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苏东坡传全三册许葆云著 > 四 金山识佛印(第2页)

四 金山识佛印(第2页)

佛印又说:“法海大和尚虽然发愿重修金山寺,然而工程浩大,哪能一蹴而就?化缘之余就开一块菜园种菜自食。哪知几锄头挖下去,竟从土里刨出一坛金子!别的僧人见了都欢喜赞叹,称颂道:‘大和尚诚心至此,连佛祖都显灵了!’”

听到这里,苏学士忍不住“嘿嘿”冷笑。佛印问他:“笑什么?”

苏轼收起笑容正色说道:“天下哪有这么方便的金子?依我看,这些金子必是庙里和尚偷着埋的。”

佛印和尚也点头冷笑:“是啊,哪有这么方便的金子?分明是别的和尚嫌一分一文的化缘太苦,就把早前存起来的金子埋在这里,想借法海禅师的名气弄一个‘佛祖显灵’的名声出来,引得善男信女都来参拜,庙里自然就有钱了。可法海禅师心如明镜,不肯认同,对和尚们说:‘这必是有人埋在此处的,且放在我这里,是谁的谁拿去,若没人来领,就交给官府处置。’结果放了七天无人来领,法海真就把金子交给官府了……后来你猜怎样?”

苏轼做官也做了十来年,官员那些嘴脸他见得多了:“只怕官府与和尚是一个心思,想借‘佛祖显灵’夸耀他的政绩。”

佛印点点头:“你说对了。做官的果然与和尚们一样心思,也想借‘佛祖显灵’抬自己的身份,拍皇帝的马屁,急忙把此事报了上去。唐宣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手上搞出一个‘大中之治’,好像病人临终前的回光返照,可整个国家仍在走下坡路,宣宗正发愁,忽然听说‘金山寺佛祖显灵’,这是天下掉下来的及时雨,要护佑他的江山!立刻拨下帑银重修寺院,就在这荒岛穷山上建起大大的一座庙宇,赐名为‘敕造金山寺’,又命法海禅师做住持。法海和尚没办法只好留在庙里了。听说他晚年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这洞里打坐,有时候一两个月也不出洞,不见外人。”

听了这个故事苏学士摇头苦笑:“法海禅师太老实,若是我,就跟和尚们说:‘这金子是谁的谁拿回去,七天之内没人来拿,我就把它扔到长江里,看看佛祖能否显灵,再让这金子自己浮上来。’”

苏学士这些话把佛印也逗笑了:“苏学士用的是西门豹的手段!”

苏轼也笑道:“这还不算,等扔完了金子,我就把那些说谎骗人的和尚扔到长江里去!”

苏轼这话一语双关,远指欺骗法海禅师的无聊僧众,近的则是取笑佛印和尚。佛印当然听出来了,也不生气,指着苏轼笑道:“你这个学士也不是好东西!”

到这时,苏学士与佛印和尚已经成了知心朋友,都觉得小小古洞比外头的大千世界还干净些。于是不约而同席地而坐。学着当年法海禅师的样子打坐起来。

苏轼是个坐不住的人,大约坐了半个时辰就睁眼来看,见佛印和尚心平气静,稳坐如山,也不好打扰,又闭目静坐,不一会儿又睁开眼,问佛印:“依大师看来在下是什么样的人?”

佛印把苏轼看了一眼,平心静气地说:“施主自然是一尊佛。”片刻又问苏轼,“施主觉得贫僧是什么样的人?”

苏轼笑道:“大和尚自然是个‘狗矢橛’。”两人相视而笑。

苏轼与佛印和尚的对话听似玩笑,其实所说都是谶语。

佛门有个根本奥义:人人本来都是佛,只因昧了本性,于是沉沦。《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禅宗六祖惠能也教人“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忘即佛。”所以“人人本来都是佛”乃是大道,佛印和尚与苏学士对座论禅,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很平常。

至于苏轼所说,听起来似乎有些唐突,其实是个典故:有僧问燃灯佛:“何谓古佛心?”燃灯佛答:“并州萝卜重三斤。”又问:“什么是道?”答:“狗矢橛!”再问,则曰:“不可说,不可说……”

