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盗墓图志电子书 > 炸开乾隆地宫之门(第2页)

炸开乾隆地宫之门(第2页)

官兵们越过石门,进入地宫第一道门洞券,各种灯光四处照着,抬树干的兵士们慢慢前移。在灯光的照耀中,只见门洞券的东、西两壁雕刻着四天王像,也称为四大金刚。据佛教传说,四大天王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外将,他们各居须弥山的一方,保护着东、西、南、北各自所属的天下,由此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手执的法器,谐音为吉祥之意。因为在南方的增长天王的宝剑舞动生“风”,东方持国天王的琵琶谐音要“调”,北方多闻天王的宝伞遮风挡“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水蛇降服归“顺”。这“风调雨顺”四个字,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着世代人类的夙愿。此时,只见四大天王身披甲胄,立眉张目,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大门两边,沉默而又冷峻地注视着盗墓者每一个战战兢兢又疯狂贪婪的动作。而遗憾的是,尽管他们法力无边,还是不能跳下墙来为墓中的主人保驾。于是,门洞券里八个宝座上的漆金木箱被一哄而上的官兵砸了个稀烂,里边的宝玺香册被一抢而光。当这一切结束之后,韩大保指挥兵士再度向前推进。

第二道石门出现了。

同第一道石门基本相似,这两扇石门的西扇雕刻着代表大愿的地藏王菩萨,右手高执画绢,据说能满足众生无边之善愿;东扇为代表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右手高擎念珠,象征佛法无量。

韩大保先围着石门转了几圈,又举起拳头朝两位菩萨的身子轻轻捅了几拳,然后传下命令,继续撞门。又是三次猛烈撞击,第二道石门被击开。

有了这两次非凡的胜利,官兵们个个精神振奋,勇气倍增,在韩大保的指挥下,顾不得脚下的臭水污泥,又号叫着向前冲去,并很快来到第三道石门跟前。

同前两道石门相似,第三道石门,西扇雕刻着代表情德虚空的虚空藏菩萨,右手托月牙儿,象征清凉;东扇雕刻着代表除去盖障的除盖障菩萨,右手擎太阳,象征光明。在韩大保的指挥下,这道石门又被以同样的方式攻破。

地宫壁上雕刻的菩萨像

第四道石门,也是最后一道石门又横阻在众官兵的眼前。想不到这乾隆爷的地宫跟慈禧的地宫不同,竟有这么多道石门。

第四道石门

石门的东、西两面依然分别雕刻着同前三道石门基本相似的菩萨像。东面是代表大富贵的慈氏菩萨,右手托执法轮,象征勇于进取,誓不退转;西面代表大行的普贤菩萨,右手高执法杵,能降众妖魔鬼怪,成就一切善愿。

此时的官兵弄不明白,为什么这四道石门要刻上八尊菩萨,更无心和无力去观赏品评这八尊菩萨的艺术魅力。此时他们所关注的是地宫中可能出现的奇珍异宝。多少年后,当这座陵墓的地宫因这次的盗掘而被迫清理并对外开放后,观光者进入这个由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的全长54米的“主”字形的地下宫殿,可以看到在所有券顶和四周石壁上,都满布着佛教题材的雕刻。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同样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那四道石门上的八尊菩萨,均采用高浮雕手法,肌体丰满,神态自若;菩萨脚下,涟漪隐现,芙蓉怒放,活灵活现,观之如仙露喷洒,扑面而来,可谓中国古代佛雕艺术的极品。

韩大保正指挥手下的弟兄集中全力,准备一鼓作气攻破这最后一道石门,然后进入主墓室,好实现那个潜藏于心中已几天几夜的辉煌的梦。但是,无论手下的弟兄怎样用力,粗重的树干撞到石门上,只是发出一声又一声“嘭嘭”的响动,却无法使石门洞开。

韩大保甚觉意外,挥手让满头大汗的兵士们停止行动,自己来到石门前详细察看起来。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道石门看上去跟前三道没有什么两样,怎么就是撞击不开?莫不是乾隆皇帝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作怪?或者是门上的这两位菩萨在起作用?韩大保在门前转来转去,总是找不到要领。最后,他牙关一咬,对着石门愤愤地说道:“不管是鬼还是妖,只要落到我韩某人的手中,就休想作怪脱逃!”

说到这里,他猛转身,对众官兵说:“弟兄们,把这根树干给我抬出去,我要用炸药炸这狗日的。”

“是!”众兵士答应着,抬起树干,蹚着黑臭的积水,哗哗啦啦地向外走去。

由于地宫积水尚深,无法直接在门下埋放炸药,韩大保派人到慈禧陵请来了几位颛孙子瑜的工兵弟兄,这些工兵弟兄在亲到地宫察看后,决定将炸药放入铁桶之中,将桶口密封,做成铁地雷模样,放入石门旁侧,也就是能转动的石轴部位实施引爆。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几位工兵实施了最后行动。只见他们将引线点燃后,迅速撤出地宫,同韩大保等人躲在地宫入口四周观察动静。

约10分钟后,地宫深处传出一声山崩地裂的爆响。几乎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明显地感到大地在剧烈颤动,陵寝中的大殿、明楼、宝顶都纷纷摇晃起来。随后,一股浓烟从地宫入口喷射而出,许久才散尽——看来,这次成功了。

韩大保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亲自点了从河南老家带出的20名“子弟兵”,携带各种工具进入地宫,准备搜寻财宝。可他们来到第四道石门跟前时,发现三具棺椁被压在了重达三吨的石门之下,根本无法劈砸。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由于地宫中积水太多,原本放在后室“宝床”上的棺椁,像船一样浮了起来。当外边动用抽水机抽水时,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船”,便随着水的流动和吸力离开了“宝床”滑到石门背后,并将石门紧紧挤住。由此,韩大保手下的弟兄才无法用树干撞开石门。石门被炸倒后,自然地将这三具挤上来的棺椁压住而让盗墓者一时无从下手了。

