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狗咬狗
有一天,吉姆·巴恩斯(JimBarnes)来看望我。他不仅是我最重要的经纪商之一,也是我的一位密友。他希望我能帮他一个忙。他过去从未用这种语气求过我,我当然想要帮他,于是问他需要我做些什么。他告诉我,他的公司对一只股票很感兴趣,实际上,他们是那只股票的主要承销商,并且拥有很大的销售比例。因为情况有变,他们必须售出相当多的份额。吉姆希望我能为他开拓市场。他所说的就是联合炉具公司的股票。
出于各种原因,我并不想和这只股票扯上任何关系。但我欠巴恩斯许多人情,他从私人关系的角度拜托我,单凭这一点我便不得不接受。他是个很好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猜他的公司对这只股票介入得很深,所以,最终我答应尽力而为。
我一直认为,战争导致的经济繁荣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繁荣期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年轻的银行家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在股市发挥影响。
当时,我们正处于空前的繁荣时期,所有人都对这场繁荣的起因心知肚明。与此同时,全国最大的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各种证券推销商和军火商成为一夜暴富的百万富翁。某人只要声称他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是协约国军委会成员,便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来履行他那尚未签订的合同,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么夸张。我曾听说过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普通职员摇身一变成为公司总裁,并利用从信托公司借来的资金做着上百万美元的生意,他们签订的合同在每一次转手的过程中都有利可图。大量黄金从欧洲流入美国,银行不得不为如何留下这些钱绞尽脑汁。
这种做生意的方式也许会令老前辈们感到担忧,但老前辈们本来就势单力薄。头发灰白的老银行家在和平年代当然再适合不过,但在动**的年代里,年轻人才是主力军。银行自然获得了丰厚的盈利。
吉姆·巴恩斯和他的合伙人们与马歇尔国民银行的年轻总裁交往甚密,他们欣赏这位总裁的自信,于是决定合并三家著名的炉具公司,并面向公众发行合并后的新公司的股票。几个月以来,股民们一直在盲目地买进任何股票。
他们面临着一个问题:由于市场前景太好,这三家炉具公司的普通股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处于盈利状态,三家公司的大股东们都不想失去对公司的控制。他们的股票在场外市场十分抢手,他们已经卖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份额,只想安心持有剩下的股票。这三家公司各自的市值太小,不足以引发巨大的市场波动,因此,吉姆·巴恩斯的公司想要介入这一过程。这家公司指出,公司规模必须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纽交所上市的新股票会比旧股票拥有更高的价值。这是华尔街的老把戏了,对股票进行一番包装便能使它增值。如果一只股票很难按票面价值出售,那么可以将每股拆分为4股,这样一来,新的股票便能以30美元或35美元的面值进行销售,这个价位对于旧股票而言相当于120美元或140美元,这是旧股票永远无法企及的价位。
这样看来,巴恩斯和他的合伙人们成功地说服了一些朋友参与合并项目,这些朋友是格雷炉具公司的大股东。巴恩斯承诺他们,每股格雷炉具可换取4股联合炉具公司的股票。中部炉具和西部炉具紧随其后,以每股旧股换取1股新股的方式参与合并。他们的旧股票在场外市场的报价在25美元至30美元之间,格雷炉具的名气更响亮,并且有能力支付股息,它的价位在125美元左右。
一些股东坚持要求现金支付,改善业务和推广股票也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他们必须筹集到数百万资金。于是,巴恩斯面见了银行总裁,总裁亲切地为他的财团提供了350万美元贷款。抵押物便是新成立公司的10万股股票。我听说,巴恩斯的财团向银行总裁保证,新股票的价格不会低于50美元。这会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这只股票拥有很大的价值。
这些股票推销商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把握住时机。当时的市场已经达到了新发行股票的饱和点,他们应该看清这一点。即使如此,如果他们没有试图获得其他推销商在繁荣期的顶点所收获的巨额利润,仍然有机会获得相当高的盈利。
