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企业家的家庭背景 > 第十九章 刘永行刘永好家族 四兄弟齐头并进身价2500亿40年常青被誉为中国最牛(第1页)

第十九章 刘永行刘永好家族 四兄弟齐头并进身价2500亿40年常青被誉为中国最牛(第1页)

第十九章刘永行、刘永好家族:四兄弟齐头并进身价2500亿40年常青被誉为中国“最牛”

在中国如过江之鲫的富豪群体中,哪个家族最值得尊敬?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想要配得上尊敬这个字眼,至少有几个基本特点:时间够长,企业够大,名声够好。

从这三个标准看,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无疑是中国经济起飞以来,最牛的家族:

1999年,胡润第一次排中国富豪榜,刘家四兄弟就在榜上,此后从来没有缺席过,创造的中国各种第一,不计其数。

兄弟四人中,两个当过中国首富。目前拥有的财富,粗估2500亿元以上,企业数百家。

一起创业,和平分家,始终低调淡定,少有负面消息,更没有绯闻。

改革开放40多年,繁花开了又落,首富变幻不定,而刘氏四兄弟,依然常青。

父母

出生于1914年的四川青年刘大镛,命运多舛。祖上曾是名门望族,但到他祖父时,已经家道中落。父亲把他送到一个私塾,为富家子弟当伴读。借着这个机会,刘大镛发愤读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邻县的璧山公立中学就读。因为来自外县,不在学校免学费之列,他差点辍学。多亏校长看他成绩优异,允许他每天给学校扫地、摇铃等,算是勤工俭学。后来他又考取了重庆高等工业学校。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9年5月,60余架日机轰炸陪都重庆,近4000人被炸死。面对日本人的暴行,刘大镛拍案而起。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并秘密加入共产党。组织上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内部,与他单线联系的是重庆地下党委书记邱晓平。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革命者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1941年,邱晓平不幸牺牲,刘大镛就像电影《潜伏》中的余则成曾遭遇的那样,失去了和组织的联系,身份也难以确认。无奈之下,他加入了民盟,继续斗争。

郑康致比刘大镛小几岁,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兄妹8个。生活的困顿并没有让这个女孩沉沦,年龄稍大后,生性要强的她奔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战地女护士班的学员。北伐战争开始后,郑康致作为护士也随军北上。后来她到了重庆,一边参加抗日运动,一边在学校教书。

就在战火纷飞中,两个青年人相爱了。1945年12月8日,四川青年刘大镛和郑康致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名刘永言。此后的几年,他们又相继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儿子的名字很容易记:永言、永行、永美、永好。连起来读是言行美好。建国后,刘大镛曾先后担任过新津县法院院长、农业局长,郑康致则一直在新津县平冈小学做教师。

虽然都是公职,但当时是实行的供给制,刘大镛夫妻俩根本养活不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总是与苦和饥饿相伴。无奈之下,老二刘永行两三岁时,被送给一个布商。但不幸的是,刘永行从高凳子上掉了下来,摔断了腿。布商不愿养活他,将其送了回来。老三刘永美出生后,被过继给新津县的农会主席陈耀云,改名陈育新。陈家不但对刘永美非常喜欢,还时常接济刘家。

后来,成为首富的刘永好回忆起自己幼时的生活,说自己特别向往共产主义,因为母亲说到了那时候,每周能吃上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鞋,一直打赤脚。文革中,他参加了红卫兵,为了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他平生才第一穿上了一双解放鞋。可是就在拥挤的游行队伍中,后面的人踩了一下他的脚后跟,鞋子“次啦”一声裂开了。没办法,他找到一个医务室,求医生给了自己一些绷带,将鞋子绑在脚上,就这样,光荣而自豪地接受了检阅。

兴奋的少年刘永好不知道,他的父母将在这次运动中,将经历一场浩劫。因年轻时历史复杂,刘大镛被打成特务、叛徒,批斗是家常便饭。有段时间,刘永好每天走几十里的山路,去给在山上放牛的父亲送饭。母亲也受到连累,经常凌晨被“小将们”叫走,晚上一身伤痕地回来。一家人在苦海中挣扎求生。

卢梭曾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就是在这样的困苦中,刘大镛总是教育孩子们,少埋怨,多努力。他说:“我们无法很快改变这个社会,但社会会慢慢进步的。如果你抱怨社会、反对社会,必然自暴自弃。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等待时机。”

创业

刘大镛等待的时机终究还是来了。1976年,整个中国都感受到了风向的转变。刘家四个男孩的命运开始迎来转折。

老大刘永言1964年进入成都电机厂当工人,后来因为爱钻研技术,踏实能干,被选送到成都科技大学深造,毕业后,又回到成都电机厂,成了厂里的技术大拿。

老二刘永行一直在新津县无线电厂当修理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刘永行欣喜若狂,虽然只复习了两个月,聪明好学的他仍然获得了全县理科第一名。受家庭出身的影响,他没能进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被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老三陈育新一直在乡下务农。大哥二哥相继进了大学让他的心情再难平静,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依然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1978年,他考进了四川农学院。

老四刘永好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当了四年多的知青。1973年,他被选送到四川德阳机器制造学校上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当孩子们像一棵棵小树苗一样努力生长时,刘大镛却走完了坎坷的一生。1979年,他因病带着诸多遗憾离世,但他绝不会想到,一部**迭起、精彩纷呈的大戏即将上演,而主角就是他的四个儿子。

创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