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如刘裕所料,大岘无人看守,田野禾苗俱在,晋军可以就地取粮,于是“洪荒之力”全开,将南燕军队赶尽杀绝。
次年(410年)二月初五,晋军攻下广固城,俘虏了慕容超,灭了南燕。慕容超被押赴建康斩首。
作为楼主,悔不该不听五楼的话。
——慕容超
北伐中场休息
正当刘裕在山东大获全胜,原先被他赶到海上的卢循在广州休养了几年后,率军北上荆楚,再顺江东下,已经兵临建康。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
刘裕回建康以后,彻底平定了卢循,还诛除了刘毅等国内异己势力,消灭了割据巴蜀的谯蜀政权,政治势力空前壮大。
北伐下半场:刘裕vs后秦姚泓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第二次北伐,目标是割据今陕西以及今河南的后秦。当时后秦的“老BOSS”姚兴去世,其子姚泓继位,兄弟为了争位杀红了眼,国内大乱。
刘裕令刘穆之留守建康,派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为前锋进攻河南,一路所向披靡。一边,后秦要分散兵力抵抗赫连勃勃的骚扰;另一边,晋军水陆并进,势不可当,收复了沦陷105年之久的旧都洛阳。
正当刘裕准备进军关中,后秦再次爆发内乱。原本抵御赫连勃勃的姚恢突然枪口对内,姚泓急召各路兵马勤王。姚恢虽败,但是进一步削弱了后秦。
刘裕亲率水军进入黄河,向北魏借道。可北魏“BOSS”拓跋嗣娶了姚泓的妹妹西平公主,西平公主天天哭求拓跋嗣救援后秦,把拓跋嗣烦得不行。
拓跋嗣为了耳根清净,决定派重兵防守黄河北岸,并派数千骑兵袭扰刘裕的船队,待晋军上岸还击,骑兵便立即跑路;等晋军上船,便又来骚扰,导致刘裕的水军行进缓慢。
刘裕根据对付南燕骑兵的经验,发明了一种“却月阵”,用步兵700名、战车100辆,在岸边摆成一个新月形战阵。进攻的北魏军被却月阵中的铁槊穿成“肉串”,伤亡惨重,不得不放行。
王镇恶率领水军由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在长安北郊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攻占了长安。姚泓投降,被押赴建康斩首,后秦覆灭。
说什么都晚了。
——姚泓
刘裕北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收复失地最多的一次北伐,也成为后世南人北伐的标杆。700多年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用“气吞万里如虎”来形容刘裕的这次北伐。
可惜没过多久,留守建康的刘穆之去世,大本营空虚无靠,刘裕不得不班师东归,留下年仅11岁的次子刘义真和王镇恶等将领镇守长安。次年,诸将内讧,关中再次丢失。
刘裕回到建康后,凭借北伐军功建立的威望,于公元420年称帝,国号为“宋”。两年后,刘裕逝世,享年59岁,谥号为宋武帝。
在刘裕20年的军事生涯中,对内平息叛乱,平定孙恩、卢循起义,消灭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伐南燕、灭后秦;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的“逆袭”。
不但如此,刘裕在执政期间,扭转了魏晋以来门阀“高富帅”们垄断一切的局面:抑制土地兼并,给广大平民分田地;任人唯贤不唯门第,为出身平民的人才开辟上升渠道。
但是,刘裕也存在一些开国君主常有的通病,比如滥杀异己、猜忌功臣、重用宗室。这些做法被其子孙继承,造成树敌过多、自毁长城、宗室叛乱等弊端,最终导致刘宋王朝只存在60年就覆灭了。
另外,刘裕唯恐晋朝司马氏复辟,将其斩草除根,却使自己的后代自食其果,开启了前朝逊位之主不得善终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