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快累死时,刘邦却在汉中疯狂“练级”。出身草根阶层的军事天才韩信从项羽那边“跳槽”过来,在项羽那里他只是门卫小哥,而刘邦却封他为大将军。
当初,项羽把“烤煳”了的关中赏给三位秦朝降将。刘邦决定回到关中,一面修复烧毁的栈道以吸引敌军注意,一面率军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小道偷渡过关,终于重新收复了关中。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着项羽在齐国与田荣“死磕”,以项羽杀害“山寨”楚王为罪名,联合其他五路诸侯,组成56万人的大军,前往讨伐项羽。楚汉战争正式开打。
由于彭城兵力空虚又无险可守,刘邦一溜儿小跑就进了彭城。项羽得知基地失陷后,命令楚军主力继续“死磕”田荣,自己亲率3万精兵回来收拾刘邦。
楚汉两军从早晨开战,不到中午,汉军就全面崩溃,汉军被逼入睢水,淹死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刘邦的老爹、老娘以及老婆吕雉,全都当了项羽的俘虏。
刘邦趁着楚军阵形被大风刮乱,捡回一条命,却被后面的追兵吓破了胆。为了逃命,刘邦居然多次亲手把儿子、女儿推下车,所幸好友夏侯婴又多次把他们抱上车。
刘邦最终稳住了阵脚,接下来便与项羽在今河南荥阳成皋一带展开了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拉锯战,最终楚汉双双拼到了腿肚子抽筋。
有一次,两军在广武山对垒,项羽急红了眼,架起大锅,准备用刘邦他老爹来煲汤。
不久后,刘邦与项羽签订和约,平分天下,顺便把老爹、老妈、老婆接过来。可是等项羽刚刚转过身去,刘邦就撕毁和约,背后偷袭,楚军损失惨重,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刘邦倾斜。
相反,项羽的基地彭城却四面漏风,后勤成“渣”。项羽在与刘邦“死磕”的同时,还要对付彭越、英布等诸侯在后方的骚扰,疲于奔命。
当刘邦与项羽在河南“死磕”时,韩信率军先后平定了赵国、燕国、齐国,并且在山东自立为齐王,然后就坐山观虎斗,当楚汉两军打到兵力枯竭的时候,韩信却兵强马壮。
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诸侯也都在看下棋,看刘项两家谁开出的价码高,他们就帮谁。而刘邦很痛快就答应了他们割据称王的要求。
另一边,项羽才不会搭理他们的趁火打劫。于是各路诸侯统统帮着刘邦“揍”项羽,形势很快便发生逆转,项羽被60万大军团团包围在垓下。
一代“傲娇男神”楚霸王,终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无可奈何地送别美人虞姬之后,率军突围到乌江边,最终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傲娇”,不肯见江东父老,选择了自我了断。
项羽死后不久,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氾水之阳(今山东定陶一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祖,时年54岁。至此,草根出身的刘邦终于完成了逆袭。
项羽吝啬,刘邦大度。
项羽分封土地给诸侯的时候非常吝啬,刻好的大印在手里盘到没了棱角都舍不得给人;而刘邦则尽量满足诸侯割据称王的需求。
项羽刚愎,刘邦兼听。
项羽刚愎自用、嫉贤妒能,自以为天下第一,谋士仅有一个范增,项羽还根本不听他的;而刘邦善于听取意见,手下人才众多,战略有张良,后勤有萧何,打仗有韩信。
项羽迷恋暴力,刘邦安抚黎民。
项羽信奉暴力,每到一地总是搞“三光”;而刘邦走的是亲民路线,每到一处总能约束军队,所以能得民心。
刘邦能“逆袭”项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人存在年龄差距。项羽不到26岁就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主宰,而且出身世家,自然将“傲娇”进行到底,少年得志难免容易摔跟头。
而刘邦开始起义的时候已经47岁,混了大半辈子的江湖,早就磨炼成了处事圆滑的“老司机”,不仅风格接地气,而且与人自来熟,打交道、拉关系都轻车熟路,终究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