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记好,这並非什么仙法,只是寻常的熬粥法门。”苏清雪的声音清冷而有力,“何时添水,何时揭盖,火分五度,时有三变。林閒从不教我们如何飞天遁地,他只教我们,如何静心等一粒米开。但现在我们都明白了,那一粒米在沸水中悄然胀开的声音,便是这天地间最朴素的道音!”
眾人肃然起敬,按照她的指点,三十座临时搭起的土灶同时点火。
她们的动作不再是简单的生火做饭,而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三十道青烟裊裊升起,在后院上空盘旋、交织,竟缓缓凝聚成一座虚幻的牌坊。
牌坊上,三个古朴的大字熠熠生辉——守夜司。
牌坊只存在了短短数息,便化作点点青光消散无踪。
可那震撼的一幕,却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阿禾仰头望著天空,笔尖飞速记录:“守夜司,首次行政投影出现,源於集体共识之凝聚。此为根基。”
与此同时,远在天边的青云宗旧址,那断裂的九处地脉,光芒愈发炽盛。
令人惊奇的是,在地脉的断裂之处,竟有无数金色晶体凭空生出,如桥樑般延伸、勾连,试图重新接续这片破碎的山河。
崩塌的藏经阁废墟之下,一本被烈火焚烧得焦黑的典籍,正缓缓挣脱碎石的束缚,自行浮上半空。
封面上,依稀可以辨认出几个字:《签到日录·庚子卷》。
它没有像绝世秘籍那般引动天地异象,也没有飞向任何一位当世强者,而是顺著那贯通天地的地脉金流,如一叶扁舟,悠悠然飘向了万柳城的方向,最终,静静地落在了城中心广场的无基台之上。
一群孩童好奇地围了上去,最大胆的一个伸出小手,翻开了那本焦黑的日录。
没有深奥的功法,没有惊天的秘密,满纸都是再琐碎不过的记录。
“三月十七,晴。扫院子的扫帚断了,去杂物房换了把新的。”
“六月初九,大暑。后山的蝉鸣真吵,影响我午睡。”
“八月初五,雨。今日馒头剩了半个,掰碎了餵给屋檐下的老麻雀。”
一个识字的货郎凑过来,一字一句地念著。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嘈杂的人声渐渐消失,只剩下货郎带著乡音的朗读声。
读著读著,一个头髮白的老嫗捂著嘴,无声地哭了。
接著,越来越多的人红了眼眶。
“原来……原来神仙,也怕饿,也怕扫帚断啊……”一个汉子哽咽道。
这本十年杂役的日记,比任何神功秘法都更能触动人心。
它让所有人明白,那位守护著他们的“林前辈”,曾是和他们一样,为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而奔波的凡人。
阿禾根据星图的变化,很快在城南划出了一片区域,立下一块石碑,上书:“静默区。此处禁用一切灵力,违者灶火自熄,三日不燃。”
起初,无人理解这番举动。
直到一名外来的筑基期修士,自恃修为,欲御剑强行穿城。
他刚飞入静默区上空,顿觉浑身灵力如泥牛入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