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当代富豪发家史 > 第二十七章 闲言碎语 树大分杈 子大分家兄弟共同创业的优与劣(第2页)

第二十七章 闲言碎语 树大分杈 子大分家兄弟共同创业的优与劣(第2页)

三、外人进不来,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家族成员往往对人有强烈的不信任,并进行排斥,导致优秀的人才难以进入企业,即使进入企业,也不能真正融入。然而,仅靠家族成员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新希望集团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容易耽误商机。”

四、成长后容易内讧。早期创立时,大家并没有明晰的出资比例,对个人的贡献也难以量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大家对如何分配财产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反目成仇,企业要么分崩离析,要么一蹶不振。

(四)

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兄弟企业如果想要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取长补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企业能够平稳快速地发展。一个兄弟合伙企业成长过程,就像一个人一样,也分以下阶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是少年、青年阶段。原因是,童年时期,企业很弱小,虽然很艰难,但大家目标一致,容易齐心协力,但进入少年时期,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如何发展,会产生很多分歧。尤其是几个兄弟能力都很强,大家在一个锅里抡勺子,就难以施展手脚。青年时期,企业在高速成长,充满活力,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去家族化,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引入更多经理人,在此过程中,必然引发家人的矛盾。同时,企业越做越大,大家的利益之争会更加突出,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就像一个人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身高、就要相应的换衣服,如果到了少年、青年时期,还穿童年的衣服,是不可想象的。制度也是一样,只有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而不是相反。

针对少年期的特点,兄弟合伙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逐步确立话事人。

在兄弟创业初期,大多数都是兄长带着弟弟。原因有二:兄长年龄大、经验较丰富;资金较多。比如王永庆三兄弟、郭台铭三兄弟、黄光裕兄弟。都是大哥带小弟,这种形式最初矛盾最少。但过了童年阶段后,经过前期的磨合和锻炼,有时小弟反而显示出较强的能力,这个时候,作为大哥,可能面临着要么让贤要么分家的选择。刘永好四兄弟创业时,大哥刘永言是主导者,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他主导了第一次分家,自己和三弟渐渐淡出原有企业,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联手负责管理企业。李书福四兄弟也是这种情况,大哥二哥都逐渐淡出,反而老三李书福变成了主导。作为兄弟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况就是,大哥和小弟都想说了算,彼此又谁都不服谁。

二、初步明晰产权关系。

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兄弟合伙企业就要亲兄弟明算账。因为企业尚在爬坡阶段,如果就此分家,会导致企业资源分散、规模变小,竞争力减弱。在不能分家的情况下,应根据出资情况、贡献大小分配股权,在根子上解决企业纷争的隐患。为避免企业权力分散,形成对抗,尽量不要出现50%对50%的比例。

三、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家人行为。企业已经走上正轨,相应的人事、财务、业务制度都要建立起来,并严格执行。消除企业内外有别的状况,越是家人,越不能越轨。

四、消除枕头风。兄弟创业过程中,往往由于妻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失和。妯娌之间,更容易因嫉妒、分配差异,而彼此仇视。因此,很多兄弟合伙企业除了特殊情况,尽量不让妻子参与管理。对于企业的信息,在与妻子交流时,也掌握好尺度。企业经营中一旦产生矛盾,也尽量在兄弟之间解决。作为企业的主导人,应该是“大事上拎得清,小事上不计较”。

当企业进入青年期,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快去家族化,减少家人在企业中的参与度。在这个阶段,企业逐渐由经验管理变为科学管理,因此,企业家应有意识的逐步去家族化。在此过程中,矛盾很难避免。但企业家必须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努力突破这一瓶颈,使企业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去家族化的路径不尽相同。有的采取分家的模式,给兄弟们一块资产或者一笔钱,让兄弟自己出去闯**;有的进行企业改制,在企业内部与兄弟姐妹明确股权。1998年,面对陷入停滞的正泰,南存辉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进行股改。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100多个,南存辉的股份也下降至20%多。但改制后,正泰迅速走上快车道,资产膨胀了数十倍。

二、引进更多优秀人才,逐步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为结义弟兄,创业初期处处碰壁,后来还是引进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才让企业明确了战略方向和具体步骤,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

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动管理升级。在这个阶段,亲情让位于理智。无论是自己的兄弟还是后来加入的职业经理人,在制度上应该平等对待。郭台铭在谈到自己的接班人时,强调“赛马”。无论是家人,还是职业经理人,只有经过考验,有战功才能得到重用。老三郭台成一直跟随大哥,郭台铭虽对他刻意栽培,但要求一样很严格,不但让他在厂里最艰苦的岗位上锻炼,而且很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也是让他干。

(五)

兄弟合伙企业多数最终都要分家,只是分家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兄弟自立门户,有的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划分股权。但无论那种分家方式,处理不好,都会让企业陷入纷争。因此,如何平静而有效的分家,对很多企业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兄弟的人数、能力、意愿都完全不同,因此,面对千差万别企业状况,很难有一种方式能“包治百病”。中医看病时,讲究辨症施治。对每个企业也是一样,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分家策略。

我们总结了一些分家方式,供企业家参考。

刘永行兄弟分家法。刘永行刘永好经历了两次分家,具体分家方式见前文。第一次分家时,兄弟四个平分家产。第二次分家主要是在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之间,因为双方都没有计较,两人一个晚上就分完了。最终两兄弟划江而治,十年不准越界。这种分家方式,对每个人的格局、品德要求很高,如果有一方计较,就会矛盾不断。

黄光裕兄弟分家法。黄俊钦和黄光裕两兄弟分家方式是按照产业,黄俊钦分得了一部分家电门店和地产业务,而黄光裕则分得了大部分家电门店和国美的品牌。但分家后,黄光裕对分配比例并不满意,双方甚至一度关系紧张。

王永庆兄弟分家法。王氏兄弟分家的方式是,双方成立基金,将大部分资产装到基金中,兄弟两个按照比例,掌握家族资产。这样,既能保证家族资产不被分割,又能保证各自的利益。

创业就像在暗夜里孤独前行。在这个漫长的征途中,兄弟、朋友的扶助,就是一道道温暖的光。当人们上路时,无论有多少利益纷争,也不要忘记蒙古族的一句谚语: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却像窄狭的手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