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就是来源于自己的崤山之行,在白探微与僧人的交易当中,僧人虽然不曾透露乌有先生是何人,但白探微大概可以猜出,诸多诡案背后的策划者肯定是李氏集团,而狄仁杰与李氏后人暧昧不清的关系,让人很是怀疑。
而娄师德西征则是一个契机,白探微料想,在娄公西征之际,所谓的乌有先生将会实施最后的计划,就是一举夺下长安洛阳。
一方面,从白观莲以及龟兹国的角度来说,白探微此时要做的就是利用大理寺来混淆调查方向,使得乌有先生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结果就是天下易主,龟兹国重新被纳入大唐的版图,白探微此行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不过,还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如果失败了,与自己相关的人可能都会被牵连,这也是为何白探微可以疏远裴直的缘故。
如果自己失败了,裴直的家门之冤恐怕再无洗清之日了,裴直那般无心机之人,又怎能承受此般的变故,所以白探微要做两手准备。
另一方面,从白探微个人角度来说,任其发展,就等于承认自己要给乌有先生做棋子,做棋子的命运就是,有用之时被捏在手中,而无用之时则会被当做弃子,甚至是交易筹码。
深谙生意之道的白探微何尝不知,远在西垂的龟兹国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交易的筹码,不论是大唐还是武周,都只是筹码,简单而言,如在必要时期,中原政权还是会放弃安西四镇。来兮仙人曾跟白探微详述过中原历史,四镇在大策略上一直就是筹码,有史以来都是被作为东西方几大政权的缓冲地区。
换句话说,龟兹王及白观莲所精心策划的龟兹国归附计划,也许最后仍旧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龟兹王与白观莲身在其中,也许看不见这个结果。
在来中原之前,白探微认为白观莲的计划几乎是天衣无缝的,但自从白探微接触了中原的人和事之后,发现考虑中原的事情,首要的就是“格局”一词,如果格局不够大,那是无法想清楚中原政权的一系列举措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乌有先生的部分策划,白探微已经相对明了了。
青泥珠这条线索,自己是参与其中的,乌有先生意图谋取青泥珠背后的萨珊宝藏,这些宝藏必定是为交易之用,不是向吐蕃借兵,那就是向大食借兵。
不论是哪个国家,只要他们出兵骚扰大周的边境,乌有先生就有机会将自己磨好的利箭直插武周的心脏,这是一盘宛如天作的大局。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萨珊宝珠背后的宝藏。
乌有先生这样一个高明如神的人,怎会将最为关键的一步押在一个荒唐的萨珊传说上呢?
如果萨珊宝藏的传言是假的,那岂不是全盘落空了?
那为什么乌有先生还有费尽心思地利用萨珊青泥珠做文章呢?关于这点,白探微心中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乌有先生利用萨珊青泥珠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制造舆论,毕竟武后女主行政,是相当好找借口的,利用鬼怪作乱等噱头,结合天人感应一系列学说,很快就能在民间掀起舆论浪潮。
利用集体无意识制造混乱,在历史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女主武后在这点上也不遑多让,编造了打量的谶纬预言巩固政权。
乌有先生相信青泥珠背后有宝藏,但并未将关键一步棋全部押在宝藏上,他只是在寻求一个最优解,如果能找到萨珊王国的宝藏,用钱做筹码再简单不过了。
毕竟钱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算是真的问题。
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如果萨珊宝藏的传言是假的,白探微猜想,乌有先生所给出的筹码也只能是安西四镇,尤其是此时,安西四镇归属尚在争议阶段,乌有先生这安西四镇这块大肥肉抛出给大食或者吐蕃,他们自然会欣然出兵相助。
这一点,是白探微最近开始犹豫的根本原因,此时自己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帮助找到青泥珠背后的宝藏,保证乌有先生的计划顺利实施,如此一来,龟兹国有很大可能被纳入中原新政权的版图当中,但代价很可能是长安洛阳百姓的鲜血。
第二,阻止乌有先生及其团队的所有计划,这么做能维持现状,但无法与母亲及其龟兹王交待。
想到此处,白探微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一种巨大的无奈感如巨石一样压在自己的肩头。
其实,还有一种上上解,那就是武后能派兵收复安西四镇,如此一来,就不需要任何阴谋阳谋。
而这个上上解,唯一需要承受痛苦的就只是白探微母子俩,因为武瞾夺走了白观莲的镜。
但比之于天下人,比之于无数美满的家庭,这般过往云烟似乎就并不那么值得一提了。
用无数人的血来报一人之仇。
不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交易上来看,都不合理。
白探微想起了女丑说的,如果能够一起寻找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劈柴喂马,过上简单的生活,真的是美妙无比,白探微想到此处又长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