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解码西游记里的佛与道 > 4大闹天宫谁的大闹剧(第1页)

4大闹天宫谁的大闹剧(第1页)

4大闹天宫——谁的大闹剧

孙悟空的成名之战堪称全书乃至整个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一大闹天宫。无须掩饰,你的童年是在多少次大闹天宫的梦里一路走来。多少次你梦见自己就是那个身披黄金甲,手持金箍棒,打得满天神仙哭爹喊娘,玉皇大帝直钻桌底的无敌战神。大闹天宫,它太容易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然而,今天我可能需要直接而非间接地告诉您:这场激励过您童年的英雄赞歌,其实只是一场闹剧,而且还不是孙悟空一个人的闹剧,而是几乎所有人联合演出的一出天大的闹剧。

4。1齐天大圣究竟实力几何?

大闹天宫这部恢弘壮丽的英雄史诗,其实从一开始就带着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一各个角色的实力严重无法评估。

如果按照大闹天宫时的实力展示,孙悟空简直就是天地间第一神力。神到什么程度?神到个人的力量可以对抗整个天庭!然而作者是明朝中后期一官僚体系高度发达时代的宰相,混了一辈子官场,他难道不明白组织力量和个人力量的悬殊吗?他怎么会写出这种意**小说呢?而西天取经时那些看似无能的满天神佛,他们的坐骑、童子下界为妖,就能让孙悟空无可奈何,最后还得低声下气地去求他们解救。这是一个严重且明显的逻辑矛盾,对此有人解释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实力退化,妖怪们却升级了。但明朝还没有普及打怪练级的网络游戏,这种解释只能当段子听听。真正说得通的解释有且仅有一个:大闹天宫时,天庭诸神都默契地隐藏了实力。

隐藏实力,官场常用技术。您去请一个当官的帮点小忙,或者履行正当职责,他可能就会拧着眉头说:“哎呀,这个确实应该给您办,但确实又有什么什么实际情况,或者超出我职能范围,我也没办法呀!”

其实即便在小说中,孙悟空也只是在通明殿外闹腾了一番,根本没有摸到灵霄殿的地板。很多人热衷于讨论“五百年前打遍天庭无敌手,五百年后取经路上却谁也打不过”的逻辑矛盾,其实根本没有矛盾,因为这个问题的题干本身就不成立,五百年前他也没打过谁。孙悟空从八卦炉里跳出来后直奔灵霄宝殿,天兵天将是“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更无一神可挡。”但是这里打败谁了吗?其实一个也没有呀!若说是孙悟空一顿棒,打死一群神将,剩下的抛下玉帝落荒而逃了,这可称大胜。但问题是根本没有任何人接上一棍,直接就消失了呀!五百年后取经路上吊打猴哥的那些神魔,其实也没谁在这一战被猴哥打败过。

86版电视剧将大闹天宫的场景改编成孙悟空挥棒激战,打败了诸天神佛,甚至创作了玉帝钻桌子的场面,这确实更精彩,更能尽情释放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但进一步放大了原著暗藏的误导。只不过这其间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太动人,让我们都深陷其中,根本舍不得自拔。回到原著,我们冷静地看大闹天宫,完全是上至太上老君,下至天兵小卒,全都默契地选择了隐藏实力,拒不出面制止正在闹腾的孙悟空。诸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玉帝为什么容忍呢?因为他们都需要演这场大闹剧。

孙悟空第一次号称嫌弼马温官小,反下花果山。天庭派托塔天王李靖率兵讨伐,李天王派巨灵神、哪吒三太子两将依次与孙悟空单挑落败,班师回朝。天庭二次招安,孙悟空如愿获封齐天大圣头衔。人们赞颂孙悟空通过一场胜仗为自己争取到升官的壮举,也讥笑天庭这个封建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要真这么外强中干早就被推翻了,还等得到孙悟空?再仔细一看,李天王为何只派两员将领单挑一下就认输呢?这不还没真正开打么?而且哪吒战了三十回合就被孙悟空一棒打中膀臂败逃,这不是他的水平。后来取经路上,哪吒也曾下界助取经团降妖,比如面对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哪吒和孙悟空都和他打成平手,可见哪吒和孙悟空武艺相当,断无三十回合就败走之理。

之后孙悟空搅乱蟠桃会,二次革命,李天王率十万天兵天将会剿。这次天兵认真多了,猴子也应付得很辛苦。但大杀了一整天,天兵却“止捉得些狼虫虎豹之类,不曾捉得他半个妖猴”。这可是十万级的大会战呀!想抓谁就抓谁,别说打仗,军体操汇演能控制到这程度也得令人赞叹呐!嘿嘿,这恰是我大明天兵看家的本领。明中后期,明军经常体现出这样的“素质”。对面往往是多个游牧部族组成的联军,明军可以对其实施精确打击。没关系的部族,砍你脑袋回去报功;暗中勾结好了的部族,您还可以顺手带点友军的财物回草原。所以这根本不是精准打击,是精准扶贫。清朝创始人努尔哈赤本是东北女真诸部中较弱的一个,但成功申请到了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精准扶贫项目。每次围剿,明军都打击女真、蒙古其它部落,偏偏留下他的建州左卫发展壮大,最终被他统一东北。

