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调养颜小技巧
《黄帝内经》的“脏象学说”中关于美颜的问题就提到要“养于内、美于外”,意思是说,如果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顺、精气不足、阴阳失调,肤色就容易暗沉,易产生色素斑及皮肤浮肿、松弛。所以,这一节就跟我一起来看看,中医是如何内调养颜的吧。
/中医里情绪与皮肤的关系/
其实现代心理学讲的情绪管理,我们中医里早就有辨证施治的方法了。中医里把自然和人体用五行联系在一起,下面给大家看一下经典的五行
我们对应着表4-5说一下。
①怒伤肝——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东风起,春季万物复苏、树木生长,对应的肝胆也在春季,所以说春季要养肝。
生气时,暂时的身体表现为青筋暴起,怒目圆睁,张牙舞爪。如果长期积累,就可能导致黄褐斑、便秘,经常头晕目眩、视物模糊。
调理方法:可以补充味酸的食物,如乌梅、葡萄、山楂、苹果等。再给大家一个茶饮小方:**、决明子、大枣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②喜伤心——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夏季暑热,血脉加速,温度骤升。人在特别高兴时,开怀大笑,会循环加快,面色红润。开心的情绪虽然可以舒缓负面情绪的积压郁结。但是高兴过度,情绪激动,会损伤心气。比如,心火亢盛,痰迷心窍,表现出喜怒无常的状态。
调理方法:可以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莲子、苦苣、苦丁茶。夏季可以喝绿豆、莲子、百合熬的粥或者做的汤,烧熟后在冰箱里冰一下再拿出来喝,还能祛暑降心火。
③思虑伤脾——脾主运化,主四肢,在体合肉,统血,主升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长夏容易生湿。思虑的时候,睡不着觉,胃口不开,不想吃饭,日渐消瘦。唇色暗淡,脂肪和肌肉减少,皮肤皱纹增多。
调理方法:可以吃一点味甘的食物,如红薯、栗子、山药、红枣。
也给大家一个茶饮小方:陈皮4克、茯苓4克、白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④悲伤肺——肺主宣发和肃降,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秋天,气候干燥,皮肤会毛糙,同时人容易生出悲怆的心情。悲伤的时候容易哭泣,咳嗽喘息,流鼻涕,乏力。
调理方法: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养肺,比如配料中多加辣椒、花椒、葱、姜、蒜等各种香料。
给大家一个茶饮小方:用麦冬、甜杏仁、桑叶各3克,开水冲泡,能养阴润燥、润肺止咳。
⑤恐伤肾——肾为封藏之本,主蛰,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相表里。
冬天气候寒冷,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惊恐时会心跳加速,瞳孔放大,严重时肾气不固,小便失禁。
调理方法:经常受到惊吓而恐惧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海产品,如海带、海参、虾。
给大家一个补肾茶饮小方:枸杞子、桑葚各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过度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气机,故要做好情绪管理,做好养生调理。
/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泡脚可以驱寒保健、美容养颜,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下面有几个秋冬泡脚的配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驱寒
艾叶20克+生姜10克。
对于手脚发凉、怕冷的人群有驱寒温热的作用。
?消肿
花椒15克+肉桂15克。
可治疗早起时有面部、眼部浮肿,有消肿的作用。
?除湿疹
苦参20克+蛇床子10克。
能杀菌止痒,有改善湿疹、脚气,有去除脚臭的作用。
?活血
红花20克+艾叶10克。
能活血调经,预防冻疮,改善痛经、闭经,防止皮肤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