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储君的职位便顺利地落在了二皇子赵元佑身上。
赵光义对长子赵元佐彻底失望之后,自然也就格外亲近次子赵元佑。选储君之事,绝不能马虎,大宋江山要绵延万世,所以在储君候选人上,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灾祸。
次年,也就是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光义便任命赵元佑为开封府尹,赵元佑也随之改名为赵元僖。这个开封府尹可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五代以来,开封府尹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储君候选人。后周的柴荣、北宋的赵光义都出身开封府尹。
赵恒只能作为亲王,继续做好分内之事。现实不允许他有僭越的想法,皇权最忌惮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赵元僖受命于开封府尹,给外界释放出了储君的信号。很多人都上门去恭贺,尽管此时赵光义并未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会将皇位交给赵匡胤的后代还是自己的儿孙。
但这已经很明显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二皇子赵元僖作为储君,正式出任开封府尹。他广开言路,招纳贤才,一切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些事,零零散散地传进了赵光义的耳朵里。赵光义对这个次子还算满意,也给了他很大权力,让他全权负责开封府事宜,还网罗了一大批人才给他出谋划策。
这段时间,应该是赵元僖最春风得意的时刻。他大权在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18)
这时候,赵光义还不放心,他觉得赵元僖毕竟还是个孩子,处置开封府相关事宜尚欠缺经验。于是,赵光义又派出了两个新科进士,让他们去负责帮助赵元僖处理事务,顺便带一带赵元僖,让他迅速成长,将来好继承皇位。
这两个人,一个是张去华,此人少年好学,是宋太祖时的状元,已经有了几年的为官经验,各种工作也都干得很出色,赵光义让他出任开封府判官,协助赵元僖处理政务。另一个人是陈载,进士出身,深得赵光义喜爱,赵光义让他出任开封府推官。这两个人去开封府上任之前,赵光义还单独召见了他们,让他们务必尽心竭力辅佐赵元僖,帮助赵元僖成长,并赏赐他们每人一千贯钱。
然而,命运之神似乎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的难以预料。当然,除了命运,也存在着人为因素。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赵光义对赵元僖产生了看法。这件事,由一个叫胡旦的人引发。
胡旦这个人从小天资聪颖,才气过人,善于文辞。考中状元后,朝廷先后让他担任过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等官职。后来,他入值史馆。但少年时代,满怀抱负想要指点江山的胡旦给朝廷上过一篇《河平颂》,议论朝政时局,此事让赵光义大为恼火,将其贬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胡旦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变得不再那么激愤。被贬谪后,他发挥自己善于写文章的优势,又给皇帝上了一道《平燕议》,强烈建议朝廷收复幽云地区。这与赵光义意图北伐的想法不谋而合,赵光义便重新起用了胡旦,让他复值史馆,迁修撰。后来,赵光义又让胡旦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19)
但胡旦是个不知足之人,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工作,一直还是个借调身份的知制诰,心里非常委屈,惋惜自己满腔抱负却无法施展。于是,他就总想在政坛弄出些动静来,让高层知道他的存在。
于是,他就开始联络陈象、董俨等同科进士,常常半夜私下聚会,谈论朝政。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这帮蓄谋已久的人便怂恿一个叫翟马周的小吏给朝廷上书,揭露大臣们一些见不得光的隐私。(20)
这种僭越之举,在朝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一个小吏怎么如此大胆,居然敢上书朝廷,揭露大臣们的隐私?朝中很多大臣那些不敢见光的事情,被这个小吏都抖了出来。当然,翟马周也没忘了在上书中夸赞胡旦等人。明眼人一看这就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否则一个小小官吏,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大臣的隐私?
这种上书揭露朝中大臣隐私之事,让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此时宰相赵普就找到了开封府尹赵元僖,有意讨好他。因为赵普也看得出来,赵元僖是将来的皇帝人选,这时候站队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赵普便对赵元僖出主意说,这是在晋王地盘上发生的事情,您应该好好整治一下,也好让官家对您的工作进一步认可。
赵元僖觉得赵普的话不无道理,便派人连夜逮捕了翟马周。
赵元僖亲自审这个案子,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先给了翟马周一顿杀威棒,翟马周瞬间被打得皮开肉绽。翟马周本身就没有头脑,更没有胆略,一看情形不对,吓得不得了,立马就服了软,招供了。
案子再清楚不过,这是胡旦等人在背后操纵的事情,翟马周不过是个马前卒,被胡旦等人当枪使了。案子结了,就得上报朝廷,毕竟这里面涉及的几个官员都是朝中要员,不能像对付翟马周一样对付这些官员。
于是,赵元僖就将此事上报给了赵光义,并要求处理这些人。然而,看到儿子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赵光义却并未高兴起来。他对此事有顾虑,毕竟处理这些人,势必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赵光义对胡旦等人还是非常赏识的,但赵元僖这时候想立功,也想树威,强烈建议赵光义处理这些事,甚至有些强迫赵光义做决定的意思。
看到赵元僖急不可耐,赵光义有些不悦,赵元僖这是要干什么?是要左右他的决定吗?但赵光义并没有发作,还是将此事交由赵元僖处理,不管怎样,将来天下都要交给赵元僖。于是,胡旦一干人等,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
这也埋下了胡旦等人仇恨的种子,后来赵光义去世后,他们企图发动宫廷政变,为自己谋取私利。
赵元僖做的这件事,让习惯独揽大权的赵光义心里颇为不悦。儿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干一番事业了,可这时候,赵光义还是当朝皇帝,国家的一切他说了算,儿子这么急于表现自己,想树立威信,将置他于何地?有些事过犹不及。当然,赵光义并未对赵元僖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毕竟年轻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才能成熟起来。但赵光义却叫来了赵元僖身边的人,要求他们对赵元僖的诸多事情加以引导,否则极容易让赵元僖的路走偏了。
后来,在雍熙北伐时,受过伤的赵光义身体频频出现问题。这时候,大家建议立太子。可是,说这些话的人都被赵光义流放了。因为赵光义一直还处在一种矛盾中,是将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子孙,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成了赵光义晚年纠结的难题。
这时候,赵元僖却表现出了一种急迫之情,他害怕赵光义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那样他这些年来的开封府尹就白做了。可越是如此,赵光义对赵元僖就越是忌惮。当年赵匡胤病重时,赵光义也曾有过这样的举动。现在儿子也这样,不免让他心中愤懑。于是,他开始在心理上疏远赵元僖。
然而,让赵光义没想到的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的一天,朝廷举行朝议,赵元僖在上朝的时候却感觉到身体不适。赵光义赶紧命人将赵元僖抬回家静养。(21)朝议之后,赵光义还亲自去赵元僖的宅邸探望。但此时的赵元僖却病情加重,已经听不清话了。赵光义大声对儿子说话,赵元僖才能勉强听到。赵光义让御医加紧治疗,务必将赵元僖治好,否则后果严重。御医们奉命赶紧抢救,赵元僖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
但没过几天,赵元僖的病又严重了,最终撒手人寰,时年二十七岁。
赵光义得知赵元僖死去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痛哭流涕,下旨追赠赵元僖为皇太子,谥号恭孝。(22)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赵元僖的夫人张氏不是名门之后,因此在赵元僖当了开封府尹之后,赵光义便给赵元僖娶了隰州团练使李谦溥之女李氏为夫人。张氏为了争宠,意图将李氏毒死,结果阴差阳错让赵元僖误喝了毒酒而亡,但这种记载缺乏证据,不足为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