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地球尽头的温室讲了什么故事 > 03(第4页)

03(第4页)

“不能靠近,万一不小心碰到作物可是会出大事的。”

哈鲁小声警告我,但置身田地间工作的琴嘉在招手叫我过去。

“娜奥米,可以过来看一看。”

我瞄了一眼哈鲁的眼色,小心翼翼地走下山坡。

我站在田间的沟坎之中,欣赏着高过腰间的作物,这些在粉尘时代存活下来且茁壮成长的植物。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呢?我还看到正在用耙子除野草的人们。跟在我后面走下山坡的哈鲁不以为然地说:

“这些全都是瑞秋在温室研究出来的,从温室送来的植物即使在有粉尘的地方也能长得很好。”

“研究出来的?这些植物都是吗?”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很好奇。村里人大多没见过瑞秋,我也是在巡逻时隔着温室的玻璃看到过几次而已。瑞秋总是待在温室里做实验。我知道的就只有这些。知秀说这些植物都是出自瑞秋之手,所以我们也只能这么相信。”

哈鲁耸了耸肩。

“到了耕种时节,知秀会推着手推车去温室取来植物的幼苗,因为现在四季不明显了,所以管理园林和田地的大人会根据气温来判断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作物。具体我也不太清楚。知秀送来分装在十几个盒子里的幼苗后,大家就把它们种在地里。要种的作物很多,不过因为粉尘的关系,地里几乎没有虫子,所以相对来说很容易管理,而且杂草也没有抗尘性,不会长出来太多。等到了收获的时节,村里人都会来帮忙收割,然后把该储存的储存起来,也会一起煮饭来吃。”

“那在这里就不需要吃那种味道可怕的营养胶囊喽?”

我的话音刚落,哈鲁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也主要吃营养胶囊啦。现在很难找到香辛料和油之类的东西,所以还很难靠栽培出来的食材为生。不过作物的收获量在逐渐增加,而且大人们也打算扩大菜园的规模,他们好像还准备修复温室旁边的研究所,把那里改建成栽培室。这样一来,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不依赖营养胶囊了。”

哈鲁静静地观察着我的表情,她好像有点得意,像是在等我发出感叹,但我略感悲伤地说:

“我……我在外面,只能靠那种小胶囊为生。太饿时都恨不得吃土和砖头,要是有野生的动物、虫子或路边的野草,只要是活着的东西恨不得都吃掉,但连那些也都死掉了……”

村庄与外面不同,这里生长着植物,而且人们不穿防护服也可以自由地移动。外面弥漫的是死亡,这座村庄充盈的却是无法理解的、奇异的魔法。

哈鲁瞥了我一眼,转过头说:

“我在外面的时候也和你一样。”

*

我和哈鲁一周会巡逻四次,虽然哈鲁说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相当于处理村庄的机密,但我觉得这就跟跑腿的一样。我们的“巡逻”工作包括把大人们交给我们的东西从村庄的这一边送到另一边,到水沟或溪边捡回因没电而掉下来的无人机,向大人们报告小溪的水量,以及确认山坡对面的发电站是否正常运转等琐碎小事。真正危险的事情,则是由知秀管理的巡逻无人机来做。

但无人机也有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行走在森林里观察植物的变化。哈鲁经常会收到知秀提供的确认清单。据说,森林里的特定区域生长着起到坐标作用的树木,大部分都是因粉尘而枯死的树木,但也有出现复苏迹象的树木。在粉尘中存活下来的植物对整个森林产生着影响,偶尔会看到停止生长的植物突然发芽或生枝。这些迹象使得森林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景,与大部分因粉尘干枯的森林相比,这里的树叶非但没有全部变黑、脱落,反而树与草变成了深绿色,即使没有在生长,但也没有彻底枯萎,只是处于静止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这里还可以看到像是青苔、腐烂的原木般的微生物。有时,即使无风也能看到沙沙作响的落叶,或是挂在树枝上的蜘蛛网。

不巡逻的日子,我和哈鲁会帮忙发放分解剂给大家。刚到这里时,琴嘉送来的饮料正是这种可以分解体内粉尘的分解剂。虽然我很难分辨效果,但可以明显地看出阿玛拉自从服用这种分解剂以后健康多了。分解剂是维持这座村庄的魔法之一,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分解剂的制造方法,因此外泄出去自然成了禁忌。

我无意中提到,那些在森林外面奄奄一息的人也需要分解剂时,哈鲁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似的数落起了我。

