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包法利夫人真实故事 > 9(第2页)

9(第2页)

下午,客厅窗户的后面,有时会冒出来一个男人的脑袋,脑袋晒得黝黑,留着黑色的胡须,慢慢地微笑着,笑得很柔和,露出一口白牙。很快圆舞曲响了起来,在他的手风琴上,有一个小客厅,里面有手指大小的舞者,头裹玫瑰色头巾的妇女,身穿礼服的蒂罗尔(82)男子,身着黑色燕尾服的猴子,穿短裤的男士,在扶手椅、长沙发和茶几之间转过来转过去,镜子的边缘用烫金纸片连接在一起,上面映出他们的身影。这个人一边摇着手柄,一边向右、向左、向窗户里面张望。乐器的背带有些坚硬,肩膀支撑不住,他就用膝盖顶住乐器,还时不时地远远朝界石上吐一大口浓痰。嗡嗡的音乐声,在饰有阿拉伯式花纹的铜制栏网下面,透过一块粉色塔夫绸的幕布,自琴箱中传出,时而悲伤低缓,时而欢快急促。而传到爱玛这里的,却是别处剧院里演奏的曲调,是在沙龙里唱的曲调,是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跳舞时的曲调,是上流社会的回声。萨拉班德舞曲(83)永无休止地萦绕在她的脑海中,她的思绪仿佛一名印度舞姬,随着音符在地毯的花卉图案上舞蹈跳跃,越跳越梦幻,越舞越忧伤。那个人摘下帽子,接过赏钱之后,拉下一块旧的蓝色羊毛毯,盖住手风琴,背到后背上,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她望着他远去。

最让她不堪忍受的是用饭时间,在楼下的这间小餐厅里,炉子冒着烟,门嘎吱作响,墙壁向外渗水,石板地面湿漉漉的。她觉得人生所有的苦涩都盛在她面前的盘子里,白水煮肉的味道,从她心底勾起了一阵阵其他同样恶心的感觉。夏尔吃饭十分磨蹭;她只吃了几颗榛子,然后支着胳膊肘,用餐刀的刀尖在油布上一道一道地划,来打发时间。

家务方面她现在完全放手不管,四月斋(84)期间,包法利老太太来托斯特住了几天,看到她这样的变化大吃一惊。曾经那么细心、那么讲究的她,现在穿着灰色的长筒棉袜,整日不修边幅,用油蜡(85)照明。她回答说,既然不是富贵人家,就应当事事节俭;还补充说她很知足,很喜欢托斯特,在这里过得非常幸福,此外还有好些新的说辞来堵婆婆的嘴。而且,她似乎并没有打算听婆婆的建议。甚至有一次,老包法利夫人故意直言不讳地说主人应该监督手下仆人的宗教信仰,她脸上带着冷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从此老太太再也不敢招惹她了。

爱玛变得难以相处,乖戾无常。她将自己要吃的菜吩咐下去,端上来之后却连碰都不碰。有一天,她只喝纯牛奶,第二天却一连喝了十几杯茶。她固执地闭门不出,随后又嫌透不过气,打开窗户,换上薄裙。刚斥骂完女仆,马上又给她送礼物,叫她去邻居家走走。甚至有时将钱袋里所有的银币都丢给穷人,可她并不是慈爱,对他人也没有显而易见的恻隐之心,就像大多数乡下出身的人一样,她的灵魂深处始终存留着类似于父辈手上的老茧这般粗粝之物。

临近二月底,胡欧老爹为了感念腿伤被救治痊愈,亲自给他的女婿带了一只上好的火鸡,并在托斯特住了三天。夏尔因为要外出就诊,就由爱玛陪着他。他在卧室里吸烟,往壁炉的柴架里吐痰,聊的全是庄稼、小牛犊、母牛、家禽和市镇议会,以至于当他一走,爱玛关上门后,感到一身轻松,连她自己也有点吃惊。另外,对那些她不屑一顾的人和事,她也不再掩饰:她开始不时地发表一些古怪的看法;那些人家点头称赞的,她却予以谴责;而对那些伤风败俗的罪恶之事,她又表示赞成,这让她的丈夫简直目瞪口呆。

难道这样的苦境要永远下去没有尽头了吗?难道她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吗?她哪一点不如那些生活幸福的女人!她在沃比耶萨见过好几个公爵夫人,她们身材比她臃肿,举止比她庸俗。她憎恨上帝的不公,她头倚靠着墙痛哭流涕。她渴望纷繁的生活,渴望假面舞会之夜和纵情的欢愉,渴望那些自己从未经历过却本应体验的所有痴狂。

