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心中剧震!
“将才智之士纳入彀彀中”!
这思路与他不谋而合!
商鞅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某种程度上也是给底层提供上升通道,只不过宋朝换成了更广泛的文官选拔!
此法确能极大地消解底层不满,将破坏力转化为建设力,至少在维护现有秩序上!
大秦虽行郡县,但在吸纳六国精英上,做得远不如宋朝系统!
“第二招,募兵制吸收流民。”赵天成竖起第二根手指。
“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就是国家花钱招人当兵。这和你们秦朝的征兵、更戍役不同。宋朝为啥养那么多兵?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收天下犷悍之徒’!把那些没地种、没饭吃、到处游荡、最容易闹事的青壮年流民,招进军队里去!朝廷管饭,给点军饷。”
“虽然当兵的日子也苦,也可能死,但至少有条活路,比饿死或者造反被砍头强吧?这帮人进了军队,就被管起来了,有了组织约束,闹事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这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花钱买平安,把不稳定的因素塞进军营里关着。”
“花钱买流民为兵”扶苏恍然大悟,“此乃化‘乱源’为‘爪牙’?”
“没错!”赵天成点头,“虽然养兵花费巨大,但比起遍地烽火、天下大乱,这点钱对宋朝来说还是划算的。而且军队本身也是镇压起义的工具。”
隔壁的李斯眼睛一亮!
此法甚妙!
大秦边境和六国故地现在也有大量流民、刑徒被征发去戍边、修陵、修驰道,本质上也是一种“吸收”和“利用”,但手段更为强制和酷烈,极易积累怨恨。
宋朝这种“募兵买平安”的思路,虽耗财,但相对柔和,或许更可持续?
当然,其冗兵之弊也需警惕。
“第三招,发达的商业和城市,提供了泄压阀。”赵天成竖起第三根手指。
“宋朝不抑兼并,商业异常繁荣。土地兼并严重了,农民活不下去怎么办?除了被招兵,还有一条路——进城!宋朝的城市规模很大,汴梁、临安都是百万人口级别的超级都市。城市里有各种行当,做工的、做小买卖的、跑腿的、唱戏的虽然日子也艰难,但总归比在农村完全没活路强。”
“城市像个巨大的海绵,吸收了大量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城里讨生活,分散在各个角落,形成大规模有组织反抗的难度,远比聚集在乡间要大得多。而且城市生活多少有点盼头,造反的意愿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扶苏陷入沉思。
秦法重农抑商,对商业和城市发展多有抑制。
宋朝这条路,似乎提供了另一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
虽然同样存在问题,但确实分散了矛盾。
“第西招,地方财政与应对机制。”赵天成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