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当代富豪发家史 > 第二十五章 华谊兄弟王中军家族 昔日共造电影王国如今卖画艰难求生(第1页)

第二十五章 华谊兄弟王中军家族 昔日共造电影王国如今卖画艰难求生(第1页)

第二十五章华谊兄弟王中军家族:昔日共造电影王国如今卖画艰难求生

在中国的当代企业中,公司名字被冠以“兄弟”二字最知名的,就应该是华谊兄弟。它的规模并不大,每年的利润在众多企业家眼中,像是毛毛细雨,但在娱乐圈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行业,作为其中的翘楚,它的曝光率是最高的。

当过保安,送过外卖,华谊老板王中军的人生起点并不闪亮,但在中国影视行业,甚至整个娱乐行业,他和小自己10岁的弟弟王中磊始终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范冰冰、黄晓明、李冰冰、陈道明、周迅,这些在娱乐圈内响当当的名字,都曾是其旗下的艺人。只要是王老板出现的场合,总是群星璀璨,香鬓丽影。作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影视企业,其市值最高时达到900亿元,《甲方乙方》、《没完没了》、《集结号》、《八佰》这些脍炙人口的影片都出自他的公司。而王中军也跻身中国企业家一线,与马云、柳传志、胡葆森等人称兄道弟。甚至每次到杭州,都不好意思住酒店,一定要住到马云家里。

在过了二十余年的好日子后,华谊也在影视业的寒风中,遭遇重创,2018年起,华谊股票连续下跌,众多“兄弟”纷纷出走,王中军变卖字画为企业续命。

这注定是一个是非不断的圈子,站在中间的人,享受高光,自然也难躲狂风。两兄弟几十年的风雨,在中国的影视行业中,依然值得回味。

大院子弟

王中军1960年出生在北京昌平,是典型的大院子弟。在那个年代,部队、部委机关都建立家属院,大院外则是市民百姓。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很多场景都展示了院内院外生活的不同。在中国的文化行业中,有很多知名的人物都是从大院走出的,最知名的是王朔、叶京、马未都、郑晓龙等人。王中军的父亲是一名部队的团级干部,王中军幼时的梦想却是当画家。从小学三年级时,他就爱上了画画,初中时,在北京东城区少年宫绘画班学习。初中毕业后,看着很多好友都穿上了军装,王中军也动了心。有一天他央求父亲,让自己去当兵。没想到几天后,父亲晚上回到家告诉他:“明天早上,去保定报到”。就这样,王中军当了四年的兵。部队的锻炼不但增强了他的体魄,也让他面对困难时,从不气馁,勇往直前。

1980年,王中军复员,回到北京。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王中军也想考大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复习功课,准备考中央美院。但毕竟已经放下好多年,王中军最终名落孙山。好强的王中军没有放弃,他报考了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的夜大。王中军学得很认真,“每天他都来得很早,下课了还追着老师问”,当年的同学曾这样回忆他。白天王中军也没闲着。他跑到人流密集的市场、广场,给人画速写,既能赚点钱,还能练练手。

两年后,家里人给他在国家物资总局出版社找了个工作:当门卫。不久,因为能写会画,他被调到编辑部,担任美术设计、摄影记者。1985年,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有人提议自己办一份杂志,专做购物信息。同学们一拍即合,《购物指南》就此诞生。虽然看着容易,但真的办起来,还是很费精力。因多数同学都工作繁忙,王中军就承担了大部分工作。没过多久,出版社就传出风言风语。不愿放弃《购物指南》的王中军与家人商量后,决定辞职。然而,《购物指南》仅出版了一期,就夭折了。王中军一下子从国家机关人员,变成了无业游民。同学们觉得对不住他,纷纷给他介绍活干,帮人画图书封面、插图。最好挣钱的是小人书,一本能挣一千多,一个月就能画一本。1986年,他进入永乐文化公司担任广告部经理。几年间,王中军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他不但积攒了30万元,而给自己买了一辆天津大发面包车,成为京城第一批私家车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掀起一波出国热潮。北京大使馆门前很多人彻夜排队。有了点钱的王中军也开始赶时髦,与妻子刘晓梅商议一起出国。1989年,两人辞掉工作,来到美国。王中军进入纽约州立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他和妻子定下目标,既要拿到学位,也要赚10万美元。因此,两人都四处打工。王中军几乎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在纽约的大街小巷穿梭,给人送外卖。纽约当时治安并不好,王中军经常看到有人在夜里打劫。因此,那几年他总是提心吊胆。华人在纽约常受到歧视。王中军在电梯里碰到一些西装革履的金领,有时连头都不敢抬。“我现在看到奔忙的外卖小哥,特别理解,因为他们身上就有自己当年的影子。”王中军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

