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在当时的士大夫中有极高的威望;苏东坡为人旷达,幽默机智。就文学成就而言,两人同列“唐宋八大家”,都有传世名篇流传至今。王安石和苏东坡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在治学、文采、人品上都非常出色,他们二人互相欣赏,都是真正的君子。
连读
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课文《画杨桃》中,“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这个道理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苏东坡认错》也讲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苏轼平时看到的**,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所以他认为天下的**都不会被秋风吹落。当他看到“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两句咏菊诗时,他觉得王安石写错了。后来,他在黄州见到一地花瓣,才发现**真的是会被秋风吹落的,自己原有的认知并不全面。
《鲁人锯竿入城》中的鲁人做事墨守成规,不会变通,而老人的建议,虽然解决了长竿进城的问题,但如果这个长竿是要用的,锯断了就没法用了,老人的方法没准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其实,鲁人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拿着,这样既能进城门,又不用毁坏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没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点读
◆多音字:“倒”
“倒”字在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dào,如倒水、倒立、倒车、倒不如;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ǎo,如摔倒、不倒翁。
◆苏轼
后世学者称苏轼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苏轼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咏菊诗
**,因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深秋季节傲霜怒放,历来被视为高雅的象征,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有很多文人写诗文赞美**。咏菊诗名句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读后练
请你从身边找一个例子——对某件事情,大家都“这样看”,你却可以换个角度“那样看”,把两种甚至更多的角度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