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叶圣陶人物传记 > 03(第1页)

03(第1页)

03

【原文】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译文】

在谈论先生的弟子时,谈到某人在涵养内心上用功,某人是在知识见闻上用功。先生说:“专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专门在知识见解上用功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每天能看见自己不足的人,就能日渐充实丰富;每天都觉得自己懂得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日渐差下去。”

【原文】

梁日孚①问:“居敬、穷理是两事,先生以为一事,何如?”

先生曰:“天地间只有此一事,安有两事?若论万殊,‘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公且道居敬是如何?穷理是如何?”

曰:“居敬是存养工夫,穷理是穷事物之理。”

曰:“存养个甚?”

曰:“是存养此心之天理。”

曰:“如此,亦只是穷理矣。”

曰:“且道如何穷事物之理?”

曰:“如事亲便要穷孝之理,事君便要穷忠之理。”

曰:“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且道如何是敬?”

曰:“只是主一。”

曰:“如何是主一?”

曰:“如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接事便一心在接事上。”

曰:“如此则饮酒便一心在饮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却是逐物,成甚居敬工夫!”

日孚请问。

曰:“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准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就穷理专一处说,便谓之居敬;就居敬精密处说,便谓之穷理。却不是居敬了别有个心穷理,穷理时别有个心居敬。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②,敬即是无事时义,义即是有事时敬,两句合说一件。如孔子言‘修己以敬’③,即不须言义;孟子言‘集义’,即不须言敬。会得时,横说竖说,工夫总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问:“穷理何以即是尽性?”

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真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性,故穷理即是尽性。如孟子说‘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④,这便是穷理工夫。”

日孚曰:“先儒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⑤,如何?”

先生曰:“‘夫我则不暇’。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

日孚悚然有悟。

【注释】

①梁日孚,名焯,南海人。为进士时携家谒选于京,过赣见守仁,便欲从以终身,不愿离去。守仁劝以“务醒其心,毋徒汤火荆棘之为惧”。遂北去。

②《易·坤卦·文言》。

③见《论语·卫灵公》篇,孔子答子路问君子语。

④《孟子·尽心》篇云:“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而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⑤程颐语。

【译文】

梁日孚问:“持身恭敬和穷究事理是两件事,先生却认为是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天地间只有这一件事,怎能是两件事呢?如果说到事物现象各自不同,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件事?你且说持身恭敬是什么?穷究事理是什么?”

梁日孚说:“持身恭敬是存养的功夫,穷究事理是穷尽事物的天理。”

先生说:“存养什么?”

梁日孚说:“存养内心的天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