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 第四节 身份陷阱(第2页)

第四节 身份陷阱(第2页)

下属对上司过于敬畏,会掉入“关注陷阱”,从而令自己失去被上司关注的机会,妨碍自己的晋升之路;反之,下属对上司过于坦率或过分亲昵,则很有可能掉入“真诚陷阱”或“亲信陷阱”。无论是哪个陷阱,都会令自己“凶多吉少”。

大家都看过经典剧集《宰相刘罗锅》。显然,刘罗锅是一个忠臣,在皇帝面前从来都直言不讳。而皇帝尽管很倚重他,却也对他的耿直性格甚为不满。最后,皇帝赐给刘罗锅一块白巾,令其自行了断。可当万念俱灰的刘罗锅展开这块白巾时,却发现上面写了一行字——“君是君来,臣是臣”。原来,皇帝并没有赐死他,只是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身份”!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人物的经历,与刘罗锅截然相反。

这个人叫嫪毐,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姬极为宠幸的情人。仗着这层关系,此人在朝中作威作福、无法无天,居然狂妄到将自己称为秦王嬴政“假父”(干爹)的地步。当然,得意忘形的他也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嫪毐最终被秦王擒获,车裂于闹市,并被夷灭三族。显然,嫪毐犯的毛病,也是忘了自己的身份。

可见,与上司过于亲昵,认为自己深得宠信,以上司的“心腹”自居不是什么好事。一旦彼此之间失去必要的距离感,就会令维系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调控弹性受到莫大的伤害。没有了弹性,联结关系的纽带便极易崩断,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同事对同事。

同事与同事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身份陷阱”。比如说,某些话别人说行,你说却不行;某些事别人做行,你做却不行。这都是与身份有关的陷阱。

相貌身材、穿着打扮,性格爱好、待人接物,人脉背景、学历履历等,都是构成职场身份的重要元素。随着这些元素的不同,沟通中的语境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举个真实的例子。

小丽是公认的司花,其靓丽外形、时尚品位在公司内部无出其右者。这一点让她很自豪,却也遇到不少烦恼。她诧异地发现,许多女员工的“话局”(聊天)她都插不进去,一插就冷场。这令她分外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她的鹤立鸡群为其定义了某种特殊身份,而这一身份与其他同事格格不入。所以只要她在场,现场的氛围便会骤变,让大家兴致顿失。

坦白地说,这没有什么不公平,对小丽来说甚至是好事,意味着大家认可了她的某种特殊价值。关键在于,如果不能看透这一点,职场中的痛苦指数便会直线上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同样的一句话,相貌俊俏的人对你说,你会欣然接受,而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对你说,你便会觉得很刺耳;同样的一件事,出自初中学历的人之手,大家会觉得没什么,可如果出自一个大学学历的人之手,就会让大家觉得很出格。

可见“身份陷阱”的厉害。

其四,部门对部门。

这个比较好理解。不同部门在工作性质、岗位职责、文化氛围、利益取向等方面肯定有不少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不了解这个身份,跨部门沟通就会易发龃龉摩擦的现象,让许多本来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和“圈子”有关的陷阱。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语境,而你不了解或不属于这个语境时,便无法与对方沟通,哪怕你有善意,哪怕你是正确的。

举个真实的例子。

在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有一个年过五旬的保安。因为年纪大,职场经验也丰富,他的工作非常到位,甚至堪称游刃有余。所以进入公司没多久,便得到上至老板高管,下到普通一线员工的广泛好评,成了全公司人见人爱的红人。

职场表现顺风顺水,令这位保安大叔自己也倍感振奋。他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甚至常常主动要求加通宵夜班且不计报酬,让人越发刮目相看。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大叔便摇身一变,成了公司上下人见人嫌的人。这一戏剧性反转不但令公司高层倍觉诧异,也让他本人深受打击,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工作状态逐渐低迷。

由于全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我负责,再加上平时和这位大叔关系处得不错,他便时常跑到我这里来吐苦水。有趣的是,他吐槽的那些人和事,哪一样、哪一件都与他的本职工作,亦即“保安”这个事儿无关,全都是其他部门的桩桩件件。

原来,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夜间值班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于是乎,责任心和行动力极强的他,便把这些琐碎的细节认真地一一记录下来,拿到相关部门去找当事人反映情况,耐心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刚开始,他的举动还能得到一些善意的回应,可没多久,那些部门的人便转变了态度,开始表现得有些不耐烦。这让保安大叔很不解。他觉得自己完全是出于公心,没有任何私欲,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于是双方便有了一些言语摩擦和小小的不愉快。

问题在于,在这件事上大叔对所有部门均一视同仁,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与公司几乎所有同事均发生了类似的摩擦和不愉快。这就麻烦了。大叔等于无形中将自己推向了所有部门的所有同人的对立面,营造出一种典型的“一对多”的不利局面。

在职场中,这步棋是绝对的死棋,死局。

其实,公平地说,保安大叔的许多意见和建议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确实对公司的管理与部门的运营有不少好处。可问题是,这些意见和建议不该由他来提,他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身份。在兄弟部门眼里,他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而被广泛地视为一种麻烦与困扰,而不是帮助和支援。

这位保安大叔掉进的“身份陷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手伸得太长”,一个是“下犯上”。他提意见的对象,最初常常是部门的基层员工,在那里碰到钉子后,不服气的他便会直接去找部门经理理论,然而在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一颗更大、更硬、更锋利的钉子。

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部门间的“身份陷阱”,不仅存在“下犯上”这一种形式,还会有“平级互犯”乃至“上犯下”的可能。

比方说,甲部门的主管去找乙部门的主管说事,或者负责A事物的上级高管,去找负责B事物的下级主管理论,也会发生“身份陷阱”的问题。

归根结底,不在其位不谋(或“不懂”)其政。大家职责不同,就会出现沟通中的语境摩擦或冲突。

这方面的案例我在其他章节中也有描述,不妨参考一下。

其五,商家对客户。

商家与客户之间,也会存在“身份陷阱”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