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译文】
有人问:“人心与物同体。例如,我的身体原本血气畅通。所以称为同体。如果我和别人,就为异体了,与禽兽草木就差得更远了。但是,为何又称为同体呢?”
先生说:“你只要在感应的征兆上看,岂止禽兽草木,即便天地也是与我同体的,鬼神也是与我同体的。”
请问这番话当如何理解。
先生说:“你看看在这个天地的中间,什么东西是天地的心?”
答:“曾听说人是天地的心。”
先生说:“人又把什么东西称为心?”
答:“唯一个灵明。”
先生说:“由此可知,充盈天地之间的,唯有这个灵明。人只是为了形体,从而把自己与其他一切隔离开了。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若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的高大?地若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视它的深厚?鬼神若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分辨它的吉凶福祸?天地鬼神万物,若离开了我的灵明,也就不存在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若离开了天地鬼神万物,也就不存在我的灵明了。如此这些,都是一气贯通的,岂能把它们隔离开来?”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是亘古不变的,为何认为没有我的灵明它们就不存在了?”
先生说:“如今,看那些死去的人,他们的灵魂都游散了,他们的天地鬼神万物又在何处?”
【原文】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功夫上说本体。”
先生然其言。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功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译文】
先生启程去征讨思恩、田州,钱德洪和王汝中把先生送到严滩(今浙江桐庐县西)。汝中就佛教的实相和幻相的问题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有心均为实,无心均为幻。无心均为实,有心均为幻。”
王汝中说:“有心均为实,无心均为幻,是从本体上来说功夫;无心均为实,有心均为幻,是从功夫上来说本体。”
汝中的见解先生表示赞同。当时,钱德洪还不甚明白,经过数年用功,他才相信本体功夫为一体。然而,这种观点是先生依据王汝中的问题偶然论及的。若我们开导别人,不一定非要引用它。
【原文】
尝见先生送二三耆宿出门,退坐于中轩,若有忧色。德洪趋进请问。
先生曰:“顷与诸老论及此学,真圆凿方柄。此道坦如道路,世儒往往自加荒塞,终身陷荆棘之场而不悔,吾不知其何说也?”
德洪退,谓朋友曰:“先生诲人,不择衰朽,仁人悯物之心也。”
【译文】
曾经有一次,先生送两三位老人出门,回来坐在走廊上,似乎面带愁容。德洪走上前去询问情况。
先生说:“方才和几位老人谈及我的良知学说,真犹如圆凿方枘一般,彼此间格格不入。这条道平坦得如同大路,世上儒者常常是自己让它荒芜阻塞了,他们终生陷入荆棘丛中还不知悔改,我真不知该讲些什么?”
德洪回头对朋友们说:“先生教诲他人,无论对象是否衰老年迈,这的确是仁人悯物的心啊!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