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胭脂
深夜,大理寺,烛火摇**,众人讨论在热烈之际,忽而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一个响指之后,沉思良久的白探微问道:“文大人,这个太平公主又是何人呢?”
方才文除非道狄公在闲暇之时,往洛阳正平坊拜会了太平公主,能被一朝国宰拜访的公主,必是举足轻重的,但白探微来洛阳这么多,竟然没有听说过武周朝竟然还有这么一位公主。
“先生不知?”文除非有些惊讶,而后想到白探微也只是今年方到中原,有些事情并不知晓。
太平公主最受二圣恩宠时,几乎无人不知这位地位堪比太子的公主,不过自公主郎君薛绍被武后饿死在狱中之后,往日活泼的太平公主忽而变得沉默寡言,也日渐疏远武后,即便后来武瞾为了弥补女儿,将其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也不足平息公主内心的怨愤,按当时的法度,唐公主食封几乎没有超过三百五十户的,这般的规模可谓的堪比太子了。
文除非将太平公主一系列的事情简略道来,白探微听罢微微点头,如此看来,狄公拜会这位名噪一时的公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武后最宠爱的一位公主,即便公主虽不在朝中,但在政治博弈上多少还是有些分量的。
而且这个情理之中,还包括着狄公扶李的倾向。
再仔细去想,这种情理之中里面似乎还有一些更值得揣摩的东西,狄仁杰在扶李这一举动上,从来不加掩饰。但武后仍旧尊奉狄公为国柱大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的前提显得非常玄学,武周朝是出了名的高压统治,治下群臣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连远在龟兹的白探微也对武后的统治手段有所耳闻。
最出名的莫过于谶纬之术,女主夺政,预言谶纬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武后要对付一个人,最先做的不是罗织罪状,而是先编造谶纬预言,或者是童谣,天人感应乃是统治驭人的最高之术,而武后正是深谙此术。
而狄仁杰如此明目张胆地亲李,无疑是悬崖走马,武后怎么会坐视不管呢?
对于这一点,白探微始终想不通透,崤山之行,僧人的一番话已经让白探微把“乌有先生”的身份锁定在了洛阳。
曾任户部侍郎,又主张扶李的狄仁杰自然是第一怀疑对象,如果狄仁杰是刻意如此的话,情况就比想象中要危险得多了。
袁宽之察言观色超乎寻常,从白探微轻皱的眉头间就看出了白探微心中的迷惑。
“哥哥是在想为何多疑的武后不调查狄公对吧。”沉默良久,袁宽之大破的沉思的寂静。
其余几人的思路也被袁宽之这句话点醒了,狄公拜会太平公主,并给禁中的小皇孙送衣物,这一系列事情都太过的张扬。
“兵法中有一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袁宽之道,“狄公这么做,进退都有路,而恰是这种明目张胆,才能让武后无从查起。”
袁宽之这么一说,白探微的模糊的眼神忽然被点亮,露出笑容道:“宽之真聪明,哥哥都没想到。”
其他人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袁宽之这句话怎么就对了。
白探微微笑,解释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武后怀疑狄公,那武后应该查狄公的哪些事情?”
“那当然是亲李的证据啊,一旦被圣人捉住小尾巴,立马就有理由查办了。”裴直道。
文除非不敢发言。
“不错,而现在狄公明目张胆地亲李,洛阳皆知,试问武后从何查起?”白探微道,“有些事情悄悄的做,就是阴谋,而明目张胆地做就不是了,狄公问候的不是李氏后人,而是武后的女儿与武后的孙子,试问?武后要追查,她如何追查,武后要罗织罪状,又如何罗织?难道用一个全洛阳人都知道的事实作为罪状?”
“哥哥说得对,如此一来,谶纬之术的大前提就是神秘,而狄公把一切都放在天光下,看似到处都是把柄,而一个都不能抓。”袁宽之附和道。
裴直一拍脑门儿道:“对啊!就算武后派人罗织狄公亲李的罪状也没法罗织啊,狄公那是明目张胆地去,洛阳人都知道,何罪之有啊!相反,如果偷偷摸摸反而能让武后抓到把柄。”
“裴大人渐渐聪明起来了。”白探微笑道,不过尽管裴直想明白了,但在白探微这儿,还是觉得此人的反射弧相对比较长。
裴直昂首挺胸,故作倨傲。
“文大人。”白探微道。
沉默半晌的文除非小小一惊,他预感到有些事情不得不面对了。
“先生有何吩咐?”文除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