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景德镇在宋元期间异军突起的原因 > 末路英雄辉煌而亡(第3页)

末路英雄辉煌而亡(第3页)

于是,一场投降的事宜就此展开。潘罗支与李继迁就归附之事,进行多次交涉。那些代表双方意愿的使臣,也都奔走于通往双方营帐的路上。不久,潘罗支又派出了使臣去面见李继迁,商谈具体投降事宜。按照潘罗支的意见,他会在自己的驻地举行隆重的仪式,邀请李继迁来招降吐蕃六部的人。

听到潘罗支的意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继迁马上就答应了。但这时候,李继迁身边的人规劝李继迁提防有诈,李继迁却觉得,潘罗支已经没有任何理由来对抗党项人。

此时,从后方赶来前线的军师张浦也告诫李继迁,这极有可能是潘罗支的诈降之策,万不可草率行事。张浦还拿出吐蕃人的习俗警告李继迁,说吐蕃人素来以忠义著称,如果在战斗中有人投降,那么他们一家人都会因此受到羞辱,几辈子都翻不了身。而这个时候,潘罗支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这次主动请降,到处透露出诡异。(34)

李继迁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潘罗支已经没有资格和自己较量了。现在的党项人,随时都能灭了潘罗支。潘罗支这一刻主动请降,是为了保住他的部众和百姓。(35)

张浦规劝不了李继迁,只能让他万事小心。李继迁大笑着去招降潘罗支,不过众人对他的规劝,让他还是格外警惕。

李继迁带着随从到达了约定归降的地方,潘罗支亲自迎接,并表达了自己的请降意愿,这让李继迁很高兴。随即,潘罗支又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以此庆贺吐蕃对党项的归附。在这场大会上,李继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他放松了警惕。

接受归降仪式结束后,潘罗支请李继迁先回凉州,而他则收拾整顿人马,随即率大部队到凉州归附。李继迁因为受到了潘罗支的极高礼遇,便同意了潘罗支的请求。

于是,李继迁便带着亲信回去了。

潘罗支列队恭送李继迁上路。李继迁便在微醺之中,被众人裹着往回走。腊月的寒风,吹刮着众人,李继迁有些清醒,便命人快马加鞭回凉州。

看着李继迁率部而去,潘罗支的嘴角扬起了一丝奇怪的笑容。

李继迁走出吐蕃的地域没多久,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率军走到半路时,天空中忽然飞来一阵箭雨。李继迁的一些随从躲避不及,瞬间落马,其余人都向李继迁身边靠近,保护李继迁的安全。然而,箭雨并未停歇,而是更密集地落向了李继迁。

李继迁身边的人不断被箭雨射翻在地,即使是李继迁本人,也中了数箭,血流如注。李继迁最终被几个生死护卫从箭雨中掩护着逃走。潘罗支的箭雨,依然一阵紧过一阵。(36)

几个人护送着李继迁回到凉州时,李继迁已然奄奄一息。李继迁命人赶紧往西平府赶,因为潘罗支一定会追到凉州来,众人从命。李继迁命令赶紧将儿子李德明召至跟前,交代后事。

李德明听说父亲遇伏,便快马加鞭从西平府奔来。最终,这对父子见面了。李继迁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开始交代后事。当然,李继迁跟前,还有那位他非常器重的军师张浦。这个人是他的托孤大臣,也是他留给儿子的财富。

李德明素有大志,李继迁对此很放心。他死之后,李德明一定会将党项的事业不断巩固拓展。但他还是有些体己话,需要交代清楚。李继迁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他看清楚了党项人的处境,那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必须对儿子交代清楚,否则他不放心。

面对泪眼婆娑的李德明,李继迁苦笑着,让儿子不要哭,俗话说老子不死儿不大。李继迁对儿子嘱咐了以后与宋朝的相处之策。李继迁说,我死之后,你要统领好党项人,把这份家业守护好。我相信你的能力,我把张浦留给你了,凡事多向他请教。对于与辽国的关系,辽因为与党项有姻亲,也从未在边境上发动战争,只需要逢年过节时给辽国上贡就好了。但对于宋朝,一定要表示出自己的态度,他们听说我去世后,一定会大兵压境。等我死后,你就给宋朝上书,主动请求投降。如果宋朝不同意,你就一次次上书,直到他们同意为止。(37)

最终,李继迁对托孤大臣张浦也交代了后事:我们是一起起事闯**事业的,这二十几年来,我们一直亲如兄弟,相互扶持,才有了这份家业。如今党项人依靠定难五州,盘踞在西域之地,已然与辽、宋形成了鼎立之势。我死之后,你要全心全意辅佐德明,守护好咱们老兄弟打下的这份家业。张浦感激涕零,不知所言,只是不断地点着头。(38)

如此,一代枭雄李继迁死了。他把家业,留给了儿子李德明。

李德明继位之后,执行了李继迁的政策。他主动向宋朝请和,西夏与宋朝之间,有了一段几十年的和平期。

当然,李继迁死之后,李继捧还健在。宋真宗便重新给了李继捧永州别驾之职,但对他依然不放心,毕竟他是党项人高级别的首领,因此派出监军监视李继捧的一举一动。到了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一生碌碌无为的李继捧去世了。(39)

至此,宋朝与西夏二十多年的战争告一段落。

然而,宋朝的边境依然不平静。那些隐藏的力量,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威胁着宋朝的根基。

(1) 《宋史·本纪第七》:“二月,环、庆部署言西凉府潘罗支集六谷蕃部合击李继迁,败之,继迁中流矢死。”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二月丁巳,环庆、鄜延部署相继以闻,且言阿移尚幼。辅臣等请降诏招谕,阿移及其部下能相率归顺者厚加爵赏。”

(3) 《宋史·列传第二百四十四》:“继捧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愿留京师。”

(4) 《西夏书事·卷三》:“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

(5) 《西夏书事·卷三》:“诈言乳母死,出葬于郊,悉以兵甲置丧车中,挈其家族数十人出奔蕃族地斤泽,泽距夏州三百余里。继迁出其祖思忠像,以示戎人,戎人拜泣,从者日众。”

(6) 《西夏书事·卷三》。

(7) 《西夏书事·卷三》:“夏五月,战于葭芦川,不克。继迁数寇河西,银、夏诸州无宁日。太宗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祚与西上(外门内合)门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继迁从槅柞岭引众拒之,战于葭芦川,不胜,弃铠甲走。”

(8) 《宋史·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9) 西夏政权的发祥地之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