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叶圣陶集pdf > 黄省曾录(第1页)

黄省曾录(第1页)

黄省曾录

【原文】

黄勉之①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②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注释】

①黄勉之,号五岳,名省曾,吴县人。举嘉靖乡试,以任达放佚终其身。于书无不览。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书。

②孔子语,见《论语·里仁》篇。适,丁历反,专主也。莫,不肯也。比,必二反,从也。言无可无不可,惟义是从也。

【译文】

黄勉之问:“《论语》有言:‘没有绝对的肯定,也没有绝对的否定,符合义即可。’难道事事都要如此吗?”

先生说:“固然事事都要如此,只是要先知道一个重点才行。义就是良知,知道良知是个重点,才不会执着。就像接受别人的馈赠,有今天应当接受,他日不该接受的。也有今天不该接受,他日应该接受的。你如果执着于今天应该接受的,就接受所有的馈赠。执着于今天不该接受的,就所有馈赠都不接受。这就是‘适’和‘莫’,就不是良知的本体了,怎么能叫作‘义’呢?”

【原文】

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①”

先生曰:“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此外便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注释】

①《论语·为政》篇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有人问:“‘思无邪’一句话怎么能涵盖《诗经》三百篇的含义呢?”

先生说:“何止《诗经》的三百篇?‘六经’只要这一句话,就可以贯通,以至于古今天下圣贤的话都可以用‘思无邪’一句话贯通始末。此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是一了百了的功夫。”

【原文】

问道心、人心。

先生曰:“‘率性之为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着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

【译文】

有人向先生请教道心和人心。

先生说:“‘率性之为道’,就是道心。只要增添了一些人的意思在,就是人心。道心本来是无声无味的,因此称为‘微’。依照人心去做,就有许多不安稳的地方,因此称为‘惟危’。”

【原文】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①,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

【注释】

①孔子语,见《论语·雍也》篇。

【译文】

有人问:“《论语》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钝的人给他讲解上等高深的学问,他尚且无法进步,何况不给他讲解呢,这样可以吗?”

先生说:“不是圣人始终不给他讲解,圣人心中恨不得人人都成为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进行教导不可以不依次序。中等程度以下的人,就是给他讲解天性和天命,他也无法理解,一定要慢慢地开导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