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当代富豪发家史 > 第七章 万向鲁冠球家族 一生踏准每个节拍40年基业依然常青(第2页)

第七章 万向鲁冠球家族 一生踏准每个节拍40年基业依然常青(第2页)

长盛不衰之秘

在中国经济开放后的几十年中,涌现出无数的企业家,他们的命运却千差万别。要么像马胜利、步鑫生等人,昙花一现,要么像李经纬、潘宁等人,被迫淡出,甚至像禹作敏、郑俊怀等人,锒铛入狱。而在沧海横流中,鲁冠球则始终像诗人潘阆所描绘的那样:“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除了那个时代成功企业家的敢想敢干,他还有什么独到之处?

超越常人的勤奋。“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到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这是鲁冠球的时间表,除非有特殊的情况,他的每天的日子都是这样度过的。有媒体采访他时,他告诉记者:“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临过世前,他和儿子谈起自己的寿命时曾这样说:“如果说你要问我(这一辈子)够不够?我够了。我今年74岁(按照阴历计算)了,但我已经活到了人家的120岁。这笔账应该这么算,人家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我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我自己的一天,快抵得上别人的两天了。”

孜孜不倦的学习。初中都没有毕业的鲁冠球,对知识和信息始终如饥似渴。万向集团办公室每天都要给他准备4万字左右的材料,既有各大报刊的政策信息,也有汽车行业的动态。他很少上网,但对国内外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网上流行的新鲜事、新名词也如数家珍。鲁冠球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他都赶到浙大,像一个好学的学生一样,认真听老师讲课。去世前不久,即使被隔离在无菌病房,鲁冠球还让人在病房里安装电视,以便他收看十九大新闻。在工作之余,他撰写了120多篇理论文章,发表在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求是》在内的报刊杂志上,被人们称为农民理论家。2005年,在全国创新大会上,他获得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袁宝华企业管理奖”。

强烈危机感下的稳健经营。“晚上做梦,梦见企业破产,一下从**跳起来。”他曾说,“没有这个紧迫感是不行的。”

鲁冠球给万向设置了三条投资禁忌:暴利行业不做,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国家禁止的不做。告诫大家要沉住气,悄悄干。在中国有许多蒙眼狂奔的企业,求大求快,却往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而鲁冠球却让万向人学习乌龟:“企业发展慢一点,少失误。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有科学决策,做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正因如此,万向集团走得“蹄急步稳”,实现年均增长25。89%的速度,令众多企业望尘莫及。

坚忍不拔的做事风格。在进入国际市场后,万向至少遭遇了15次反倾销,鲁冠球始终锲而不舍,他对记者说,15场官司打下来,钱花了不少,但磨砺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甘为人下,潜下心来,学到真本领,才能有大前途。

做了一辈子汽车零配件的鲁冠球,心中一直有个造车梦。万向很早就设立了研究院,研究新的电源和电动车,2002年成立电动汽车公司,2012年以2。56亿美元收购美国电池公司A123,2014年收购美国电动乘用车公司菲斯。在这个过程中,质疑嘲笑的声音不断,鲁冠球却矢志不渝:“我这一代成功不了,我儿子也要继续;儿子成功不了,我孙子继续”。

重情重义,赢得多方尊重。1988年,曾被称为改革先锋的步鑫生被免职。与几年前的受人追捧、光彩夺目相比,他此时已经完全黯然失色,人们对他是惟恐避之不及。1990年7月,他历经多次办厂失利后,一人客居北京,贫病交加。鲁冠球知道此事后,派人找到步鑫生,并写去一张便条:“事已到此,病有医治,事有人为,老天会怜惜,不必多虑。望你有时间南行一趟。”两个月后,步鑫生带着一叠医院发票来到萧山,鲁冠球在萧山宾馆开最好的套房款待他,在此后的两年中,每月给步鑫生寄生活费,直到找不到他。

1991年,万事利集团的创始人沈爱琴想要引进国外的喷水织机,需要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银行规定必须有超过5000万元的抵押资产来担保。沈爱琴就试着给鲁冠球打了电话。鲁冠球二话没说,从北京回来直接到了沈爱琴的工厂,在担保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浙商陈金义,因投资“水变油”项目失利而身陷“欠债门”,资产被查封。鲁冠球的一个传真让陈金义终生难忘:“陈金义同志:我心痛!事至此,先了结。要多少?来人拿!鲁冠球。2006年7月28日。”有消息称,鲁冠球分两次给了陈金义近千万的资金,希望助他东山再起。