她脸色发白,有了心悸的症状,夏尔给她服用了一些缬草根(86),泡了樟脑浴。所有的这些尝试似乎加重了她的怨气。

某些日子,她情绪高涨,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亢奋过后,马上又陷入了一言不发、一动不动的昏昏沉沉之中。只有在她的手臂上喷洒一瓶古龙香水,才能使她恢复一点活力。

由于她时常抱怨托斯特,夏尔便设想她的病因很可能是对本地水土不服。专注于这个念头,他开始认认真真地考虑起到别处安家立业。

从那时候起,她为了减肥喝起了醋,还有些轻微的干咳,而且彻底失去了胃口。

舍弃已经居住了四年的托斯特,对夏尔来说十分为难,尤其是在“刚刚开始站稳脚跟”的时候。可是,如果非此不可的话!他带她到鲁昂去看了他曾经的老师。她这是一种神经性病症:应该给她换一换环境。

夏尔四处奔走打听之后,了解到新堡区(87)有个人口密集的村镇,名叫雍镇-修道院(88)。镇上的那名医生是一名波兰难民,上个星期刚刚离开。于是,他写信给当地的药剂师,询问当地的人口数量,距离最近的同行有多远,前任医生的年收入情况,等等。收到的回复令人满意,他决定如果开春时爱玛的身体还没有好转,就迁居过去。

有一天,她整理抽屉为动身做准备,手指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原来是她婚礼花束上的铁丝。橙花的花蕾沾染了灰尘已经发黄,镶有银边的缎带边沿已经开了线,散成丝絮。她将它丢进壁炉。它燃得比干麦秸还要迅速,仿佛一根立于灰烬之上的红色灌木树枝,慢慢被吞噬。她看着它燃烧殆尽。硬纸板做成的小浆果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铜丝蜷曲打弯,饰带熔化,纸花冠萎缩变硬,仿佛一群黑色的蝴蝶,沿着壁炉盘旋,最终飞出烟囱去了。

三月,当他们离开托斯特的时候,包法利夫人已经有了身孕。

(1) 法国的初中为四年制,从六年级倒数至三年级,五年级为初中阶段的第二年。

(2) 下坡滑里,原文为Charbovari,是CharlesBovary(夏尔·包法利)口齿不清的发音。

(3) 原文为拉丁语,意为“我要”,罗马神话中海神遏止风暴时所说的话,出自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4) 拉丁语,意为“我是可笑的”。

(5) PaysdeCaux,旧译为“科地区”,另有译“马槽乡”,法国诺曼底北部的一个地区。

(6) 天主教徒会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钟点做祷告,晚祷为其中的一个诵念祈祷仪式。

(7) 领受圣体是基督教的主要仪式之一,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将祝圣过的面饼和葡萄酒分给众门徒,说这是他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天主教会认为儿童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理性后便可参加初领圣体仪式,通常在七至十岁的男孩和女孩间进行。

(8) 为纪念7世纪的鲁昂教主,每年10月23日于鲁昂当地举办的大型市集。

(9) 鲁昂是法国西北部的大城市,位于塞纳河下游,是滨海塞纳省的省会以及诺曼底大区的首府。

(10) 指让-雅克·巴特雷米神父于1788年出版的《少年阿纳卡西斯希腊纪行》,该书涉及古希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1) 见第3页注释1。

(12) 皮埃尔-让·德·贝朗瑞(1780—1857),法国诗人和歌曲作者,其歌曲和讽刺诗在当时颇为流传。

(13) (英)潘趣酒,用糖、红茶、柠檬、酒等调制的饮料。

(14) 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一个市镇,离鲁昂不远。

(15) 诺曼底大区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港口小镇。

(16) 法国古代的记账货币,相当于一古斤银。

(17) 此处的里,乃法国古里,1古里约合4公里。下同。

(18) 即三王来朝节,在每年1月6日,为纪念传说中东方三王向圣婴耶稣献礼的日子。

(19) 牛马等牲畜驾车、拉套时架或套在脖子上,用来连接套绳的器具。

(20) 美利奴,美利奴羊为一种原产于西班牙的细毛绵羊,因此而得名。

(21) 17—18世纪,迪耶普的象牙生意非常发达,乃当时法国的象牙中心。

热门小说推荐

小阁老
三戒大师小阁老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