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股票魔术师和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第11章 抓住机遇(第2页)

第11章 抓住机遇(第2页)

“明白。”约瑟夫说完便离开了,他还是不能理解柯马克为什么要买进威廉·洛克菲勒卖出的股票。柯马克的操作之所以很难被解释清楚,是因为人们知道他看空整个市场。尽管如此,约瑟夫还是联系了他的交易员朋友,让这位朋友在老先生终止卖出时通知自己。约瑟夫每天都会给朋友打两次电话询问此事。

有一天,那名交易员朋友告诉他:“老先生没有再发来卖出指令。”约瑟夫向朋友道谢后急忙赶到柯马克的办公室来传达这个消息。

柯马克仔细地听完了他的话,然后转向惠勒问道:“比利,我们买了多少股圣保罗?”惠勒在确认了份额之后报告说他们已经积攒了大约6万股。

柯马克原本就看空股市,在开始买进圣保罗公司股票之前,他已经持有了其他铁路公司股票和各行业股票的空头。如今他是股市的大空头。他立即示意惠勒从他所持有的圣保罗多头中卖出6万股,并且继续做空。他将自己持有的圣保罗多头作为杠杆,打压整个市场,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在股价下跌时赚取了巨额利润。

圣保罗公司的股价一路下跌到44美元,柯马克从中狠狠捞了一笔。他利用娴熟的交易技巧获得了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收入。我想强调的是他对交易的一贯态度。他不需要费力思考,便能一眼看出比起一只股票带来的利润,什么对他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他抓住了上天赐予的机会——上天不仅赐予他恰当的做空时机,还赐予他合适的原始推动力。有关圣保罗股票的情报之所以促使他决定买进而非卖出,是因为他立刻认识到这将给他的空头行动提供最充足的弹药。

让我们把话题转回我身上。我在轧平了小麦和玉米期货的头寸之后,便乘坐自己的游艇前往南方度假。我沿着佛罗里达水域行驶,尽情享受着美好的假日。钓鱼令我无比放松。一切都很美好。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不想自寻烦恼。

有一天,我在棕榈滩靠岸。我遇见了许多在华尔街认识的朋友。他们在谈论当时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位棉花期货投机客。我们从来自纽约的一份报告中得知帕西·托马斯(Peras)破产了。这并不是正式的商业破产声明,只是有传言说这位世界著名的投机商在棉花市场遭遇了第二次滑铁卢。

我一直对他抱有很深的敬意。我最早是从报纸上得知了他的事迹,在谢尔顿-托马斯股票经纪公司破产时期,托马斯曾试图轧空棉花期货市场。谢尔顿不如他的合伙人有眼界,也缺乏勇气,他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临阵退缩。至少,华尔街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无论如何,他们没能趁机大赚一笔,反而犯下了多年以来最严重的错误。我不记得他们究竟输掉了几百万。他们的公司倒闭了,托马斯出来单干。他一心扑在棉花市场上,不久之后,便重新振作起来。他不仅全额偿还了债务,还付给债主们法律义务之外的利息,之后他还剩下100万美元的资产。他在棉花期货市场的复出在某种程度上与执事S。V。怀特的故事一样精彩,后者仅用1年时间便通过股市交易还清了100万美元的债务。托马斯的胆识与头脑令我无比钦佩。

棕榈滩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托马斯在3月棉花交易中的惨败。你也知道这样的消息会越传越夸张,最终,你听到的是经过夸张和美化后有许多错误的版本。我曾目睹关于自己的谣言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经过反复传播之后变成连最早编造谣言的人都认不出的程度,其中塞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细节。

关于帕西·托马斯最近一次失手的新闻将我的思绪从钓鱼转移到棉花期货市场上。我找来了交易报告的相关文件,并从中分析市场条件。回到纽约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对市场的研究之中。每个人都在看空,每个人都在卖出7月的棉花期货。你知道,人们总是这样。我想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每个人都在模仿周围人的行动。也许这是某种群居本能的周期性表现。无论如何,上百名交易者一致认为,卖空7月的棉花期货是明智而适宜的举动,并且这种做法毫无风险!用鲁莽来形容这种大范围的卖空操作依然太过保守。这些交易者只看到了市场的一个侧面和其中蕴含的高额利润,他们当然在期待期货价格暴跌。

我自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突然意识到做空的家伙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平仓了。我对局势的研究越深入,对全局看得就越清楚,最后,我终于决定买进7月的棉花期货。我立即采取行动,迅速买进了10万包。我轻而易举地便成交了,因为市场上有太多人在卖出棉花。在我看来,即使我悬赏100万美元寻找一个没有卖出7月棉花期货的交易者,无论是死是活都可以,也没有人能领走这笔赏金。

那时正值5月下旬。我不断买进,他们则不断卖出,最终,我网罗了所有零散的卖单,积累了12万包棉花。在我买完最后一批棉花后又过了几天,棉花期货的价格开始上涨。涨势一旦开始,市场行情便会推波助澜。棉花期货的价格每天可以上涨40~50个点。

到了星期六,大概是我开始行动的10天之后,价格上升的趋势开始减缓。我不知道市场上还有没有7月棉花期货的卖单,只能靠自己来找到答案,于是一直等到最后的10分钟。我知道那些交易者通常会在这段时间做空,如果当天的收盘价保持在高位,他们一定会被套牢。因此,我发起了4份不同的订单,在同一时间分别按市价买进5000包棉花。这笔操作将价格抬高了30点,空头们竭尽全力想要脱身。市场最终在高位收盘。别忘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买进了最后的2万包棉花。

