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的理解 > 孤独无言(第2页)

孤独无言(第2页)

1984年秋天,海子在北大的79级校友王青松去政法大学表演气功,当场震倒了几个学生。包括海子与唐师曾在内的很多人都十分惊讶。本来就对超自然力量颇感兴趣的海子,在亲眼见证了气功的神奇之后,就跃跃欲试。大约在1985年,海子开始练习气功。他是个心性单纯的人,对于气功这样的新鲜事物似乎从来就没有抵抗能力。至于气功是否对他写诗有帮助,无人知晓。

对于海子,常远曾经回忆说:“他是一个聪慧过人、学贯文理、思想深邃、愤世嫉俗、心地善良、无拘无束、对日常琐事满不在乎、充满浪漫气息的人,但在面对我们这个现实的社会系统时,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思想单纯、思考问题过于简单的倾向。在夏天,他常常独自一人行走在昌平的街道上,双眼透过镜片茫然地观察着市井万象,头脑中却在冷静地思考着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些,就是海子给我留下的基本印象。”或许,这也是所有朋友对海子的印象。他性情温和而随性,有情有义,但不狂放,不随波逐流。离开人群的时候,他又将自己放逐在荒原,任悲凉穿越生命。

那时候,孙理波也是政法大学的老师,他和海子、常远都住在西环里,很快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有时候甚至能聊至凌晨。偶尔他们也会相约去爬山,在山坡上看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可这样的情景却总让海子莫名地感伤。他时常想起大学时那些诗酒流连的日子。而此时,虽然也能与好友畅谈,人生却不再是从前的模样。那些似水的流年忆起来只如昨日,却已经落了灰尘。

海子也能偶尔与骆一禾、西川等人见面,一起回味旧时光,可是敏感的海子总会为聚散匆匆而感叹。谁都知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终有一天,所有的良朋知己都会零落在各自的天涯,我们都必须学会独自面对细水长流的人生。诗人都容易悲愁,容易感伤,即使是豪放的李白,也会举着浊酒,对着皓白的月光,唱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声。或许只是一段流水、一片落叶,就能让诗人忧从中来。海子是纯粹的诗人,更是如此。朋友们能经常看到他的笑颜,却不知风起的日子,他心底的泪水曾打湿多少呜咽的琴声。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风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多愁善感,不管人们如何理解这个词,它都长在海子寥落的心中。那时候,下班后,海子经常去某同事家里坐坐,想必是百无聊赖的时候找个地方躲避寂寥。他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很久都不说话,有时候竟会望着窗外独自流泪。没有人知道,那些时刻,他心里曾涌起过怎样的悲伤。想必这样的情节会被很多人嘲笑,只因人们无法走入诗人的世界,听见那里风吹落叶、雨打芭蕉的声音。

人们常常嘲笑诗人,笑他们愁苦,笑他们多情,更笑他们贫穷。没几个诗人能在物质上富有,可是当他们手握西风送别秋叶,或者面朝大海拾起野花的时候,谁能说他们一无所有!就算手里没有一粒粮食,至少他们拥有梦的马匹。

海子喜欢在晚上写诗,他喜欢在那种静谧的情境下聆听天籁。那时候,他可以从人间出走,借着星月之光去往远方。这样的性灵之旅,海子乐在其中。当然,那些独自飘**的悲凉与苦涩,尽数留在诗句里,如今读来仍能感到几分凄凉。构思的时候,他常常在房间里踱步。如果很久思无所得,他就会很沮丧;偶尔脑海中跳出一些空灵的句子,他就会欣喜若狂。

那样的夜晚,万籁俱寂,似乎整个世界只有他还活着,活在他自由的天地里。那是海子的生命尽情绽放的时刻,他可以忘记粮食和蔬菜,忘记风雨和尘烟,甚至忘记自己。而红尘俗世的人们,却以为他在渐渐地枯萎。他是无法收敛的一束霞光,注定要在烟火人间走向黯淡,在云天之上、芳草之间华丽地绽开。没有人能够回答,那些星月下的奔跑,到底是离去还是归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