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襟的西服可以配标准式的衬衫,搭配圆领的衬衫比较古典,配白领带花的衬衫比较帅气;双襟的西服适合配宽领衬衫、圆领衬衫、暗扣式的衬衫、白领衬衫,整体的效果如能配上轻便的领带就更加完美;三件式西服配标准色是正统的搭配,如选用暗扣式衬衫或连领衬衫看起来比较优雅;礼服选用小反领衬衫,打上蝴蝶领结会显得华贵潇洒。
身型与服装的搭配
中高身材:衣服的线条、款式、花型、色块等对体型影响不大;中瘦身材:最好穿浅色衣服、横条纹衣服、斜纹、格子、花布、连衣裙等服装,忌穿直条纹套装;高瘦身材:适合穿上下分色服装,但不宜穿直纹套装,以免增加视觉高度;矮型身材:适合穿同色套装、连衣裙、风衣等,不宜穿上下相等的分色衣;矮胖身材:适合穿深色阴直条套装,但不宜穿短大衣和连衣裙、短裙。
◎主动向对方打招呼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陌生人来说,你先开口向对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将其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以谦恭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一定能叩开交际的大门。
◎注意自己的表情
一般人在与陌生人见面时,往往只注意“领带正不正”、“头发乱不乱”
等着装打扮方面的问题,却忽略了“表情”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留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好印象,不妨照照镜子,审慎地检查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跟平时不一样,如果过于紧张的话,最好先冲着镜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简要说明自己的名字
把一件事与其他事连在一起记忆,就会加深人们的印象。初次见面的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比如你姓项,便可说:“我姓项,项羽的项,不是方向的向。”这样会显得你比较幽默,对方也更容易记住你。
◎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交往顺利与否常常取决于姿势。比如,一个人抱着手臂离你远远地站着,你多半会觉得他是个不好接触的人,就不想去碰钉子。因此,在社交场合中,你应当以轻松的站姿,正面面向对方,让别人觉得你很好接近。不要将手交握于后面或双手交叉抱于胸前,那样会让人有隔阂感。
与人交往中,手势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感染力,为人的交际形象增辉。规范的手势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类:
(1)指示方向时应当是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上是对宾客最高的礼遇。自然并拢(女士五指并拢,男士拇指自然稍稍分开)手腕和小臂形成一直线,大臂与小臂自然弯曲140度左右。
(2)手臂前伸时,上身应鞠躬5~10度,可使手势更加规范。
(3)交谈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速度快慢及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场景来控制。
多注意这样的细节,运用好你的肢体语言,你和陌生人的交流将会更加顺畅。
2。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多看效应)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身处一群陌生人中,那个经常出现在你眼前的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慢慢的,你的视线会被他所吸引,从而觉得他(她)比别人更具吸引力。这其实印证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多看效应”。
见面长不如常见面
多看效应源于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项实验:实验开始之初,他先向被试者出示一些陌生人的照片,有的出现了很多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相较于那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被试者更喜欢看多次出现的熟悉照片。看的次数的多少决定了喜欢的程度。
心理学上称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为“多看效应”。“多看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普遍。例如,一个相貌丑陋的人,我们在认识之初,往往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比一般人更加有魅力。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常常认为谈话时间越长,就越能尽快与他人熟络起来。
而“多看效应”告诉我们,与其想尽办法拉长和陌生人的聊天时间,还不如增加两人见面的频率,即所谓的见面长不如常见面。
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东西有偏向、喜爱的心理定式,也就对更熟悉的人容易产生好感,想要使自己获得好人缘,就要运用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让对方“多看到”你,熟悉你,进而喜欢你。
“多看”增加你的人际吸引力,这有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做佐证:心理学家随机在某大学找了几个女生寝室,发给学生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不能相互之间交谈。几个小时后,她们被心理学家评价相互之间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则程度越小;而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就更没有喜欢可言。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不讨人喜欢。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
【成功案例】
张良利用业余时间专门为国内一些知名作家牵线搭桥,将他们的作品推介到海外。他跟这些作家并不认识,只是海外出版商来找他的时候,他才“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
尽管他跟著名作家们素昧平生,而且还是没有任何人介绍就贸然打扰,可是作家们多半都会选择跟他合作,还有一些作家跟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如今这个多数人谨慎交往的年代,他居然能够赢得大多数作家的信任,真有点不可思议。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张良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在著作权界抛头露面,也常在行业内交流,甚至偶尔还在有关媒体上发个小文。露面次数多了,认识他的人就多了,了解他的人也多了。其中有一个作家就曾经说过,虽然未曾谋面,可是对张良,他已经知道不少了。
从张良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你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差。若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差,则见面次数越多就越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作用。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想想看,你周围有没有常在你面前“露脸”的人?你是否对这种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