同为浙商领袖的马云与鲁冠球多有交集,始终非常尊敬鲁冠球。在鲁冠球去世前,马云曾到病房里去探望他,他说的最多是:“浙商的存在是一个奇迹,一定要同心团结、互相搀扶。”

低调务实的政治智慧。很多企业家谈起鲁冠球,都说他的一大特点是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踏实做企业,即使在站到聚光灯下,仍然朴素低调。在鲁冠球的追悼会上,其子鲁伟鼎在悼词中评价父亲:“面对最大困难时,他最乐观;面对最多风光时,他最谨慎。”

《激**三十年》一书中曾提到,鲁冠球与大邱庄禹作敏两人交情不浅,同时也显示“北禹南鲁”的区别。

每年江南新茶上市,鲁冠球都会让人捎上几大包给禹作敏,而后者,更曾大方地送给对方一辆天津牌照的日本尼桑轿车。鲁冠球与禹作敏是两个个性完全不同的企业家,禹作敏对鲁冠球的评价是:“你们老鲁太圆滑。”而鲁冠球对禹作敏的印象是:“这个老头太任性。”大邱庄打死人事件发生后,鲁冠球一直非常关心他的这位“禹大哥”。他在一张便条中写道:“目前社会各界对你及大邱庄颇为关注。大家普遍认为,事已至此,以妥协平息解决为上策。因为‘投鼠忌器’,所以我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才是基础。希望您心胸开阔,保重身体是本也。”得知禹作敏被判刑,鲁冠球三日不出,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他写道:“我们面临经营者的自身素质障碍。这是一道更困难的障碍。这种障碍的病因是部分农民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负载的历史使命,仅仅陶醉在眼前的成功光环中,这样的马失前蹄是非常让人痛惜的。显然,我们今天需要一次彻底的决裂。”

鲁冠球口音很重,许多媒体采访他,都为弄懂他说的是什么而头疼,但记者们都经常引用他的几句话:“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干,一切都是干出来的”、“要凭实力讲话,凭实力做事。政治上、经济上都是这样的,其他都是虚假的、伪装的。”

鲁冠球即使身价数百亿,却与妻子一直住在工厂附近的三层老宅里,其中一层是后来加盖的。与普通民居相比,这个房子都显得破旧。当许多老邻居因拆迁而搬走时,他仍然住在里面,直到去世。像一个普通老农一样,只要天气不特别恶劣,老人每天早起打理他的菜园,他自己吃的菜大都出自这个菜园,好多邻居和员工都吃过老人送的菜。

他的妻子章金梅是1969年创业时的7名元老之一,一直在工厂里做焊工。原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曾回忆了一个细节,有一次他到万向去调研,发现一名中年女工埋头工作。走过去以后,有人才悄声告诉他,这是鲁冠球的妻子。

鲁冠球因病住院时,用的都是化名,而他过世后,给儿子交待后事,要求是:丧事一切从简,不能向组织提要求,组织有什么指示,一切服从。鲁伟鼎后来说,父亲“从内心里,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农村里那些习俗,吹吹打打的,他嫌烦。”来祭拜的都被告知:主席生前有交代,只留下信封,钱如数退回。

两代合力打造“金融帝国”

如果说,万向前期的发展主要的推手是鲁冠球的话,在万向之外的另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布局中,则更多的出现了鲁家第二代的身影。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子鲁伟鼎。

1971年3月出生的鲁伟鼎,如今已年届五旬,头发灰白,稳重儒雅。而他年少时,却是特立独行,个性十足。他高中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送到新加坡学习企业管理,起因竟是,有一次他开着摩托跟在一辆大卡车后面狂飙,被父亲偶遇。心惊肉跳的鲁冠球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管束这匹“小野马”。临去新加坡之前,鲁冠球扔给儿子一句话:“别给我丢脸。”

回国后,鲁伟鼎被安排到万向各个部门锻炼,从工人到车队负责人。1992年,21岁的鲁伟鼎担任了万向总经理助理,同年底,他成为集团的副总裁,全面参与公司的经营。为了淡化父亲的影响,他的名片上只印有“伟鼎”。1994年,鲁伟鼎被父亲推上了前台,任公司总裁,成为二号人物。就在这一年,万向成立了美国公司,并在深交所上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