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那句话:我们真正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游泳是这样,职场沟通、人际交往也是这样。你以为对方很冷漠,有可能拒绝你,其实恰恰相反,也许对方和你一样,也非常忌惮你的冷漠与拒绝。
所以主动出击,勇敢尝试才能让事物有个开始的机会,让自己真正站到起跑线前,否则一切都是零。
退一步讲,即便对方正如你想象的那般冷漠,那般不近人情,也是生活的常态,要学会接受、忍受,甚至享受。特别是如果能走到“享受”这一步,你的“厚脸皮修炼”之旅便可大功告成。
但是,厚脸皮的分寸感要把握好,不是死缠烂打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那么,如何才能把控好分寸感呢?
简单。一个原则、六个要点。
原则:厚脸皮不等于“二皮脸”,更不等于“不要脸”。
就是说,不能把事情上升到“人格”乃至“人品”的高度。
举个例子。追求一个女孩是天经地义,但“死缠烂打”“反复纠缠”则是一个大问题,意味着你的人格和人品有极大的欠缺。换言之,你要懂得“追求”和“纠缠”的边界在哪里,要尽量避免越过底线。
那么,这条边界到底在哪里呢?
这既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技法问题。具体操作时务必注意以下六个要点:
其一,真诚。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追求”与“纠缠”最大的边界就在这里。只有最大限度的真诚才能打动人,否则只能招人厌烦。
必须指出的是,“真诚”二字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无论你追求的对象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开始时做到真诚很简单,可要将其贯彻始终却很难。绝大多数人最终的失败都是源于这一点。在“真诚”这件事上,他们都会犯“始乱终弃”的毛病。就是说,在事物的最初阶段表现得“真诚有余,技法不足”,然后慢慢地转向“技法有余,真诚不足”,到最后干脆就是“技法和真诚都不足”。这会让你前功尽弃。本来你的“真诚”已经有点打动对方了,可随着你越发原形毕露,人家就会怀疑你的诚意并厌倦你的技法,从而破坏掉那一点点好感,徒增对你的反感,令你“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
还记得日剧《第101次求婚》的剧情吗?
那是一个典型的“癞蛤蟆吃天鹅肉”的故事:一个其貌不扬的老男人,经过不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尽管俗套,却赚得了无数粉丝的眼泪,成为永恒的经典。
求了101次婚,换了是谁,都会认为是一种“纠缠”。可为什么同样的事由那个又老又丑的男人做出来,就不会让人反感,甚至特别打动人呢?
无他,“真诚”而已。没错,那个老男人在追求美女的过程中,确实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他的招数却毫无新奇之处,基本上都是那些尽人皆知、老掉牙的东西。对于这些招数,美女早就见多识广、麻木了。可为什么无数帅哥用这些招都没用,而老男人用这些招却有用呢?差别就在“真诚”二字上面。换言之,老男人所做的事情本身意义不是很大,但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所体现的一如既往的真诚,却非常非常动人。而那些帅哥所缺乏的,就是这个东西。
当然,这不是说技法不重要,只是说技法与真诚的力度与平衡一定要把控好,切不可顾此失彼,盲目地走捷径。要知道,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一种定力、一种恒心,乃至一种粗糙的颗粒感。在这种事情上投机取巧是最笨的方法。
其二,节奏。
一天打一次电话叫“追求”,一天打十次乃至一百次电话就叫“纠缠”。同理,一天打一次电话也可能构成“纠缠”,而一周打一次电话可能才称得上是“追求”。
总之,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异,需要你不断地观察、体会,不断地总结、精进。要从对方的反应中不断地捕捉关键信息,哪怕是微妙的、稍纵即逝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握好节奏,才不至于把厚脸皮变成二皮脸,甚至是不要脸。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节奏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恰恰相反,适度的变奏才是最好的节奏,而变奏的秘诀依然在于对方的反应。有时密一些,有时疏一些,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搁置,另待时机。
关键是,你要清楚自己的兴趣、欲望和意志到底有多大,有多强。这决定了你的专注度,而专注度又决定了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洞若观火、细致入微。
显然,你越有兴趣的东西,欲望与意志越强大的东西,越能激发你的智慧与潜力,越能助你最终走向成功。
其三,力度。
与节奏相仿,力度的把握也要松紧适度,强弱有序。不可一味地猛打猛冲,这样做既会过早消耗完自己的精力与资源,也会激发对方的不适感乃至反感;也不可一味地轻描淡写,这样做无异于隔靴搔痒,且会显得毫无诚意。
具体的分寸把握,还是要以对方的反应为准。既然要追求一个东西,就必须研究它,吃透它。要知道,有时候越是举重若轻,背后的功课可能越是吃重。你的每一分收获,都必须浸透汗水,否则毫无价值。
其四,手段。
记得曾经有一个女孩,问我如何向她心仪的男孩“告白”。
我跟她说,最好的“告白”,就是“不告白”,因为“告白”是一种非常笨的方法,而且失败的概率太高。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四个字:不战而胜。
首先,“告白”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所以要“告白”,可也因为不确定,失败的概率太高。
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创造乃至不断积累确定性,一直到那层窗户纸自己破掉,或稍微伸一下小指头就能破掉为止。
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