请你们先不要匆忙下结论,请不要以为吉姆·巴恩斯及其同僚们都是蠢人,或者是没有经验的毛头小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他们都对华尔街的法则很熟悉,其中一些人还是颇有成就的股票交易者。但他们所犯的错误不只是高估了大众的购买能力。毕竟,大众对股票的购买力只有通过实际的测试才能知晓。他们还犯了一个更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指望牛市会一直持续下去。我想,他们之所以会犯这种错误,大概是因为这些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成功来得太快,以至于他们丝毫不怀疑自己能在牛市结束之前完成这笔交易。他们都很有名气,他们在职业交易者和经纪行中都拥有一大批追随者。
这场交易得到了极好的宣传。报纸当然不会吝惜版面。原本的三家公司是美国炉具行业的翘楚,它们的产品享誉世界。这三家公司的合并是充满爱国精神的壮举,日报不断报道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征服世界市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市场几乎已是囊中之物。
这家公司的董事们的名字都是财经新闻的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来源不明的内幕消息对股价走势的描述如此明确并令人信服,以至于大众对这只新股票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结果,在申购期结束后,他们发现这只发行价为每股50美元的股票的申购量超额高达25%。
想一想!在几个星期的辛苦工作后,股票推销商将价格推高到75美元以上,从而确保均价为50美元,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按照这个发行价成功售出新股票。这个价位意味着参与重组的三家公司原股票价格需要上涨100%。这就是风险所在,他们没有正确对待这个风险。这件事说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需求。专业技能比一般智慧更有价值。股票推销商得知超额申购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并由此推断公众愿意出高价购买这只股票,并且无论他们发行多少份额,都会被抢购一空。他们竟然愚蠢到决定减少配售份额的程度。既然这些股票推销商已经打定主意要大捞一笔,他们至少应该表现得聪明一些。
他们应该做的当然是足额配售股票。这样一来,发行量只比大众的申购量少25%,他们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支撑股价,同时无须支付成本。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我在操纵一只股票时,总会抢先占据这一位置。他们本能地阻止股价下滑,从而激发大众对于新股票价格稳定性的信心,以及对这只股票背后的证券包销集团的信心。他们应当记住,把这只股票卖给股民之后,他们的工作尚未结束。这只是市场推广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他们自以为做得很成功,但不久之后,他们两次严重失误的后果逐渐显露出来。由于整体市场出现了反弹的趋势,公众不再继续买进这只新股票。内部集团临阵退缩,没有继续支撑联合炉业公司的股价。在价格反弹之后,如果连内部人员都不再买进自家的股票,那么还有谁会买这只股票呢?人们普遍认为内部集团的退缩是很明显的利空信号。
我们没有必要深入探讨具体的统计数字。联合炉业公司的股价随着整体市场的波动而上下浮动,却从未超过发行初期的报价,即略高于50美元的价位。最终,巴恩斯和他的朋友们为了让股价保持在40美元以上,不得不亲自买进这只股票。他们没能在这只股票刚上市时采取行动支撑股价,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然而,没有全额配售公众所需的份额是更加严重的错误。
无论如何,这只股票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它的价格不出所料地一路下跌,一直跌至名义上的37美元。它之所以能维持在这个价位,是因为吉姆·巴恩斯和同僚们不得不维持股价,毕竟银行以10万股为抵押为他们提供了350万美元贷款。一旦银行要求清偿贷款,没人知道这只股票的价格会跌到什么程度。这只股票在50美元的价位上曾被抢购一空,如今在37美元的价位上却无人问津,即使股价跌至27美元,想必情况也不会发生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过度放贷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年轻银行家的时代结束了。银行业看起来即将倒退回保守主义的时代。昨天的朋友成了今天的债主,他们毫不留情地要求你还债,仿佛你们从没有在一起打过高尔夫球。
贷方没有必要威胁借方,借方也没必要恳求贷方通融还款时间。这种情况对双方来说都很不自在。银行对我的朋友吉姆·巴恩斯依然保持着友善的态度。但实际上,情况已经严重到“看在老天的分上,再不还款,我们就都玩完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