观音菩萨派弟子惠岸行者(李天王次子木吒)出战,又单挑失败,李天王又向天庭发出败报。玉帝“笑道:巨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尽管作者用了极大篇幅渲染战斗过程的精彩激烈,但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李天王根本没认真打,试想十万天兵一起拥上去,谁扛得住啊?但他始终象征性地单挑一下就认输。尽管这第二次围剿花果山,样子做得倒是比第一次足,但还是没动真格。玉帝其实也看出来了,所以才会“笑道”,而不是“悚惧”。

4。2皇亲与狗不得入内

见以李天王为代表的众天兵都不卖力,观音菩萨举荐了二郎神。

二郎神的身份相当微妙,他法力不弱,也为天庭立过功,但却不能在天庭任职,只能在人间灌江口居住。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一他是玉帝的外甥。这个角色恰是代表了宋明以来一个非常尴尬的群体一皇亲国戚。若在前代,皇亲国戚可不尴尬。若能跟皇帝沾上点亲,就算您是废物点心也能受重用,更别说有点真本事了。但在宋代以后情况就反过来了:皇亲国戚一律不得为官,哪怕像二郎神这么有本事的。

宋朝明文规定:宗室不得为官,更不能为相。但南宋有一位名相赵汝愚,却是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匡义)长子楚王赵元佐之后。不过宋太宗驾崩后由第三子宋真宗(赵恒)继位,所以赵元佐这一系从此就偏离了帝系。赵汝愚是在第十三任皇帝宁宗朝才当的宰相,隔了两百年,早就跟现任皇帝出了五服,其实根本算不上宗室,所以才能为相。不过政敌却抓住他这个把柄,大力攻击,把他赶下了台,可见宗室为官的高度敏感性。明朝比宋朝更严格,明代其实颇有一些才华横溢的宗室成员,比如创立“十二平均律”的数学家朱载堉、被曰本誉为现代启蒙之父的思想家朱舜水等,但他们虽可凭宗室身份得到国家供养,却绝无可能捞到一官半职。

玉帝和二郎神就面临着这样的苦恼。玉帝看着李天王这帮出工不出力的官吏,心里焦急,多想用一些“自己人”啊。二郎神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却摊上个皇帝舅舅,升不了天(当不了官)。但这次围剿妖猴就是个立功的机会,你们都解决不了这猴子是吧?行,我来解决了,总能让我当个什么官吧?这是凭实打实的军功,而非血亲。观音是个很乖巧的人,适时地推荐了二郎神,所以玉帝调二郎神出战,圣旨结尾处专门加上一句“成功之后,高升重赏。”二郎神也是“大喜”,立即率梅山六兄弟、一千二百草头神,“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这帮私人武装比国军积极多了。

二郎神进入战场,他让李天王的正规军无论胜败都不用相帮,只求他立个照妖镜不要让猴子变化逃走。但即便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其实李天王还是没有满足。后来二郎神与孙悟空赌变化,靠的是自身经验和判断(很多神话说二郎神有三只眼,有相当于照妖镜的功能,但《西游记》并无此说,同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无此功能),李天王架着个照妖镜却始终没吭声。李天王的副将巨灵神和两个儿子跟孙悟空单挑时,都是数十合败走,唯独二郎神和猴子大战三百余合,“抖擞神威”,愈发卖力。梅山六兄弟更是率兵冲杀,一举擒获了两三千妖猴。

十万天兵天将,半个妖猴都抓不住;一千二百草头神,一战擒拿两三千。您说这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之后二郎神的亲兵将孙悟空团团围住,眼见就要成擒,玉帝的外甥马上就要立下大功了!就在此刻,观音菩萨提出掷净瓶下去打猴头,助二郎小圣一臂之力。太上老君却以净瓶易碎为由,拿出他的至宝金刚镯(有些较权威版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西游记》根据世德堂刻本作“金刚琢”,但此宝是一个手镯形状的圆圈,为便于理解,本书作“金刚镯”。(此句可考虑用脚注),打翻猴头,二郎神率众擒下孙悟空,穿了琵琶骨,使其不能变化,押回天庭受审。

二郎神立下这份大功,可惜玉帝先前承诺的“高升重赏”却未兑现,只是给了金花、御酒等赏赐,没有让他入朝为官。二郎神也只好“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因为你是皇亲,哪怕立下擒拿孙悟空这么大功劳,展现出这么高的本领,甚至战前圣旨写明“高升重赏”,结果依然别想入朝为官。我们这圈子就是文官的,皇亲与狗不得入内。你丫不但是皇亲,还真的带一条狗(哮天犬,《西游记》中叫细犬),就你这样还想入朝?这就是明朝的时代特征,忽略或对这个特征视而不见,就无法看懂《西游记》的内涵,只能停留在一猴一棒包打天下的层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