“要是把分解剂给他们,他们会放过我们和村庄吗?只有这里生长着制造分解剂的植物。”

大人们每三天会聚集在会馆,把分解剂分装在小水桶里,我和哈鲁会运送分解剂到住得离会馆较远,或需要一大早出门工作的人家。当丹尼知道我带有完整抗体时,便告诉我可以不用再喝分解剂了。

村里人很少会全员聚在一起,除了每个月召开的两次全村会议,大家就只是忙于各自的工作。不过丹尼会经常召集大家一起吃晚饭,即使无法像灾难暴发前那样准备丰富的食物,但很多人都会很热情地利用现有的食材做料理。

瑞秋改造的作物中,除了生长在马来西亚的作物,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作物,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生长在世界各地的食材。当然,主要栽培的作物都是固定的,像黑豆、红扁豆、可制成粉末的谷物和土豆等用以作为主食的作物。大家会到废墟寻找香辛料和食用油,有时也会因食用了过期的食用油闹肚子。食材由村里共同严格管理,从废墟找来的营养胶囊依然是我们的营养供给源,运气不好时,就只能靠营养胶囊和水来充饥,但在丰收时,也能吃上点缀着香草的新鲜食物。

孩子们每三天去一次学校。阿玛拉已经年满十六岁了,但比起菜园的工作,她更喜欢去学校,所以总是会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跟我们一起上课。学校是之前村里的幼儿园改建的,图书馆里有用非常简单的马来语和英语写成的书籍。大人们会轮流准备自己熟悉的领域给我们上课,曾经做过护士的夏燕教给我们受伤时应急的方法,琴嘉讲解了关于森林中药草的知识,以及十种利用土豆做料理的食谱等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但也有大人准备了像马来附近国家的历史,或基础微积分学等看似毫无用处的课程。下课后,哈鲁总是嘟嘟囔囔地说:

“世界都快毁灭了,可大人们还总是想着教我们那些没用的东西。”

听到哈鲁这样讲,我不禁思考了一下大人们为什么非要在这个快要毁灭的世界创办学校不可。上课时,我和所有的孩子都在打哈欠,但站在黑板前的大人们却总是热情饱满。我觉得,这或许是大人们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吧。也许创办这所学校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到什么,而是大人们需要靠传授知识这种行为找到乐趣而已。

我第一次见到知秀是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听阿玛拉说,她和大人们一起工作的时候见过几次知秀,但我过了两个月之久都没见过她本人。知秀来给我们上课的当天,推着手推车带来了保管在地下仓库里的无人机和机器人零部件。知秀的课很受欢迎,她还允许大家触摸那些机器。我在巡逻的时候,已经看够了无人机,但其他的孩子非常感兴趣,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怎么这些无人机上没有武器呢?”

“这是非致命性无人机,地下仓库里还有很多致命性机器人。”

从回答孩子问题的知秀的表情中,我同时看到了自信与失落。我对流露出矛盾感情的她产生了好奇。知秀似乎不太喜欢与人接触,这样的她是怎么成为这座村庄的领导者的呢?她不常来村里,整日待在山坡上的小屋子里,她都在做什么呢?

大家都称呼她“知秀”。听孩子们说,因为同为韩国人的哈鲁这样叫她,所以全村人也跟着叫开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知秀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身为维修工的她不允许任何人接近那个温室,自己却经常进进出出,而且她的过去就像蒙了一层面纱。有人说她是巨蛋城里的逃兵,也有人说她是被通缉的杀人犯,但没有人知道这些传闻的真相。从远处看着知秀冰冷的表情,我不禁心想,就算她过去杀过几个人也不足为奇。

在学校遇到的孩子们各自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哈鲁出生在韩国,跟随做贸易的父亲辗转于多个国家,之后在马来西亚生活了好几年。米勒来自中国山西,马勒迪来自雅加达,雪莉从小生活在距离森林村不远的吉隆坡城郊,但她从未听说过这座村庄。平时这些孩子也很少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跟随家人一路逃到这里,但在途中只剩下自己了。

我讲述了降尘灾难暴发后,跟随父亲躲进地下避难所,然后在某一天被送进兰卡威研究所的经过,以及后来趁外部入侵者攻进研究所才逃了出来。大家说,虽然知道有抗体的孩子会被抓进研究所,但还是第一次见到从研究所逃出来的人,于是都瞪大了眼睛,频频点头。当时多亏了从外面进攻兰卡威的入侵者,我们才有了逃跑的机会,似乎因为这段插曲,使得故事听起来更加紧张刺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