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地球尽头的温室资源 > 第三部(第1页)

第三部(第1页)

第三部 地球尽头的温室

十五年后再次踏入的温流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很多新房子拔地而起,曾是幽静住宅区的地段也开了很多间餐厅和服装店,只有流淌在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的小溪和重新涂过漆的老木桥,还保留着雅映记忆中的样子。有贡献的老人们居住的中心由于政治原因出现管理不善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也搬到了其他城市。现在的温流市失去了往昔的幽静,变成了一座繁忙运转的繁华城市。

雅映没有时间感伤,她正急着四处奔走打探消息。在这座十二岁时短暂居住过的城市里,打探亲戚的消息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寻找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了。李喜寿的房子早就消失不见了,那里开了一间手工艺品店,但店也关门了,只挂着招牌。住在附近的人都刚搬来没多久,根本没听说过李喜寿这个名字。

雅映从一开始就对中心的老人没抱任何期待,因为就算有人还记得当年的事,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李喜寿的下落。正如雅映所料,当她小心翼翼地跟老人搭话询问李喜寿时,听到的回答就只是冷冷的一句:“我不认识那个人。”一些老人听到雅映说自己小时候曾经住在这里,会露出一脸笑意,但听到她说正在寻找李喜寿,很多人的态度立刻就会变得非常冷漠。

到了第三天,雅映暂时停止寻找李喜寿,早早地回到住处。哪怕只有一个人知道李喜寿的下落也好设定下一个目的地,可是竟然没有人知道,她觉得很茫然。她坐在**,拿出手机,看到润才发来的信息。

你就该听我的,雇用私家侦探,虽说需要点钱和时间,但这么大点的地方总不至于连一个人也找不到吧?

早知如此,就应该听润才的话,但雇用私家侦探就能找到人吗?就算韩国不大,不是也有很多失踪人口……雅映想了想,最后出于争强好胜的性格还是回复道:

还有一天时间。再等等看。

雅映把再三推荐新品罗勒三明治的客服机器人打发走后,回到**,倚靠在床头,三日来的疲倦席卷而来,她叹了口气,回顾了一遍过去一个月里发生的事。前往亚的斯亚贝巴参加了生态学研讨会,见到了鲁丹和娜奥米,从娜奥米那里听到了惊人的证词,并在回程的飞机上反复听了几遍录音内容。虽然娜奥米同意公开证词,雅映却苦恼起是否真的能把全部内容公开出来。反复读了几遍整理出来的证词全文后,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世。

娜奥米讲述的森林村的故事不只蕴含一个人的过去,虽然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解释,但很明显这还不是一个单纯的只与摩斯巴纳有关的故事。雅映最先把森林村的故事告诉了润才,她在电话里简单地概述了内容,当时润才只是默默地聆听,但在看到雅映传送的证词全文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雅映在凌晨发了信息,但也只是显示对方已读,没有收到回信。雅映给润才打了电话。

“润才姐,怎么样?这个故事会震惊学术界吧?它彻底推翻了粉尘生态学的基本前提。如果那些对粉尘存在抗体的植物不是因为适应自然,而是人为制造,还有如果那些困扰我们的杂草可以降低大气中的粉尘浓度……光是想象就很惊人了。”

润才沉默良久,回答:

“如果这都是真的,不要说学术界了,全世界都会震惊的。”

润才说得没错,只震惊学术界的说法太低估娜奥米的证词了。雅映希望这个针对抗尘物种的新假设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把证词中能够引起好奇的部分整理出来,上传到生物学社群,最终这些内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灭亡之时代,以植物研究所为中心的共同体和在那里改良出的抗尘植物,人们不仅在那里种植该植物,还把它种到了世界各地。身为现今的植物学家,一定会被这样的故事吸引,即使没有被吸引也会产生兴趣。

娜奥米具体描述的诸多事件与雅映掌握的信息相互吻合,从很多证词和记录中也可以看到粉尘时代的地下避难所、大规模的巨蛋城和小规模的巨蛋村、在巨蛋城外部的人们身上施加的暴力、把带有粉尘抗体的人称为“抗体人”,以及对他们的榨取。雅映以娜奥米的证词为基础,推论出那个叫作“森林村(ForestResearstituteMalaysia,FRIM)”的温室共同体是一个位于过去吉隆坡西北部国立公园森林研究所的村庄,那里与娜奥米所描述的地理条件、热带雨林气候、研究所和居住地的独特结构一致。据雅映所知,该研究所原本位于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近的复原林之中,之后在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迁移到了更远的森林里。

但问题是,关于那个森林村,除了娜奥米提供的证词,再没有其他的证据了。正因如此,雅映整理的内容在受到关注没多久后,便引起了怀疑和指责。娜奥米提供的唯一一张温室的照片,也不过是在昏暗的森林里拍下的微弱的光晕。按照娜奥米所言,大家在灾难结束前便四离五散了。灾难结束后,人类为找回世界之前的面貌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所以这期间大家根本无法确认彼此的生死。雅映怀着一线希望联络了吉隆坡的研究员,但他们都表示从未听闻过那里有什么避难所。有的人积极地帮忙调查情况,但雅映提到的地方已经被规划进了吉隆坡重建区域,所以根本找不到从前的任何痕迹了。