韩大保打着手电筒,在门四周蹿上爬下地转了几圈,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令手下的亲兵先用利斧将三具棺椁的挡头砍开,再让兵士像钻狗洞一样钻进去,把棺椁中的尸骨连同随葬的宝物一起掏出来。韩大保等只要看到是黄色的或发光的器物都纷纷抢夺,其他的全部抛入地宫的污泥烂水中。

乾隆皇帝一生风流成性,生前酷爱文艺,吟诗成集,御笔文墨举国广布。同时本人又广收名帖、名画及珍异古玩,在主持朝政的60余年中,所收珍品无以计数。按照古代“生之同屋,死之同穴”的传统理论,这些珍品大部分被其带入了地宫。关于乾隆以及和他在后室安葬的五位后妃,到底带去了多少奇珍异宝,因研究者一直未能找到一张像慈禧地宫那样的葬宝图,还无法准确计算。但从一些零碎的史料记载来看,裕陵地面之上的隆恩殿内,当年就陈设了各种金玉珠宝、名人字画等上千件。可以想象,一座隆恩殿都收藏如此之巨的稀世珍品,盛放安置棺椁的地下玄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壮观惊人的场面!但这位活了89岁的皇帝,倾其一生搜集而来的一卷又一卷旷世罕见的名帖字画、孤本秘籍,都被当作一堆又一堆的废纸草芥扔于烂泥浊水之中。官兵们一边丢弃,一边大肆诅咒这位浑蛋皇帝,为什么不在棺椁中多放些黄金珠宝,而没完没了地放些废纸烂画。据说,从乾隆的棺椁中所得的宝物,最令韩大保、柴云升以及孙殿英等满意的是一柄非同寻常的宝剑。又据后来的“小诸葛”梁朗先请行家鉴定,这把宝剑就是闻名千古、声震四方的莫邪剑。这把宝剑被盗出后,随着东陵盗案的事发,又辗转落入蒋介石之手。

且说韩大保等将压在石门下的3具棺椁中的珍宝盗抢一空后,又跃过石门,摸索着进入地宫后室。

在地宫后室那宽达12米的艾叶青石宝**,原本停放着6具棺椁,即乾隆皇帝与他的两个皇后孝贤、孝仪及慧贤、哲悯、淑嘉3位皇贵妃。尽管这座地宫在清代所有陵寝中是葬入人数最多的,但从乾隆一生拥有41位后妃的数量来看,依然是微不足道的。究其原因,还在于当时形成的未成文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只有死在乾隆之前的后妃,才能进入地宫随葬。因为一旦乾隆驾崩,金棺葬入地宫后,便关闭石门,填平墓道,再也不能打开,以免泄露龙气。这第二个条件是,随葬的后妃必须是生前被皇帝所喜爱的,死后经过乾隆的恩准才能进入地宫随葬。皇帝讨厌的后妃死得再早,也要另立陵寝,而不能享受这一特殊的“圣泽”。这位“风流天子”所宠爱和关注的只是那些在一生中都给予他欢乐的女人。其最终的结果是,有5位幸运的女人和他同穴而眠了。

由于乾隆和另外两位后妃的棺椁已浮到石门之后,宝**只剩3具棺椁歪斜不定地停放在那里。韩大保等见到这3具棺椁,大喜过望,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地宫会有这么多盛放宝贝的棺椁放入其中,只觉得这是上天的特殊恩赐。于是,几十名弟兄将棺椁团团围住,并纷纷举起利刀快斧向棺木劈将过来。一顿“噼里啪啦”的劈砸后,3具棺椁均被劈成碎块。有人见时机已到,弯腰伸手从棺椁中将尸骨拖出扔入污泥之中。其中有一具女尸通体完好,穿戴整齐。兵士们将其拖出后,横放在棺木之上,摘冠拔发,脱衣搜身,一顿疯狂的折腾后,这具一丝不挂的女尸被推入污泥烂水中,被随之踏上来的皮靴几乎踩成了肉酱。

帝后棺椁整理后情形

当这一切做完后,兵士们又开始蜂拥而上,争抢棺中的宝物。无数的商周铜鼎、汉玉浮屠、宋瓷瓶壶、金质佛像,连同大宗的玉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古董、名帖字画、古书纸扇……均被抢的抢、扔的扔,整个地宫后室灯影闪闪,人影幢幢,水声哗哗,争吵打骂之声此起彼伏。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后,韩大保见能拿得出的珍宝已全部搜尽抢光,才一声令下,带领“子弟兵”匆匆退出了被折腾得一片狼藉的地宫。

地宫之外,孙殿英派来的汽车在冯养田、梁朗先等人的监视下,早已等候多时。当最后一批珍宝被过目验收并装上汽车后,冯养田以军参谋长的名义,向柴云升部和丁綍庭部下达了悄悄撤出东陵、回原驻防地待命的命令。所盗珍宝全部押运到马伸桥临时指挥部,由孙殿英验收后,再召开会议予以分发。

7月10日夜,孙殿英在马伸桥临时指挥部悄悄完成了验宝和高级军官们的分宝事宜后,当即命令所属部队连夜向顺义、怀柔一带开拔,连续三天三夜的东陵盗宝随之落下了帷幕。孙殿英部以近30大车宝物的收获,宣告了东陵盗案的成果和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的千古遗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