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工作室的陆知简,像一枚被重新投入熟悉轨道的星球,迅速被固有的引力捕获。他没有休息,甚至顾不上清理旅途的风尘,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那几块残版的研究中。
工作台的强光灯下,木版的每一道刻痕、每一处磨损都被无限放大。他动用了一切可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手段:高精度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多光谱成像探查表层下的隐秘,便携式显微镜观察纤维结构与刀具走向……
**【接触重要技艺载体,‘技艺溯源’功能部分激活。】**
**【正在解析目标雕刻技法特征……解析中……】**
系统的提示让他精神一振。他闭上眼,集中精神,配合着【微痕读取】,意识仿佛跟随着那无形的解析流,沿着刻痕缓缓“行走”。他“感受”到雕刻者下刀时的角度、力度和节奏,那是一种沉稳中带着某种孤绝的韵律,每一笔都力求精准传神,几乎不带任何冗余的修饰。这与他之前接触过的其他民间雕版风格确有不同,更显凝练、严谨。
“陈继善……”陆知简喃喃低语,仿佛在与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匠人隔空对话。通过这些冰冷的刻痕,他似乎在触摸一个沉默而骄傲的灵魂。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足不出户,完全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饿了就随便吃点张伟之前送来的、尚未过保质期的标准化营养餐(味道依旧一言难尽),困了就在工作室角落的行军床上眯一会儿。胡子拉碴,眼窝深陷,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盛。
苏槿期间来过两次。第一次,她提着一保温桶的鸡汤,说是她妈妈熬的,非要看着他喝下去。陆知简在那浓郁鲜香的温暖味道中,几乎有种落泪的冲动——这远比营养餐更像人吃的东西。第二次,她带来了一些她查找到的、可能与“萃文斋”有关的旧书影印件,希望能提供一些旁证。她没有过多打扰,只是放下东西,安静地看一会儿他忙碌的背影,便悄悄离开。
她的到来像一阵轻柔的风,短暂地拂过他紧绷的神经,留下淡淡的暖意和一丝更深的……牵挂。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那熟悉的敲门声,期待看到她带着笑意或关切的眼睛。这种期待让他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惶恐,却无法抑制。
这天深夜,陆知简正对着一处极其细微的、类似个人标记的独特刀法痕迹苦思冥想时,三人群的消息提示音打破了工作室的寂静。
**张伟:“@陆知简试点答辩模拟演练定于明日下午两点,地点己协调在我律所会议室。评审团模拟成员由我邀请的业内专家及资深媒体人组成,流程将完全模拟真实场景。请确保准时出席,并再次熟悉标准化应答模板。”**
**张伟:“附件:最终版答辩流程及模拟评审团名单。pdf”**
试点答辩!陆知简猛地从木版的世界里惊醒,这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他点开附件,看着那严谨到苛刻的流程和那一串听起来就很有分量的名字,刚刚因为研究有所进展而松弛下来的神经再次绷紧。
**苏槿:“收到!知简,别紧张,你准备了那么久,没问题的![加油]我明天早点过去工作室找你,帮你再看看陈述稿?”**
陆知简看着苏槿的消息,心头微暖。他回复道:
**陆知简:“好。谢谢。”**
**张伟:“建议保持正常作息,确保答辩时精神。过度疲劳将导致反应速度下降17。3%。”**
陆知简:“……”他看了一眼窗外浓重的夜色,和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凌晨三点。他默默关掉了和张伟的私聊窗口。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从木版上移开。试点答辩,是另一个重要的战场。他关掉强光灯,只留下一盏昏暗的台灯,然后拿出了苏槿帮他打磨了无数遍的陈述稿。
稿子写得很好,既有技术深度,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完美地展现了他修复工作的价值。他看着那些文字,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老兵接过家书时颤抖的手,是秦守拙夫妇抚摸日志时的眼眶,是苏槿在青林镇晨光中明亮的笑容……
这些,才是他真正想要守护的东西。
他放下稿子,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零星未熄的灯火。明天,他将要走出这间工作室,去面对一个更广阔、也可能更复杂的舞台。
紧张吗?有一点。
但更多的,是一种清晰的坚定。
他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就在这时,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是苏槿发来的私信:
**苏槿:“睡了吗?别熬太晚,明天还要‘打仗’呢。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后面跟了个小猫盖被子的晚安表情。
陆知简看着那个可爱的表情包,紧绷的嘴角不由自主地软化,勾勒出一个极淡却真实的弧度。他指尖在屏幕上停留片刻,回了两个字:
**“晚安。”**
放下手机,他重新坐回工作台前。他没有立刻去睡,也没有再看陈述稿,而是再次打开了木版的高清扫描图。
在即将面对未知挑战的前夜,这些沉默的、承载着过往匠心的木头,反而给了他一种奇异的、沉静的力量。
长夜将尽,黎明将至。一场关于未来的“答辩”,和一场关于过去的“对话”,都将在阳光下,继续上演。
作者“当个作者玩玩”推荐阅读《我的非遗修复直播爆红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