说。”方三响没有回答,直直看向农跃鳞:“你什么时候出发?”

农跃鳞道:“我下午便走。”

“可是最近淮河涨水,我听说所有的渡船都停了啊!”姚英子不解道。农跃鳞笑了笑:“山人自有渡淮的妙计——你们若愿意去,下午三点在北城门口相见,我可以等你们十分钟。”

农跃鳞把电报纸留在桌子上,抓起礼帽,飘然离开,剩下三个人面面相觑。

孙希端起茶杯,一脸无奈:“我看哪,这事八成不会被批准,实在太危险了。”方三响霍然起身,一边朝外走一边沉声道:“我现在就去问王教授,他若不答应,咱们就以个人身份北上。”孙希先是“嗯”了一声,随即觉得不对味:“等会儿……什么叫咱们?你把我也算进去啦?”

方三响道:“队伍里除了峨利生医生,你的外科水平最好,自然是最合适的。”孙希大为气恼:“你怎么不尊重我,先问问我意见?”

“那我问你,你同意吗?”方三响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呃……同意!”

“那我呢?那我呢?”姚英子问。

“你不能去!”这次他俩倒是迅速统一了意见。

姚英子撇撇嘴,难得没有跳起来驳斥。蚌埠一役,她已成熟了许多,知道上海之外的世界有多么残酷,可不是耍耍小性子就能解决的。

方三响急着要跟王教授请示,当即走出茶馆。孙希生怕他乱讲话把自己给连累了,也急忙追着出去。姚英子也起身要走,可她迈出茶馆的一瞬间,无意间一瞥,余光捕捉到旁边一个熟悉的身影。

姚英子定睛一看,看到茶馆旁一棵老槐树下跪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身上只围着一块脏兮兮的红肚兜,脚掌内翻,以一个扭曲的姿势蜷跪着,身前搁着半个破瓷碗——正是她之前遇到的那个罹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孩。

姚英子眼睛一亮。她心里一直惦念着这个小姑娘,尤其是她吃到巧克力时绽放的那个笑容,让她印象极为深刻,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

蚌埠的灾情缓和之后,一批没有疫病隐患的灾民被允许进入城内乞讨,这女孩大概也是其中之一。大概是她样子可怜,身前的瓷碗里倒搁着不少茶客抛的铜钱。

姚英子走到她面前,蹲下身子。女孩显然还记得这个给她巧克力的大姐姐,一见到她便咧开嘴笑了,露出一排稀疏的牙齿。姚英子帮她简单地检查了一下身体,令人惊讶的是,这女孩除了小儿麻痹症和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居然没什么大毛病,别说“鬼拽腿”,就连轻微的皮疹都没有,生命之坚韧委实令人感慨。

姚英子摸了摸口袋,可惜巧克力早没了,她起身打算去买些糕点来。谁知姚英子胳膊摆动,让女孩眼神倏然一亮,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动作:她把那个装着铜钱的破瓷碗端起来,讨好地递给姚英子。

这个举动,让姚英子愣住了,这是要做什么?

女孩见她没接,用力晃了一下,铜钱在瓷碗里发出哗啦哗啦的清脆响声。女孩另外一只手撑在地上,极力让身躯靠前,同时嘴里吐出一连串皖北土话。

她声音稚嫩,土话又难懂,姚英子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女孩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端着碗的手臂一直递,一直递。好在旁边有个年纪大的乞儿,自称跟女孩是同村逃难出来的,帮忙翻译了一下。

原来这女孩姓邢,没名字,大家都叫她大丫头。她家在淮河北岸一个叫三树村的小村子里。遭了洪灾之后,村民纷纷朝南边逃难。可大丫头的娘正赶上怀胎害了软脚病,根本跑不动。结果大丫头她爹只好背上她,先随大众渡过了淮河。没过几天,大丫头的爹病死在蚌埠集前,剩下她一个人,像只被遗弃的奶猫般趴在集外的草丛里,靠同村人偶尔接济一下,勉强不死。

刚才大丫头对姚英子说的土话,是“救救姆妈,救救姆妈”。因为这些天来,她看到胳膊上挂着红十字袖标的人在灾民群中忙来忙去,知道他们能治病。刚才她看到姚英子胳膊上也有同样的标志,便急忙把碗里所有的钱拿出来,希望请她去三树村里给姆妈看病。

一个不到八岁的残疾乞儿,讨来钱不是为自己果腹,而是请医生去救她被遗弃的姆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