1994年,王中军完成学业,带着用汗水换来的10万美元,回到国内。未来的路怎么走?王中军一度陷入困惑。而此时,朋友开的一家名叫华谊的广告公司日子难过,正急于出手。王中军觉得机会难得,决定将其承包下来。但自己的钱不够,他就决定向家人“化缘”。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王中军将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大家的反应不一。大哥虽然支持,但他有自己的生意,没有进公司,老三是个出租车司机,没有钱入股,王中军就给了他5%的股份。四弟王中磊最热心,他拿出自己10万元的积蓄,正式入伙。华谊兄弟一直是王中军和王中磊在操作。华谊成功后有人附会说,华是中华,谊是兄弟的意思。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王中军承包公司时,名字本来就有,过户时,去办事的人告诉他,要在原公司的名字里加几个字才能重新注册,王中军随口说,那就加上兄弟吧,反正也是我两兄弟一起创业。

最初的华谊兄弟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多少客户,步履维艰。两兄弟只能四处贴传单,找生意。真正让两兄弟发家的是中国银行的一单生意。当时中国银行为了提升形象,准备对15000个网点统一标识。敏感的王中军迅速跟进,最终中标。这笔生意让王中军名利双收。他后来一鼓作气,拿下国家电力、中国石化、农行金穗卡等大客户。华谊兄弟由此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进军电影

广告行业做的风生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氏兄弟进入了影视行业。1998年,王中军碰到自己的同事刘晓玲,对方告诉他,现在拍电视剧特别赚钱。一直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的王中军动了心。恰在此时,著名导演英达筹拍新剧《心理诊所》,正在寻找投资方。英达曾执导过《我爱我家》、《家和万事兴》,个个叫好叫座。双方一拍即合。《心理诊所》虽然没有大火,但通过广告运作,王中军仍然轻轻松松地赚了一倍的利润。尝到甜头的王中军,又投拍了《罪证》、《永恒恋人》等多部电视剧。

就在王中军大把赚钱时,一个此后会陪伴他几十年的“贵人”出现了。他就是正冉冉升起的导演新秀冯小刚。冯小刚同样出生在北京,比王中军大两岁,但两人完全是两类人。冯小刚父母很早离异,他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住在西城区车公庄附近的胡同里。从部队转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会作宣传员。后来通过叶京认识了文化圈的大佬王朔,端茶倒水,完全是一个小跟班。然而世事变幻,当年不受重视的冯小刚慢慢崛起,先是担任《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后来执导了很火的《北京人在纽约》、《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影视剧,不但获奖无数,还多次将票房冠军收入囊中,一时间声名鹊起。

冯王二人结识后,王中军以400万元年薪外加公司股票,说动了冯小刚。随后,两人联手推出了电影《没完没了》。这部京味喜剧票房进账3000万元,贴片广告盈利1500万元,让王中军赚得笑逐颜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还投拍了另外两位名导的作品。一个是姜文的《鬼子来了》,一个是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前者因为用力过猛,直接被禁,而后者票房惨淡。“都是大导演,谁也没想到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王中军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次的经历,让王中军下决心深度绑定冯小刚。此后,两人不断推出新片,成绩一路飙升。《一声叹息》收获3000万元票房,《大腕》收获4200万元票房。2003年,根据作家刘震云小说改编的《手机》上映,票房5000万元,成为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冠军。《天下无贼》、《夜宴》票房都过亿。2008年的《非诚勿扰》票房更是达到3。5亿元的,打破华语电影的纪录。

王中军赚钱赚到手软。同时,一向喜欢交朋友的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论坛,与一帮企业家大佬打得火热。这其中,就有曾经的中国首富马云。每次马云到北京,王中军一定请他吃饭,而王中军到杭州,几乎都是住在马云家里。在一次吃饭时,马云告诉他,既然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利用资本,将盘子做得更大呢?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王中军开始对企业改制。华谊的股东名单里出现了很多响当当的名字:马云、鲁伟鼎、江南春等。2009年10月,华谊正式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影视企业。上市当天,发行价为28元的华谊兄弟以63。66元高开,10时51分,因涨幅达到开盘价的20%而被临时停牌30分钟。11时21分复牌后,华谊兄弟继续大步向前,最高达到91。80元。午后逐步回落,尾盘收于70。81元,涨幅达到147%。

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华谊兄弟公司市值超过119亿元。最大的赢家当然是王氏兄弟,王中军身价高达31亿元,王中磊身价10多亿元。另外,前期进入的马云、鲁伟鼎等人收益颇丰,而一众明星股东赚的盆满钵满。持有288万股的冯小刚,账面价值高达2。04亿元;持有216万股的张纪中,账面价值1。53亿元;持有180万股的黄晓明,账面价值高达1。27亿元。另外9位明星股东也成为千万富翁。其中,李冰冰、张涵予身家都达到了2540多万元。而这些人最初的认购价,低的只有0。53元,如张纪中、李冰冰,高的也只有3元,如黄晓明、张涵予。

