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建筑史哪个版本好 > 第五节 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第2页)

第五节 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第2页)

9 历代斗拱演变图

0 历代阑额普拍枋演变图

1 历代耍头演变图

2 历代殿堂平面及列柱位置比较图

3 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

4 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

(六)构架(89) 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至明、清而成单调少趣之组合,在柱之分配上,大多每缝均立柱,鲜有抽减以减少地面之阻碍而求得更大之活动面积者。梁之断面,日趋近正方形,清式以宽与高为五与六之比为定则,在力学上殊不合理。梁架与柱之间,大多直接卯合,将斗拱部分减去,而将各架榑亦直接置于梁头,结构简单化,可谓为进步。明栿、草栿之别,至明、清亦不复存在,无论在其平暗之上、下,均做法相同。月梁偶只见于江南,官式则例已不复见此名称矣。

平梁之上,唐以前只立叉手承脊榑,宋、元立侏儒柱,辅以叉手,明、清以后,叉手已绝,而脊榑之重,遂改用侏儒柱(脊瓜柱)直接承托。

举折之制,至清代而成举架,盖宋代先定举高而各架折下,至清代则例则先由檐步按五举、六举、七举、九举递加,故脊榑之高,由各架递举而得之偶然结果,其基本观念,亦与前代迥异也。

(七)藻井(90) 平棊样式至明、清而成比例颇大之方井格,其花纹以彩画团花、龙凤为多,称“天花板”。藻井样式明代喜以斗拱构成复杂之如意斗拱,如景县开福寺大殿(7)及南溪旋螺殿所见。至如太和殿之蟠龙藻井,雕刻精美,为此式中罕有之佳例(8)。

(八)墙壁 墙壁材料自古有砖、版筑、土砖三种。北平护国寺千佛殿墙壁土砖垒砌,内置木骨(91),为罕贵实例。在砖墙之雕饰上,清代有磨砖对缝之法至为精妙。雕砖及琉璃亦为砖墙上常见之装饰。明、清官式硬山山墙,作为墀头,为前代所未见。

(九)屋顶(92) 屋顶等第制度,明、清仍沿前朝之制,以四阿(庑殿)为最尊,九脊(歇山)次之,挑山又次之,硬山为下。清代四阿顶将垂脊向两山逐渐屈出,谓之“推山”,使垂脊在四十五度角上之立面不作直线,而为曲线。其制盖始于《营造法式》“两头增出脊榑”之法,至清代乃逐架递加其曲度,而臻成熟之境。九脊顶之两山,在宋代大多与稍间补间铺作取齐,至清代乃向外端移出,大致与山墙取齐,故两山之三角部分加大,宋、元两山皆如“挑山”之制,以梁架为内外之间隔,山际施垂鱼、惹草等饰。明、清官式则因向外端移出,遂须支以草架柱子,而草架柱子丑陋,遂掩以山花板。于是明、清官式歇山屋顶,遂与宋以前九脊顶迥然异趣矣。

(十)屋顶瓦饰 (93)(左甬右瓦)(筒瓦)、瓪瓦(板瓦),明、清仍沿前朝之旧,元代琉璃瓦实物未之见。清代琉璃瓦之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像天,用于天坛。其他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宫别馆。

瓦饰之制,宋代称为“鸱尾”者,清称“正吻”,由富有生趣之尾形变为方形之上卷起圆形之硬拙装饰。宋、金、元鸱尾比例瘦长,至明、清而近方形,上端卷起圆螺旋,已完全失去尾之形状。宋代垒瓦为脊者,至清代皆特为制范,成为分段之脊瓦,及其附属线道当沟等。垂脊与正脊相似而较小,垂兽形制尚少变化,但垂脊下端之蹲兽(走兽)及嫔伽(仙人),则数目增多,排列较密。

通常民居只用仰覆板瓦,上作清水脊,脊两端翘起,称“朝天笏”,为北平所最常见。

(上穴下瓦)瓦之法,北方多于椽上施望板,板上施草泥二三寸,以垫受瓦陇,盖因天寒,屋顶宜厚以取暖。南方则胥于椽上直接浮放仰瓦,其上更浮放覆瓦,不施灰泥,盖气候温和,足蔽雨露已足矣。

(十一)雕饰 明、清以后,雕刻装饰,除用于屋顶瓦饰者外,多用于阶基、须弥座、勾栏;石牌坊、华表、碑碣、石狮,亦为施用雕刻之处。太和殿石陛及勾栏、踏道、御路,皆雕作龙、凤、狮子、云水等纹;殿阶基须弥座上、下作莲瓣,束腰则饰以飘带纹。雕刻之功,虽极精美,然均极端程式化,艺术造诣不足与唐、宋雕刻相提并论也。

(十二)彩画 元代彩画仅见于安平圣姑庙,然仅红土地上之墨线画而已。北平智化寺明代彩画,尚有宋《营造法式》“豹脚”“合蝉燕尾”“簇三”之遗意。青、绿叠晕之间,缀以一点红,尤为夺目。清官式有“合玺”与“旋子”两大类。合玺将梁枋分为若干格,格内以走龙、蟠龙为主要母题;旋子作分瓣圆花纹于梁、枋近两端处,因旋数及金色之多寡以定其等第;离宫别馆民居则有作写生花纹等。更有将说书、戏剧绘于梁枋者,亦前代所未见也。

(1) 《元史地理志》;王璧文《元大都城坊考》,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 《元故宫遗录》

(3) 《南村辍耕录》。

(4)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本。

(5) 《元故宫遗录》。

(6) 《元故宫遗录》。

(7) 《南村辍耕录》。

(8) 《元故宫遗录》。

(9) 《明史·地理志》。

(10) 《明太祖实录》。

(11) 《明史·舆服志》。

(12) 《明史·舆服志》。

(13) 同上。

(14) 同上。

(15) 单士元、王璧文:《明代建筑大事年表》。

(16) 《日下旧闻考》。

(17) 缪小山:《云自在龛笔记》。

(18) 刘敦桢:《清皇城宫殿衙署图年代考》。

(19) 《盛京通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