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 第五节 暴力陷阱 善待暴力(第4页)

第五节 暴力陷阱 善待暴力(第4页)

理由很简单。固执己见会让自己情绪化,从而无法换位思考,这便容易激起对方的情绪化反应,令对方也失去换位思考的动机。

当双方都死守自身立场,拒绝体谅对方,并越**绪化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要不然就是不停地说车轱辘话,一万年达不成共识,直到把大家都搞得筋疲力尽、痛苦不堪;要不然就是干脆大干一场,两败俱伤。可甭管是哪种结果,哪一个与“目的”二字有一毛钱关系?

可见,目的意识这个东西,不能从嘴里说出来,而应该留在脑子里。你应该让你的脑袋,而不是嘴巴时刻保持清醒与活跃。

所以,当你面临一个沟通现场,特别是那种火药味较浓的沟通现场时,一定要不停地在脑海里默念自己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强化自己的目的意识。而且这项操作应该贯彻沟通的始终。你越这样做,沟通现场的可控性便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沟通过程中一旦有了目的失焦的苗头(比如双方开始说车轱辘话了),必须立刻暂停沟通,给自己几分钟冷静的时间。比如,你可以借去厕所的契机,做一次深呼吸,让自己沉下心来,重新明确一遍目的(沟通的初衷),捋清思路之后再回到现场。

如此反复几遍,若还是不能令目的聚焦,双方依然在各说各话,反复说车轱辘话,你便需要果断终止沟通,离开现场,以达到及时止损的目的。

说到这儿,想起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一个发小给我打电话,说他妈和一个搞室内装修的人吵起来了,而且两个人吵了一整天也没解决问题,想请我去帮帮忙。

刚好那天我有空,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很快赶到现场。结果一到现场,整个人都蒙了。无论我怎么听,也听不明白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二位的主张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完全是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各说各话,哪儿和哪儿都不挨着。可就这样的对话,二位竟然说了几乎一整天!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才算勉强弄明白了两人的用意。其实他们各自的主张并不难理解,甚至这些主张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没有那么远,照理达成共识并没有那么难,可为什么会磨磨叽叽地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呢?

就是因为目的意识太淡薄。双方的话题总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岔开,让沟通的目的失焦。

比方说,每当两人试图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意外。某个人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的一句话、一个用词,甚至一个表情都会轻易招惹乃至激怒对方,于是双方会立刻偏离问题解决的语境,迅速开始掰扯其他的话题,而且越扯越远,越扯越激烈。且两个人均冲劲十足,仿佛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这让我觉得,如果没有他人介入,此二位大神能一直掐到天荒地老。

重点在于,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的沟通方式存在目的意识淡薄的问题,而是固执地认为自己从一开始便亮明了态度,说明了想法,提出了筹码,且从来没动摇过。这样的反应令我哭笑不得,于是只好请他们二位暂时彼此回避一下,由我本人分别与二人沟通,结果仅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彻底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半个小时与一整天,这个差距不算小。只要掌握一点沟通的技巧甚至是常识,跨越这个差距就并不是一件难事。

考虑到类似案例在我们自己身上和生活中屡见不鲜,这一点便更有了一些“细思极恐”的味道。

可见沟通问题对人类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影响之大。

有些人也许不同意:话不能这么说,你刚才说的那个案例,问题之所以最后能被你轻松搞定,和他们二位一整天的争吵有莫大的关系。正因为吵了一整天,双方都有点累了,再加上长时间的争吵也有利于双方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所以才让你捡了个便宜,快速解决了问题。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明白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大概是说,即便是反复的车轱辘话,也并非完全无意义,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令沟通具有建设性,并为最后问题的解决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样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却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目的意识。

没错,即便没有我的介入,案例中的二位当事人在激烈争吵一天半或两天之后,也许会在弹尽粮绝、筋疲力尽之后勉强达成共识。当然,也有可能不欢而散。可现在的问题是:双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他们想要的东西,是否必须以这样的方式去获得呢?

相信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知道正解是什么。

所以归根结底,“目的”两个字是一切沟通的始点与终点。时刻牢记这一点,是成为任何领域沟通达人的绝对必要前提。

对于案例中的两个人来说,强化目的意识的意义在于可控性。亦即每当出现干扰因素,即将把话题拉偏的时候,强烈的目的意识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冷静,重新把话题引回来,让沟通重回正轨。只要做到这一点,其实甭管多难、多复杂的问题都不乏妥协与解决的可能;因为问题的解决往往与问题本身的属性与演化过程无关,只与当事人的态度有关。

事物具有两面性,任何美好、和平的东西,都会有其凶暴、丑陋的一面。反之亦然。而一个事物到底会呈现哪一方面的属性,决定权往往在我们自己手里。

比如水、火,甚至空气,只要我们善待它们,它们就会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可能与幸福的机会;可如果我们滥用它们,就会遭到它们的反噬,被剥夺幸福权乃至生存权。

袅袅炊烟与烈焰滚滚,潺潺流水与浊浪滔天,碧碧晴空与雾霾遮日……

善恶美丑之间,往往只在一线。

沟通中的暴力也一样。

暴力是有野性的,而野性是可以被驯服的。所以,不是暴力太多,只是暴力缺乏善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