王中军在影视圈内的地位迅速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大佬,风光无限。

主力推手

王中军进入电影业时,中国电影正在蓄势待发。1993年1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此40多年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产品分配的生产流通模式被冲破,制作与发行由此分开来。1995年,国产电影开始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由此拉开中国电影快速成长时期。1995年,全国的电影票房仅有9。5亿元,而到2010年,全年票房突破100亿元。在这个过程中,王中军即使受益者,也是主力推手之一。

在与冯小刚建立牢不可破关系的同时,王中军开始建立自己的影视班底。最早进入他们视线的是号称京城第一经纪人的王京花。以800元起家的王京花,早年主要服务于歌手。曾经捧红了楚童楚琪兄弟,后来又签下了高枫、李慧珍等人。影视行业兴起后,她也冲了进去,服务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道明。靠着对明星们保姆式的服务,她渐渐崭露头角。2000年,王氏兄弟开出大价码,力邀她加盟。随着王京花一同进入华谊的是陈道明、李冰冰、任泉等人。此后,在王京花的运作之下,范冰冰、黄晓明等在内的大牌明星也加入进来,一时间,华谊星光灿烂。在华谊的力捧之下,范冰冰、李冰冰几度封后,陈坤、黄晓明也成为影帝。

除了名星,华谊也到处收罗导演人才。2002年,青年导演陆川筹拍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寻枪》,朋友介绍去找王中军。“第一次见面时,陆川很羞涩,一些话都说不清楚,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和才华,因此很快决定投资。”王中军后来说。2004年,王中军又投资2000万元,帮助陆川拍摄《可可西里》,好评如潮。2005年,王中军看好电视剧制作,与高管们协商时,却遭到大家反对。“电视剧真正赚钱的不超过20%”,一位高管表示。王中军却表示,我们就做这20%。他将中国前十名的电视剧制作人、导演列出,并和他们秘密接触,最终将多个战将收入帐中。其中,最知名的是以拍武侠剧著称的的张纪中、拍《士兵突击》的康红雷。有一次马云对张纪中说,你拍大制作的电视剧可以找王中军聊聊,结果两人只谈了了十五分钟,就敲定合作。“要拍多大的电视剧,我只听你一句话,要多少,我就投多少”,王中军的大气让性格豪爽的张纪中直呼痛快。

明星、知名导演像一个个会下金蛋的鸡,给王中军带来了滚滚财源。2013年,华谊兄弟制作的电影票房超过30亿元,占当年国产电影票房的25%,蝉联民营电影公司冠军。王中军的视野开始转向影视行业之外。

最先进入的领域是游戏。好友史玉柱向王中军介绍了网游新品《万王之王3》,王中军才知道,游戏行业的确是一个金矿。因此,2010年,只与掌趣科技创始人姚文彬谈了十几分钟,一分钱没有还价,王中军就投资1。5亿元收购掌趣22%的股份。两年后,掌趣上市,王中军的这笔投资变成了15。2亿元。到2017年,王中军清空掌趣时,共套现了28亿元。2013年,王中军又投资6。7亿元,投资了银汉科技。2015年,英雄互娱公司进行C轮融资,当时对方表示需要10亿元,但王中军却大笔一挥表示:“给你20亿元,你们高管也套套现”。

2014年,王中军获得了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的加持,中国企业家中最知名的“三马”完全集齐,不但给王中军带来36亿元投资,还有300多亿元的合作额度。正是这一年,王中军的中国迪斯尼之梦越喊越响。“中国如果在20个核心城市,都有旅游小镇、电影公社,每年如果有6000万游客,就会有180多亿的门票收入,相当于6个香港迪士尼的规模,这个现金流和利润的稳定性,可以帮助华谊兄弟上一个大台阶,那时候真正迪士尼的模式出来了。”华谊先后在海口、苏州、深圳、郑州等地建设“电影小镇”,其中海口的投资达到32亿元,苏州小镇更高,达到35亿元。有人初步估算,华谊的这些小镇的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虽然有很多投资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房地产商承担,但华谊的投入也是巨额。

快速的扩张让王中军信心满满。他曾对外表示:“华谊系两年内一定有几家百亿级的上市公司,综合做到3000亿市值,也就是5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美国的华纳,也就是500多亿美元。”

小王“中磊”

在华谊,王中军被人们称为大王,而弟弟王中磊被人称为小王。两人就像扑克牌中的大小王,配合默契。王中磊曾表示,“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