第二天是星期天。到了星期一,利物浦期货交易所应该以高出20个点的价位开盘,这样才能与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涨幅持平。结果,利物浦的开盘价高出50点。这表示利物浦的棉花期货涨幅是纽约的两倍之多。利物浦期货价格的上涨完全与我的操作无关。这证明了我的推论是正确的,我在沿着阻力最小的趋势进行交易。与此同时,我没有忽略一个事实:我还有巨额的棉花期货需要脱手。无论市场行情大幅上涨还是缓慢上涨,这样的市场对空头的吸纳能力都是有限的。

当然,利物浦期货市场的消息让美国的期货市场也陷入了疯狂状态。但我注意到,棉花期货的价格越高,7月的棉花卖单就越少。我不准备卖掉任何份额。总之,这个星期一对空头而言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的一天,尽管如此,我依然看不到即将发生空头恐慌的迹象。交易者没有盲目地开始平仓。我必须为手中的14万包棉花寻找买家。

星期二早晨,我在公司门口遇见了一位朋友。

“今天早晨的《世界报》上有一条大新闻。”他微笑着说道。

“什么新闻?”我问。

“什么?你是说你还没看到这条消息吗?”

“我从不看《世界报》。”我说,“是什么新闻?”

“这可是关于你的新闻。报纸上说你轧空了7月的棉花市场。”

“我没见过这种新闻。”说完,我便走开了。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我的话。他很可能以为我没有向他澄清消息的真假是很不妥当的做法。

到达办公室之后,我请人帮我买了一份《世界报》。这条消息确实刊登在报纸的头版,醒目地写着“拉里·利文斯顿轧空7月棉花期货”。

我当然立刻明白了这篇文章会在期货市场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即使我绞尽脑汁地钻研如何在卖出14万包棉花时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不会想到比这更好的妙计了,要找到比现在更好的机会是不可能的。此时此刻,全美的交易者都在通过《世界报》或其他报纸的转载阅读这篇文章。从利物浦的期货价格来看,这篇文章还通过电报发送到了欧洲。这样一篇新闻无疑会令市场陷入疯狂状态。

我当然知道纽约期货市场会有什么反应,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纽约期货交易所在10点开盘。开盘10分钟后,我手中的棉花期货便全卖光了。我把14万包棉花期货一包不剩地脱手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当日的最高价成交。其他交易者为我创造了市场。我所做的只是看准天赐的良机及时抛出而已。之所以能抓住这个机会,完全是出自本能反应,不然我还能怎么做呢?

我本以为会耗费大量心力的问题在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解决。假如《世界报》没有发表那篇文章,我绝不可能在不牺牲一大部分账面利润的前提下轧平头寸。在卖出14万包7月棉花期货的同时不使价格下跌,这是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事情。但《世界报》的新闻替我创造了这个奇迹。

我一直都不知道《世界报》为什么要发表这篇文章。我猜作者也许从朋友那里听到了棉花期货的内部消息,他以为自己挖到了独家新闻。我没有见过这篇新闻的作者,也不认识《世界报》的任何员工。直到那天早晨9点之后我才知道这篇新闻的存在,假如没有来自朋友的通知,我甚至直到那时仍然一无所知。

如果没有这条新闻,我便找不到可以吸纳我的全部库存的市场。这就是大宗交易的麻烦之处。大宗交易不可能像小额交易那样随时脱手。你不能永远在合适的时机或自己期望的时机顺利卖出,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平仓离场,即在市场可以吸纳你的全部头寸时出手。一旦错失离场的时机,可能导致上百万美元的损失。你不能犹豫,一旦犹豫便会承受亏损。你也不能试图耍花招,比如通过抢购来抬高空头的价位,因为这么做有可能降低市场的吸纳能力。我想告诉你的是,准确地掌握时机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你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当机会降临时,必须牢牢地抓住它。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我经历了一场幸运的意外。就此而言,在华尔街,任何为个人带来巨额财富的意外都将受到人们的怀疑。当意外事件没有制造利润时,人们绝不会将它视为意外,而是认为这是贪婪和自负所必然导致的恶果。一旦意外产生盈利,人们便会说这是不义之财,并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心狠手辣的空头们因为自己的鲁莽而得到了教训,但指责我故意策划了这次突然袭击的人不仅仅是他们,其他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过了一两天后,一位享誉世界的棉花大亨在见到我时说:“利文斯顿,这是你做过的最狡猾的一次交易。我看到你手上的头寸时,还在好奇这次你会亏损多少钱。你知道,在不以低价抛售的前提下,市场没有能力吸纳高于5万包或6万包的棉花。我有些好奇,你是怎么做到既能出清剩下的存货,又不损失所有账面利润的。我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一招。你果然很厉害。”

“这件事跟我没有关系。”我无比真诚地向他保证。

但他只是不断重复着:“很厉害啊,小伙子。很厉害!你用不着这么谦虚啊!”

正是在这次交易之后,一些报纸开始称我为“棉花大王”。然而,我说过,这个头衔我真的不敢当。相信我不说你也知道,把美国所有的现金加起来也不可能买下《世界报》的专栏,我也没有足够的个人影响力可以左右这样一篇新闻的发表。这件事当时为我带来了很高的名誉,实在令我受之有愧。

但我讲述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对名不副实的交易者做道德规训,也不是为了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无论时机以何种形式降临,或者在何时降临。我的目的只是为了澄清我在7月的棉花交易之后背负无数骂名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些报纸的大肆渲染,我永远不会有机会遇见那位了不起的人物——帕西·托马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