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主山东乡试;
九月,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取穆孔晖第一名。
弘治十八年(1505) 三十四岁
徐爱进京受学;
与湛若水相识相交。
正德元年(1506) 三十五岁
与湛若水共倡圣学;
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下锦衣狱,廷杖三十,出狱待罪。
正德二年(1507) 三十六岁
徐爱正式执弟子礼;
徐爱偕蔡宗兖、朱节来见;
父王华罢官(南京吏部尚书)返越。
正德三年(1508) 三十七岁
正月初一,自绍兴启程赴龙场(今贵州贵阳修文县);
三月上旬,至龙场驿,任驿丞;
四月,建龙冈书院,诸生来集受学。
正德四年(1509) 三十八岁
应提学付使席书之聘,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
龙场悟道;
始论“知行合一”;
闰九月,升庐陵知县(正七品);
十二月,离贵阳赴任。
正德五年(1510) 三十九岁
三月,到任庐陵,施仁政,肃纲纪,建保甲制;
八月,刘瑾伏诛;
九月,王华复职南京吏部尚书;
十月,入觐述职;
与湛若水、黄绾论学兴隆寺;
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十二月,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正德六年(1511) 四十岁
二月,任会试同考试官,录邹守益等人;
上司方献夫来受学;
十月,升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
为徐祯卿(昌国)作墓志铭。
正德七年(1512) 四十一岁
三月,升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受业者日众;
十一月,徐爱编定《传习录》;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