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地球尽头的温室读后感 > 02(第2页)

02(第2页)

“我们听说东南亚也曾经因为摩斯巴纳吃了不少苦头,所以联系了几个地方要到了一些资料。但现在在海月市发生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想象,在东南亚有效的防治方法在这里根本不管用,我们怀疑这期间摩斯巴纳是不是又进化了。”职员一脸严肃地说道。

这里的摩斯巴纳比之前的繁殖力更强吗?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情况会演变到如此地步呢?

“我们虽然尽全力试图阻止蔓延扩散,但还是要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法才行。原本海月市近郊的农家就因为长期干旱损失惨重,为了引水灌田已经困难重重了。这些杂草真是害苦我们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但上面却置之不理,让我们自己解决问题。上面不管,可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啊!偏偏发源地又是在我们难以靠近的海月市中心区,所以更让人怀疑搞不好真的是生物恐怖袭击。”

现在雅映也对生物恐怖袭击的说法半信半疑了,因为她亲眼看到了怪异的景象,理解了负责人的顾虑。但如果真的是恐怖袭击,那目的又是什么呢?这既不是恐怖的病毒或细菌,也不是转基因怪物,难道大量繁殖难以处理的植物就只是为了给负责防治工作的公务员造成困扰吗?虽然存在把植物当成工具,或以植物本身为对象的恐怖袭击,但大多都是利用病原体。如果非要推测目的的话,很有可能是对海月市附近的居民心存怨恨,想要妨碍农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为了扰乱自然生态环境,可是谁会以这样的意图进行恐怖袭击呢?

润才开口说道:

“如果这真的是人为事件,我们也很难找出特定的罪犯。虽然可以分析各种情况,但毕竟我们不是侦查机构。况且,生态学上的追踪调查也要长期进行观察才有意义。总之,不管是人为事件,还是自然现象,我们都会协助你们的,请把资料也提供给我们。我们也会听取内部意见,争取尽快找出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显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不能把这件事视为单纯的杂草繁殖问题了。生态研究中心有必要协助山林厅展开调查。山林厅的职员感激地握住润才和雅映的手,他那渴望抓住最后一线希望的眼神让人觉得有些可怜。

“但是,那个鬼是怎么回事啊?”

职员听到雅映的问题露出一头雾水的表情,一脸惊讶的润才反应过来后笑了出来。

“最初联系我们的金研究员提起了这件事,他说在海月市发现摩斯巴纳繁殖以后,偶尔会接到举报电话,说是在这附近看到有鬼出没。”

听到润才这番话,职员似乎泄了气。

“看来他说了没用的话。这八成是从在海月市进行非法回收的人那里听来的传闻,感觉没有任何调查价值,我们就只做了记录。”

雅映出于好奇又继续追问道:

“传闻的话……具体说了什么?”

职员一脸莫名其妙,但他知道眼下需要面前这两个人的协助,只好平心静气地解释道:

“准确地说,并不是类似人的形态,听说只是看到一道光,好像还不是一般手电筒的光,而是悬在空中的一道蓝光,但走近一看却没有人。不过警察已经确认这一带除了偶尔出没的回收业者,没有其他人。而且,听闻在禁止出入区域以外的地方偶尔也会出现闪着蓝光的东西,但只是听说有人目击到发光现象,却没有任何影像证据。应该只是心理作用吧。”

采集完摩斯巴纳和土壤样本,聆听了职员两个小时的抱怨后,雅映和润才结束了当天的工作。返程的路上,雅映一直望向窗外。太阳已经下山了,外面一片漆黑。雅映心想,或许能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看到那道蓝光,但她什么也没有看到。

润才呆呆地看着雅映问道:

“想什么呢,那么严肃?”

“植物散发蓝光是很不寻常的事吧?”

润才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当然。发光就很少见了,更不要说是蓝光了。我觉得就算举报人说的都是事实,但肯定与摩斯巴纳无关。往萤火虫或发光的微生物想一想,或许还有可能性,但总不能把摩斯巴纳大量繁殖视为发光的原因。”

润才的话很合理。即使亲眼看到了鬼,不,应该说是蓝光,但也不能一口咬定这与摩斯巴纳有任何关联。正如润才所言,与其把重点放在植物身上,不如寻找发光的昆虫或者人为因素。

然而雅映无法释怀摩斯巴纳和那道蓝光,只不过是听职员简短描述了一下情况,她却觉得仿佛在哪里见过那样的场景。

雅映突然想起了几天前做的那场梦。本来以为做梦是因为在“怪奇物语”网站看了太多天方夜谭的故事,但现在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

茂密的藤蔓植物和荧荧蓝光。雅映很肯定自己曾经见过。

小时候,在李喜寿的院子里。

*

雅映进入研究所几个月后,有一天下午大家在一起喝咖啡时,朴素英组长问道:

“雅映,你为什么想到在这里工作啊?”

“嗯?”

“老实说,我们研究所不是一个有人气的地方。我就是好奇,你本来可以去别的地方,但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里呢?”

坐在一旁的润才嘻嘻地笑着,她的表情仿佛在说“你可要好好回答哦”。事实上,面试时雅映也被问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与面试时不同,雅映也清楚朴组长这样问的用意。做了一年的实习生,之后又经历了几个月的见习,雅映也切身感受到粉尘生态学这门学问不受待见的程度,已经无法用“没有人气”来形容了。

跟研究所外面的人见面,提到自己在做粉尘生态学研究的话,所有人都会做出生平第一次听说这门学问的反应。随着粉尘时代的痛苦在社会共同体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对追溯过去的学问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对人们而言,科学是从灾难中拯救人类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重建之后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工具,除此之外的研究在普通人眼里丝毫没有价值。

尽管如此,选择粉尘生态学的研究员们还是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傲,非常热爱这一领域。可是当被问到为什么偏偏选择与已经消失的“粉尘”有关的生态学时,大多数人却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理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