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观风殿
观风殿是为上阳宫正殿,取《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之旨,意为观察民风,以勘得失。
九州亭形制与观风殿遥相呼应,一改观风殿的中正平直,而成婉约曲深之势,其间奇花异草无算,中有九曲人工河道,肥大的锦鲤在水中探出脑袋向武后索要食物。
此时水中照应出武后的老态,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武后有些排斥镜子了,她拒绝镜子中那日渐苍老的自己,此时猛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盛装遮掩不住皱纹与疲倦。
世上不公平的东西有千千万万,但有一种东西是几近绝对公平的,那就是时间。
两刻钟后,狄仁杰在侍从的搀扶之下来到了九州亭,比之武后,狄仁杰老态更甚。
武后起身亲自去搀扶。
“狄公几日不应朝,今日为何来了?”武后问道。
自王孝杰通报素罗汗山大败之后,狄仁杰也同时病倒了,几日朝会都推病不来,由此武后更加的怀疑了,今日本是无心一召,没想到狄仁杰竟然来了,这让原本狐疑的武后心中安定了不少。
“前几日老臣身在梦中,想来也来不了啊!”狄仁杰笑道,厚厚地眼袋表情他的身体状态并不是很乐观。
“狄公请坐。”武后亲自为狄仁杰碾磨茶叶。
“老臣知圣人召我来意。”狄仁杰道,“娄师德大败于素罗汗山,朝中主战派皆做猢狲散,圣人是找老臣拿主意来了。”
狄仁杰知道娄师德这一败,会给朝中狄系带来几乎灭顶的灾祸,作为一个幻海浮沉了几十年的老臣,狄仁杰十分清楚帝王的平衡之术,尤其是在现在这风口之上。
潜藏在洛阳的势力已然悄然露出獠牙,并将狄仁杰给推上了风口。
“朕也是为社稷着想。”武后沉沉道,“不知狄公有何想法?”
“圣人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狄仁杰微笑道,笑容里含义无限。
“关于安西四镇的策略。”武后微微低颔,表情诚恳。
“老臣还是之前的主张。”狄仁杰说完此话,咳嗽数声。
在素罗汗山之战前,狄仁杰曾上书力劝武后放弃安西四镇,不仅如此,还最好将四镇的戍兵悉数撤回,将西域交由西域人自己管理,此举当然惹得武后不悦,加之娄师德西征还有其他含义在里面,故此没有听从狄仁杰的建议。
武后沉默,她现在陷入了迷乱,眼前这个孤直之臣真的是意欲颠覆自己政权的幕后黑手吗?从常情的角度出发,狄仁杰实在没有半点被怀疑的理由。
如果再让自己年轻十岁,武后也许就敢相信狄仁杰一次,但现在武后老了,她不敢给这个国家留下任何的后顾之忧。
“圣人,你知每一名兵卒上下军费几何?”狄仁杰问道。
“朕自然清楚。”武后道,“戍守四镇的财政开支的确不小,所以朕带头节俭,以资西事。”
“节俭又能节俭几何?”狄仁杰问道,“西域太远了,又本非我朝国土,何必费此心思去经营呢?”
武后眼轮轻抬,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朕不放心叶步山,崔融的话,朕一直放在心上,蛮夷只是一个叫法,他们并不落后,如果放弃安西四镇,西域会联合南羌成连横之势,第一个举反旗的,必然是那号称西北长城的叶步山。”
狄仁杰短暂沉默。
“圣人是顾大局,而不见小局啊!”狄仁杰道,“吴王夫差败在何处?”
武后眼神一变,想到了袁天罡说的祸从西来,这个西来之祸,到底指的是什么。吴王夫差的失败,武后也自然很清楚,夫差极其好战,同中原诸国发动连年的争霸战争,最后虽然执天下之牛耳,但却后院起火,最终导致吴国的覆灭。
“西域诸国已不同太宗时代,皆是虎狼之国,就算此番将西域争下来了,陛下能保证吐蕃就能善罢甘休吗?”狄仁杰继续道。
“罢兵?”武后语气犹豫。
“为今之计,老臣觉得只有罢兵议和。”狄仁杰道。
“狄公方才说到了小局。”武后深吸一口气道,“近日的谣言对狄公不利。”
武后将心中累积已久的问题提了出来,算是公开怀疑狄仁杰了。
“老臣今日带病来此,也正恰是为了解开武后心中的块垒。”狄仁杰起身作揖道,“老臣知朝中半数是为老臣的学生,圣人担忧的问题,老臣很清楚,还请圣人罢我为庶人,我一身病痛,今日是特来请骸骨的。”
武后剑眉紧拧,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如罢狄仁杰的官职,朝中没了娄系的制衡,后果是什么,武后比谁都清楚。
但此时不防范狄仁杰,武后更不放心。
“狄老鞠躬尽瘁,朕又岂能自毁基业。”武后深吸一口气道,“只是狄公如今年迈,待朕收拾好局面,再共议朝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