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走出困境:如何修复职场中的人际关系
陷阱4:职场中所有人必须平等,处境必须相同。
那么,职场中应该如何运用“共情沟通”的方法呢?
简单。共赢和共鸣,既可以只取其一,也可以二者兼得。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
举一个“二者兼得”的例子:
一个上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猛烈抨击他的下属:你是怎么搞的?上个月总共谈了六个客户,却崩了三对,一个客户都没拿下!业绩是零!你是猪脑吗?比你晚进公司好几个月的同事都已经成业务骨干了,你还在拖大家的后腿,好意思吗?你到底有没有干劲和自尊?整个部门都被你害惨了,知道吗?
显然,这是一场典型的“暴力沟通”。除了让上司自己发发邪火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如何巧妙地激活这场沟通,令其有意义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
先试试目前市场上大火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这场对话的开局将是这样的:
上司:你上个月总共谈了六个客户,成交率是零。我感到很失望。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成交率提高一点,起码成交一个客户。这样我和大家都能好过一些,对你自己也有好处,你说呢?
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感觉好些了?
没错,这种沟通方式貌似效果好了些,可往深里想想,却“细思极恐”。还是那句话,“谈了六个客户却一个都没成”这个事实本身就极具杀伤力,并不会因为你没有做评论,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事实而有任何轻缓。相反,还很有可能是一种冷暴力,令你的下属不寒而栗。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说你的感受,提你的要求,都有可能让冷暴力的程度进一步加码,使沟通更难修成正果。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激励式沟通”的效果如何。
上司:你上个月谈了六个客户,一个都没谈成。不过没关系。新人嘛,适应业务总得有个过程!不用有心理负担。好好干,我看好你!
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好像感觉更好了一些。可却依然“细思极恐”:明摆着自己的表现极其“菜鸟”,上司却说“看好你”。这是什么意思?是给我下了个套吗?万一我下个月的业绩依然很差,上司会怎么对我?想想都可怕!
可见,上司越说“不用有心理负担”,下属的心理负担就越重。
究其原因,这种沟通方式看似在激励下属,其实却不然。在这一语境中,上司依然是个“甩手掌柜”,把所有责任和负担都推给了下属,好像一切与自己无关,所以还是难让下属真正心服口服。
诚然,下属确实应该独立承担责任。不过这是一般的原则论。作为一个上司,在具体处理日常工作细节的过程中,不可如此教条,一定要灵活一些,通融一些,人性化一些,你的团队才能更有效率,更有战斗力。毕竟打造强大的团队,才是你的最终使命,不是吗?
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领导,才是真正高水平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