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谦卑陷阱
陷阱4:只要谦虚、低调,善于换位思考,就能畅行于职场。
每个人都知道职场法则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可无论是做事的高调,还是做人的低调,都要有边界,有分寸。这个事儿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静态的。一定要动态把握,随机应变。
特别是“低调做人”这一点,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掉进“谦卑陷阱”。具体表现为:过分低调,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以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很容易迷失自我。自我的迷失反而会带来情绪上的反弹,使人焦虑暴躁,昏着儿迭出,从而降低沟通效率,破坏人际关系,使你在职场中的处境越发艰难;又或者,过分谦卑的态度会让你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引来大量负面信息的侵扰,令你方寸大乱,失去对自己正确判断的能力,乃至职场人设塑造的能力。
经常有职场中的朋友或网友跟我诉苦:和同事的沟通老是弄不好。越想照顾对方的情绪,就越会表现得神经质,越容易争吵起来,最后不欢而散。可讽刺的是,每次吵架之后都会后悔得要死,总想痛改前非。但就是刹不住车,改不了这个惯性和毛病。
在这一点上,相信同病相怜的人应该不少,包括我自己。
这就是典型的“谦卑陷阱”现象。
可见,太在乎对方的感受而忽视自己的感受,绝对不可取,副作用极大,因为这会让你倾向于某种完美主义。总想让事情在对方感到舒适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圆满收官。可毕竟压抑自己的感受会积蓄大量负面情绪,让自己的压力爆表。一旦事情的进展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顺利,一种极为沮丧的情绪便会瞬间压垮你,让你爆发出来,破罐破摔,干脆跟对方大干一场了事。也正因如此,事后你才会后悔,因为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你的本意。可只要你没有意识到“谦卑陷阱”的存在,这样的事情还会一再发生,没有穷尽。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四个字:你要自私!
要对自我的存在感时时保持较为清醒、较为深刻的意识。千万不要“忘我”,更不能迷失自我。
无论如何,在与同事相处或沟通的过程中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暂且搁置对他人感受的关注,让自己好过起来。这是一切转机的关键。自己好过了,情绪才会平复,和对方相处才会更自然。而情绪这个东西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表现得更自然,对方也会受你感染,从而变得更自然、更随和。这样一来,职场中的沟通就会更顺利一些,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至少,高烈度的争吵会减少很多,有利于你维护住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基本盘。
总之,职场中人自私一点没有坏处。让自己的抑郁少一些,心情好一些,就是为你的同事好,为你的职场好,为你的公司好。
这不是自我安慰,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这是心理学,是科学,必须尊重科学。
“谦卑陷阱”另一个弊害在于,它会严重干扰你的职场人设,甚至让你对自己的职业技能产生根本性的怀疑,从而深刻地影响你的整个职场生涯。
这不是危言耸听。相信深受其害的职场人士并不鲜见。
比如说,许多人觉得在职场中应该表现得谦虚一点,对他人的批评与建议应该勇于接受,勤于改正,只有这样做,才会给同事和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更有利于自己在职场中的发展。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很有可能让你落入陷阱。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谦虚并不一定会为你带来他人的尊重,恰恰相反,各种各样的批评与意见会从四面八方不断袭来,让你应接不暇。久而久之,你便会收获恶果,别说尊重,你的整个人设都有可能动摇甚至崩塌,令你苦不堪言,悔不当初。
这方面,我个人的教训可谓惨痛。
踏入职场之前,无数前辈善意地提醒我:行走“职场江湖”的秘诀在于“夹着尾巴做人”。真的有太多人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以至于我几乎将这句话奉为圭臬,不敢有丝毫质疑,进入职场之后,也不敢有丝毫违背。
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谦虚一定会给自己换来一个好人缘,而我也确实给自己换来了好人缘,只不过,这是一个异常苦涩、极为讽刺的“好”人缘。职场生涯的最初几年,我是这样度过的:一开始,别人给我提意见是试探性的,且能感受到明显的善意;慢慢地,这种“意见”和“建议”被“批评”所取代,善意也逐渐消退;到了后来,批评变成了训斥。似乎所有人都能冲我嚷嚷几句,且但凡我表现出一点点诧异与不满,他们就会说这其实是“为我好”。因为看我谦虚、低调,有前途,他们才会这样对我,换了别人,他们还懒得理。
我逐渐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因为我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因为谦虚而进步,反而被太多负面评价以及消极情绪所困扰。我开始失去自信,泯灭士气,对未来充满迷茫。后果是严重的。我发现自己在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效率极低。更糟糕的是,即便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不少职业技能,可是只要别人一提“意见”或“建议”,我便会立刻怀疑这些技能的可靠性乃至真实性。
这样几年下来,我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十八线艺人,还未出道便进入瓶颈期。一切都离我而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笼罩着我,且始终阴魂不散。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且必须是彻底的、革命性的改变。
于是,我开始矫枉过正,对一切“意见”和“建议”表现得极为神经质,且极富攻击性。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依然不会太理想,可至少我找回了自我,不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了。不仅如此,我惊异地发现,找回自我之后,尽管小冲突、小摩擦不断,可我在职场中的总体处境,竟然还比以前改善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