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怎样管好自己的情绪:拔掉稻田里疯长的情绪野草
你的内心是什么颜色,你生活的天空就是什么颜色!
你拥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然而,有时讨厌的情绪像丛生的野草,生长速度快到无法抑制!这时,你要控制自己的内心,做情绪的主人,将情绪的野草从稻田里彻底拔除。
1。好的情绪才具有建设性(情绪效应)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其中,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恐惧与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为了验证这个论点,人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小羊每天都生活在狼的阴影下,心情时刻处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因此根本吃不下任何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此后,医学心理学家还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却让另一只狗当着这只狗的面在笼子外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面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叫做嫉妒情绪实验。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情绪只会影响到羊、狗这些动物的身体,人作为高级动物,自然有更强的防疫能力。但事实上,恶劣情绪与人的身体状况也有直接的关系。
近代,一些心理学家就以人为对象,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们把生气的人的血液中含有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就默默地死去了。
前不久,著名的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则无杂无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
这两个实验共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造成对身心的伤害。
【故事背后】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野马面对吸血蝙蝠,之于人们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是,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掌握调节情绪的心理疗法
◎行动转移法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此外,找人倾诉不愉快的事情也能使心情顿感舒畅。
◎自我暗示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不好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暗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效应,他们容易无条件、非理性地接受一些观念和说法。
◎心理释放法
不要压抑不良情绪,而是通过合适的渠道予以释放,这是调节与克服人的不良情绪很有效的心理方法。
◎意象训练法
意象训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想象轻松、愉快的情境(如大海、山水、瀑布、蓝天、白云等),达到身心放松,情绪舒畅的目的。意象训练的效果取决于想象的生动性和逼真性,意象越清晰生动,放松的效果就越明显。意象训练法不仅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长时间坚持训练还可以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
◎放松情绪法
用放松的方法来调节因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以及手脚冒汗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如果我们能根据以上方法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情绪长时间保持在一种平静的状态,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这样才是生活的最好状态。
转变心情的六大法宝
除了这些心理上的调节方法,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可行的办法来转变自己的恶劣心情:
◎理发
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往往想尽快地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容貌,以求得解脱。在理发过程中处于被动安闲状态,更进一步使情绪渐次好转;当理发完成后,特别是发型改变后,自观己容可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轻松,负面情绪便可随之减轻或完全消失。
◎保证充足的睡眠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研究发现,睡眠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人们在睡眠充足时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加乐观。
◎旅游和外出
当心情烦闷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袅袅炊烟,泛舟江湖之上,疲劳、苦闷之感顿消。这也是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常用的方法,当抑郁不得志时,何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