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別再欺负白朮了,他修为比你高,当心他夜里趁你睡著把你阉了……”
“……不讲武德!”
我趴在靠窗的桌子上看青漓给我的设计图。
设计图都是古色古香的风格,虽没有宋宅设计的那么大,那么阔,但却有种满小庭院,风过小木楼的美感,且还有『家独有的温馨感——
这些设计图,院子的大致布局都没有更改,紫藤架、梨树、石头古井,全都保留了下来。
不同的,只是楼房的设计。
看完十来张设计图后,我都有点眼繚乱了。
首先排除堂屋用平房设计的图纸,然后再筛选掉没有保留我们这间下屋的图纸。
几番斟酌后,我选中了一张把堂屋及左右两间房改成两层古色小木楼的设计图。
小木楼的二楼中间是个超大的月洞窗,有护栏,做了飘窗设计。
届时不但能在飘窗上喝茶赏月,还能往上面养点草草……
左右两边,是两间带轩窗的臥室。
一楼还保留原有的房间布局。
堂屋后,是神堂,左侧是外婆的屋子,右侧莲雾姨暂住。
两层小楼的设计也极为古韵好看,木墙莲瓦,檐角飞翘,檐下坠著成串的莲雨铃,掛著流光溢彩的琉璃八角宫灯。
而这张设计图,最戳中我的点,是没有把我们俩的臥房安排在木楼上。
其他设计图上,阿漓都特意在二楼留了房间给我们居住。
可我,住在东边下屋这个方位已经二十多年了,我都习惯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见外婆的屋子,习惯昂起头,就能看见飞鸟与叶摇晃簌簌……
阿漓大抵也猜到让我挪地方住,我会不自在。
是以才特意准备了这张设计图,把这张设计图的细节完善得格外精细。
图上,我们的房间里面布局看起来也没变,只是地方稍扩了扩,將內室与外室做了分区。
原来的破旧小木窗换成了可推拉的圆月窗,窗边做了护栏,可倚栏吹风,也可在窗边养。
外部整体风格与小楼风格一致。
串串莲铃就吊在窗前,逢上阴雨天,坐在窗前就能听见雨打铜铃的悦耳声音……
堂屋西侧依旧是另一间下屋与厨房。
另一间下屋比我们住的屋子小三分之一,但內部有三四十平的空间,住两个人完全没问题。
厨房倒是改造得大了些,厨房屋顶的烟囱也被换成了兽头吐烟的样式。
房子改大了,设计图上又预留了种草的地方,院墙自然也得往外扩……
设计图上的新院墙高大气派,院门旁还单独新建了两间小屋子。
一间放杂物,一间存稻穀。
这样莲雾姨就不用屈尊和稻穀共享一间房了。
总之,这张设计图完全保留了现有布局,只是让破屋子升级成了大气的新宅子。
这规格,这气派……搁古代,少说也是个小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