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沟通陷阱电子书 > 第三节 真诚陷阱(第1页)

第三节 真诚陷阱(第1页)

第三节真诚陷阱

陷阱3:你以为自己很真诚,其实你只是太幼稚。

我一向认为,职场是一个需要“先做人,后做事”的地方。

沟通也不例外。职场中的沟通,对“做人”这一点的要求更高、更广、更深,也更复杂。

每个人在职场中都见过这样的场面: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沟通,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张三“和颜悦色”都搞不定的事情,李四“声色俱厉”却能搞定;张三一个月都没搞定的事情,李四一个电话便能搞定;张三主动央求都搞不定的事情,李四却有人上赶着帮忙搞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因为沟通双方的关系不同。

关系是个什么东西?

大体上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筹码”,一个是“做人”。而“做人”本身也能成为筹码。所以,归根结底,这个事儿和“做人”有关。

而职场中的“做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极具变化,既与每个人的造化有关,也与每个人的修炼有关。可无论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真诚”和“善良”。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真诚”这个东西,很有可能是职场中的一个陷阱,一定要多加小心。

最容易误入陷阱的,是职场新人,因为他们往往很难真正厘清“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都说职场是一个江湖,是一个大染缸。而我一向认为,职场新人一定要有意识地做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急于沾染职场中的江湖气,要刻意地长期保持一份新人的本真。因为这份本真意味着真诚与善良,而“真”与“善”是职场中极为珍贵乃至格外稀缺的资源与品质,是你的加分项,不是减分项,需要你格外珍惜。

可是,真诚、善良不代表幼稚、愚蠢,这里面的界限搞不清楚,你就会在职场“做人”方面出大纰漏,严重影响你在职场中的“做事”。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

一次,我去一家保险公司培训营销技巧。课程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我与一位做一线保险销售工作的女孩之间发生了一点小争执。

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我在课程中一再强调,“不要把商品卖给陌生人”“销售卖的是关系,不是商品。只要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之间建立起真正亲密、可信赖的关系,任何商品或服务都能轻而易举地卖出去”,这个女孩对此提出了质疑。

她说:“您的这些理论听起来挺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必有效。”

我问:“为什么?”

她答:“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向身边的亲友推荐保险。可我发现他们对这个事儿特别敏感,有种明显的抵触情绪。我知道他们的意思,他们就是怕你挣他们的钱……所以越是熟人,其实生意反而越不好做,越难成交。”

顿了一下,她又恨恨地说:“我有个远房表哥,明明他们家有买保险的需求,而且还主动打电话跟我咨询,可是最后却偏偏买了别家的保险,就是不从我这儿买。你说气人不气人?其实他们不说我也能猜出来,肯定是我那表哥的媳妇撺掇的,生怕让我挣了她老公的钱!”

我说:“好,明白了。那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你在向陌生人推销保险的时候,会不会比熟人更容易?”

她(语塞):“那当然不会……向陌生人推销保险更不容易,人家根本不理你这个茬儿……”

我说:“那就是说,我的理论没有错。总的来说,把保险卖给熟人,还是要比卖给陌生人相对容易一些,对吗?”

她(无奈地):“对。”

我说:“这样,我提一个问题。如果当初你对那位表哥这么说,看看会怎样——别说你自己是保险公司的,而要说你认识一个保险公司的朋友,并从他那里买了一份性价比特别高的保险。而且碰巧前两天刚出险,对方的理赔非常迅速,非常到位,让你非常满意。然后你再对表哥说,你和那个保险公司的朋友关系特别好,可以要到相当优惠的成交条件。问问你表哥想不想试试。你说,这样做,和你当初的那种处理方法相比,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她几乎不假思索地答:“当然是您说的这个方法更好一些。”

我又转身问了问在场的其他人,他们也都这么说。

我心里暗自得意,觉得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但解开了那个女孩的心结,而且帮了所有现场听课的年轻人一个大忙,让他们今后的业务路上少了不少磕绊。

其实,我大错而特错了。真正的磕绊,却从这个时候才开始。

我非但没有等来“高,实在是高”的称赞,反而受到更为猛烈、更加集中的质疑。这一次,不但那个女孩反应激烈,还把其他几个在场的年轻人卷了进来。

事情是这样的:

尽管他们认可我的促销方法“确实会更有效率,成交概率更高”,却不约而同地拒绝采纳这个方法。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不真诚”,等于向自己的熟人撒了谎,所以是一种“欺骗”行为,会让他们良心上过不去。更有甚者,他们还十分担心万一哪天事情败露,对方追究起来,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这些义正词严的质疑与驳斥,我既颇感意外,也很是无语,不禁哑然失笑,无奈之下,只好一一解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