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王母的传说
一、西王母故事的衍变
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中国典籍中的,当为战国末期的作品——《山海经》中的《西山经》:
……又西三百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郭璞注《穆天子传》即据此文:
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
《海内北经》又据此文,另外替它加顾了三个厨役来服侍,在装饰方面,也加了“梯几”二字的形容词,肯定它的住所在昆仑墟北,而不言玉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
《大荒西经》更详细了,连它的住址方向、周围事物、面貌、居处,都有肯定的记述: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从“其状如人”到“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由“似人的兽”到“似兽的人”,这是西王母在它的故事中的第一次衍变。由此而生出来若干扩到无穷大的故事。
接着,我们在汲冢所发现的《穆天子传》中,果然遇见了一位确是人类,极有礼仪,能应酬,能歌谣,雄长一方的西王母:
及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壁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隙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洽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之山还归兀□,世民作忧以吟曰:“北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所望。”
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广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
在《山海经》《列子》诸书中,因循传衍,都有类似的记载。(详见另文。)从渺茫的似兽的人到真正的人,这是西王母的第二次衍变。
《焦氏易林》是汉代一部卜筮的书,所收容的筮词中,包含不少与西王母有关的故事,如《讼》之第六《泰》: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
西王母是一个长生不死的生物。《坤》之第二《贲》:
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
西王母成求子与求福的目标,并与尧稷发生关系。《小畜》之第九《大有》:
金牙铁齿,西王母子,无有患殆,减害道利。
《大壮》之三十四《咸》:
畜鸡养狗,长息有储,耕田有黍,王母喜舞。
《明夷》之三十六《讼》:
穿鼻系株,为虎所据,王母祝祷,祸不成灾,突然脱来。
西王母又成为社神及含有神秘性之巫祝。(详见另文。)由真正的人衍变为长生不死,求子与求福的目标,社神,巫祝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和传说中更古的人王发生关系,这是西王母的第三次衍变。
西王母在什么时候才变成女人的呢?这问题在《汉书》中予以一划时代的解答。《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
莽于是依《周书》作大诰曰:“……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1),神灵之征,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太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
《太平御览·礼仪部》引卫宏《汉旧仪》云:“祭王母于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长奉祠。”
卷九十八《元后传》:
莽乃下诏曰:“……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室。故交待之际,信于汉氏,哀帝之代,世传行诏,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历代为母,昭然著名。”
所谓祠祀,行诏,《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欢哗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
《五行志》下之上说得更详细: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稿或掫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跣,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祭,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