雅映的私人邮箱收到很多邮件,有人催促她赶快讲一讲接下来的故事,也有人指责雅映,声称科学家应该用证据讲话。某位学者还发来很长的邮件批评雅映。

你公开的娜奥米的故事很有意思,就像听了一个很有趣的老故事一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我们遗忘的过去和不幸时代的人性缺失,以及人类不放弃希望、生存下来的意志。这个故事就像非常有魅力的传说。

…………

但是,从粉尘中拯救人类的不是那两个魔女的药草学,而是与粉尘对抗、忘我地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并最终成功开发出反汇编器及大面积喷洒分解剂的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重建世界并不是少数英雄所为,而是全人类的伟大合作。希望这个神奇的故事不要破坏了这一教训。

雅映看完邮件,虽然心情很糟,但想到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样讲也很合理。娜奥米的证词不光是围绕名为摩斯巴纳的植物的故事,也包含了两个大胆的主张——也许是离开森林村的人们拯救了更多的人;从温室开始的抗尘植物扩散,遍布全世界。也许正因为这与人们所了解的真相大相径庭,所以娜奥米的故事才没有持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雅映记忆中散发神奇蓝光的藤蔓植物、海月市出现的摩斯巴纳奇异繁殖现象和粉尘时代的森林村,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的确很吸引人,若不想只把这些当成故事的话,就必须找出合理的证据。

雅映之所以利用四天休假来到温流市,是因为她知道那里可以找到剩余的拼图碎片。森林村的村长、善于维修机器、难以看穿内心想法,且拥有复杂的性格的知秀,越是反复回想娜奥米的故事,雅映越是觉得故事中的知秀和自己脑海中的人物相互重叠。曾做过维修技师,轻蔑巨蛋城里的英雄,即使从粉尘时代幸存下来,余生却一直在寻找着什么的李喜寿。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李喜寿的院子里看到的藤蔓和听到的巨蛋城之外的冒险故事,以及特别受孩子们喜爱的仓库里的零部件等,因为都是儿时的记忆,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十分模糊了。虽然李喜寿和知秀是同一个人只是心证,但那天娜奥米听完雅映描述的李喜寿后说:

“我明白你到这里来的理由,也知道我们最终会见面的原因了。我不相信命运,但我相信追逐同样目标的人终究会在同一条路上相遇。我们都被那神奇的蓝光吸引,并因为同一个人相连。如果你找到她的下落,请一定要联络我。”

但问题是,雅映来到温流市寻找李喜寿却没有任何收获,究竟去哪里能找到她呢?难道应该听润才的建议,雇用私家侦探或委托调查所?但如果李喜寿还活着的话,她肯定不喜欢有人用这种方法找到自己吧?雅映上传到生物学网络社群的内容已经传开了,她会不会也有听闻呢?再不然就像娜奥米小心翼翼推测的那样,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变成我们再也见不到的人了……

雅映望着虚空叹了口气,她习惯性地登录“怪奇物语”网站,虽然上传的关于森林村的内容并不多,但也可以看到声称自己知道森林村或曾经住在森林村的内容。雅映觉得这些内容都是编造出来的,因为详细看过内容,便不难发现很多细节与娜奥米提供的证词相距甚远。

但其中也有一段文字引起了雅映的注意。那段文字不是公开上传的内容,而是在雅映之前上传的匿名内容下方回复的留言。

研究恶魔的植物的植物学家,娜奥米的故事是你上传的吧?我不是生物学家,也与你素未谋面,只是出于好奇在这里搜寻了一下,看到了这篇《邻居老奶奶的摩斯巴纳院子》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因为我也见过这样的场景。

请看一下附上的照片,那是我小时候的照片。想必你不会好奇我和我的家人的长相,所以我们的脸都用贴图遮住了。但请看看我们身后,看看抱着我的外婆的身后,看到被藤蔓覆盖的篱笆了吗?

因为我当时太小,所以不记得那时的事了,不看照片都不知道外婆长什么样。妈妈给我看那张照片,说外婆根本不打理院子,连杂草也不除。家里想请园林师,但外婆也不同意,而且那些藤蔓经常翻过篱笆爬到邻居家,所以邻居们动不动就来找我妈抱怨。

有一次,姨妈再也看不下去,偷偷找人把那些藤蔓都砍掉了,结果惹得外婆大发雷霆。但没过多久,那些藤蔓又覆盖了整个院子。我外婆也偶尔会坐在院子里,而且表情很奇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有一次,我妈去院子里找她,还以为撞到幽灵吓得跑开了,因为她看到了虚空中奇怪的蓝光。所有人都觉得我外婆是一个怪老太婆。

我们布置外婆的葬礼时,使用了那些藤蔓植物。我觉得这是为外婆开的一个有趣的玩笑。

我怎么没问大人们这样做的理由呢?

粉尘时代,外婆在全世界四处流浪,最后在德国定居,组建了家庭。每当我们问起巨蛋城时,她就只是淡淡一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