禅理佛法与世间一切哲学一样,都是从日常生活最简易处得来的。一个三斤重的萝卜,其生长培养、上叶下根,仔细说来处处是“佛法”,随便一处都能使人得教益。可有相者皆是虚妄,既落形迹,皆属生灭。若要从“佛法”中求一个“定论”,硬搞出一个所谓“永世不变、唯一无二的真理”来,立时成了拘束人们思想的枷锁,也就如同狗屎一般了。所以佛曰“不可说”,宁可没有,不要弄错……

佛法禅理其实是哲学,可惜世俗人并不能明白“哲学”为何物,他们要的只是个精神寄托,而大和尚平时对信众们也不能一一关照,只能讲几个行善积德的小故事,让信众们行一个“善”,避一个“恶”,其实所讲的多是“狗矢橛”而已,可惜善男信女却以为这就是“道”,就是“法”,拿个驴粪蛋子当“珍珠”供着,却把珍珠扔在粪土里。

哲学虽好,一向是讲不通的,要想让世人相信,用装神弄鬼编故事的办法往往好使,对此,即使高僧大德,照样无可奈何。

苏学士为人夯直,心眼儿少些,却也因此而诚实专注,慧根深厚,不是个“俗人”,所以他明白佛法的尴尬,和尚的无奈。只是当面指责和尚讲的是“狗屎”毕竟有些过激了。

但佛印大和尚是位高僧大德,听了这话深以为然,唏嘘而已:“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和尚欲传衣钵,有个烧火僧惠能来见他。五祖问惠能:‘汝作何功德?’惠能答道:‘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何等悟性,何等功德!天下人但有这‘抱石而舂、供众而已’的心,怎么不成佛呢?偏就不悟!只等着和尚们说些故事哄他!哄一哄,才做一件好事,一转头,却又做下十件坏事,难救呀,难救。”

世人难救,这是句实话,可这话当和尚的实在不该说。佛印和尚说这话,说明他这个人其实和苏轼一样,都是直肠热心的呆子。苏轼就拿佛印打趣道:“大师不必灰心,世上也有我这样容易救的人。”

佛印瞟了苏轼一眼:“你也难救!”

“怎么难救?”

佛印鼻子里哼了一声“你这人嘴利如刀,双眼全盲,闲来就在荆棘丛中打滚,多事!”

佛印和尚好厉害,一句话把苏轼浑身的毛病全说破了。苏学士脸上一红,忙问:“我这病还能救吗?”

苏学士这话问得很认真,佛印也就认真想了半晌,却又说:“学士其实深有福泽,未必要人去救。”

佛印这话说得不明不白,苏轼忙问:“我有什么福泽?”

佛印摇头笑道:“不可说,不可说,一说怕说破了。总之学士只管做去,将来有分晓。”

苏轼有慧根,佛印和尚说的话他不懂,却有感应。忽然想起早年间进京赶考时兴国寺长老德香告诉他的话:“以前有位和尚对我说:‘无常是苦,但苦中有一点乐,衔而游之,当见活水。’你今天说的‘福泽’二字与此有关吗?”

佛印略想了想,点头道:“这位大师说的‘活水’与我说的‘福泽’是一回事,苏大人这一生或许并不顺遂,但苦中有乐,乐比苦多,实在不需要别人去救。”

到这里,佛印已经把“天机”泄露了一半,生怕说得太多反而于苏轼无益,忙换了话题:“到用饭时间了,咱们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这时候苏轼也饿了,跟着佛印回到僧舍,见斋饭已摆在桌上,不过一碗白饭两样素菜。苏轼也不挑剔,和佛印对坐而食,谈谈笑笑,饭快吃完了才想起来:“大师早前请我写诗,说是有一顿好斋饭,还有一只‘烧猪’!如今此物在何处?”

金山寺是名山古刹,佛印和尚是位高僧大德,他这里怎么会有“烧猪”呢?刚才不过随口说笑。哪知苏学士不依不饶,佛印忙说:“忘了忘了!这算贫僧欠了你的,日后必还!”

苏轼也笑道:“我记住了,将来这只烧猪是一定要吃的!”正说着话,却有个僧人在门外招手唤佛印,佛印忙起身出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