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宋朝景德元宝值多少钱 > 局势逆转 曹利用和谈(第2页)

局势逆转 曹利用和谈(第2页)

曹利用的软硬不吃,已经让她束手无策了。

当下,曹利用在营帐中歇息之时,萧太后正在为派出何人出使宋朝苦恼着。若辽国有曹利用这样的谈判之臣,何愁这次谈判不成?只是辽国人素来马上功夫高,谈判磨嘴皮子的本领小。中原的文化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让一个看似文弱的人表现出强于武将的本领。

最终,萧太后选中了左飞龙使韩杞。

这个人素来能言善辩,胸中也有韬略,安排他出使宋朝最合适不过。随即,萧太后便派韩杞持国书,与曹利用一起面见宋真宗。(19)

曹利用一行不久就到达了澶州边界上。

前方的边境守将,已将曹利用返回澶州的事情告诉了宋真宗。

宋真宗得到辽国使臣到来的消息后,十分重视这次与辽使的会面。宋真宗便派出了澶州知州何承矩去迎接曹利用和辽国使臣,还派出了翰林学士赵安仁前去接洽相关事宜。在宋真宗的认知里,辽国人彪悍,也粗俗。

宋真宗对赵安仁交代了辽使来觐见时需要注意的礼节。(20)宋朝可不是辽国,可以由着他们的性子来。赵安仁和何承矩接上了曹利用一行之后,赵安仁专门和辽国使臣韩杞走在了一起,给他讲述了中原王朝的许多“规矩”,告诉他面见天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见到宋朝皇帝之后,要行参拜之礼等。

韩杞此番前来,当然是希望见到宋真宗,亲自将萧太后交代的国书交给宋真宗。对于赵安仁提出的参拜礼仪,韩杞不理解,但也只能欣然接受。不过,韩杞心里还是犯起了嘀咕,宋朝的规矩就是多。

随即,赵安仁带领着韩杞面见宋真宗。

在韩杞入宫面见宋真宗之前,首先得跪在门口,将国书交给(外门内合)门使。等(外门内合)门使拿着辽国书信进去了,韩杞也不能动,要继续在门口跪着,等待宋真宗的接见。这些都是赵安仁教给韩杞的“礼仪”。韩杞不敢怠慢,只能按照宋朝的礼仪行事。(21)

这时候,内侍省副都知阎承翰打开了密封的辽国国书,交给宰相寇准。宰相寇准在文武大臣面前宣读了辽国国书后,才宣韩杞觐见。到了内殿,韩杞行了大礼,跪拜宋真宗,宋真宗赐座。(22)韩杞代表萧太后,向宋真宗问好。(23)

如此,整个接见仪式才算完成。宋真宗对韩杞说,贵国国书,我们尚有争议,需要商谈一番,烦请使臣到驿馆暂作休息,随后再召集入见,商议和谈之事。

韩杞便被带到了驿馆休息。

此时,宋真宗先询问了曹利用在辽营和谈的情况,曹利用据实以答。曹利用还说到了被接见之时辽国上下的傲慢态度。当下,便有人斥责辽国不懂规矩,对于和谈如此重要之事,竟然如此草率。

宋真宗对群臣的这些斥责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如何快速与辽国讲和。如今辽国使臣已经拿着国书到了宋朝,商谈和议之事才是工作重点。至于说曹利用受了委屈,等到和谈结束,给他升官就可以了。

群臣这才将关注点集中在了辽国国书上。

辽国的国书上第一款也是最重要的一款上明确写着,宋朝归还关南之地。宋真宗早已猜到辽国会索要关南之地,便对群臣们说,与辽国议和,辽国肯定会讨要关南之地,这是大家意料当中的事情。对于辽国索要关南之地,你们都说说,具体怎么回复?(24)

这时候,有人说关南之地从后周时期就是中原版图固有领土,后来宋朝的太祖皇帝继承大统,也将此地定为宋朝边境重地。如今这地方已有几十年属于宋朝,辽国有何资格讨要?也有大臣附和,关南之地断不能给辽国,若给辽国一些岁币,最终能够达成和平协定,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可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请官家您最终裁定。(25)

大臣们最终将球踢给了宋真宗。

此时,寇准还是不建议和谈。战争局势对宋朝非常有利,为何要屈尊和谈?但宋真宗和谈的决心已定,寇准已然改变不了。在和谈这件事上,宋真宗似乎一改往日的优柔寡断,立场十分坚定。

宋真宗对群臣说,关南之地是祖宗家业,不能在朕手里丢掉,朕能做的也就是守住。所以,割地之事断不可行。若辽军坚持索要关南之地,那我们也只能与辽国战斗到底。(26)

群臣都称赞宋真宗英明神武。但宋真宗刚刚强调了关南之地的重要性后,话锋马上就转了,甚至没有给朝廷主战派们片刻的思考时间。

宋真宗继续对大臣们说,打仗朕不怕,战死朕也不怕,可这些年来河北之地的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作为一国之君,朕不能让他们富裕起来,反而不断将他们拉入战争的旋涡之中……朕实在是不忍心再战了。朕只想让他们过上安定的日子。若只是给辽国一些钱财就能换得两国和平,也很划算。况且,我们是给辽国钱财,也不存在有失礼仪的地方。宋真宗还说,今天我们商议的这些话,就不必全都记载在诏书里了。曹利用作为谈判之臣,与韩杞一起,把我们的这个意思口述给辽国上下就可以了。(27)

宋真宗这一番体谅百姓的想法,得到了很多朝中大臣的支持。即使是寇准,都妥协了。

那么这次和谈,该以何种方式进行呢?

所有人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最终,宋真宗将这些观点进行了整合,归纳出了具体思路:曹利用继续北上和谈——只有曹利用一人去过辽营,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宋朝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况且曹利用是一开始就决定的和谈人选,若这时候临时换人,不是明智之举。同时,曹利用去辽国时,还要拿着国书去,才能表示郑重。此前的所有书信来往,都显得不太正式。这次既然要和谈,一切礼仪都不可有丝毫偏差。国书代表着一国的水平。

和谈之事议定后,宋真宗长舒了一口气。为了和谈,从他亲征之前开始,一直吵到今天,总算有结果了。

可到了真正拟写国书时,国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包括对辽国的称呼等重要事项都成了难题,被大臣提了出来。这些东西,一时难住了宋朝的智囊团。提出建议者认为,既然是国书,就不应该草率,每个细节必须恰到好处。而这种与辽国邦交之事,在宋真宗手里从未遇到过,前几年只顾着打仗了,从未想过两国竟然有坐下来和谈的一天。掐指算算,宋朝与辽国的最早交往应该是在太祖时代。

于是,宋真宗让人查看太祖时代与辽国邦交时的国书。可是太祖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年,那些曾经的档案资料不一定能够找见。即使能找见,也需要时间。要在几十年密封的资料中去寻找一份邦交国书,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那位接待过辽国使臣又饱读诗书的翰林学士赵安仁说,他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曾有幸见过太祖时代的辽宋邦交国书,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一些格式、称谓等。(28)

宋真宗一听便喜出望外,随即使命赵安仁全权负责国书的起草工作。

没过几天,宋真宗再次接见了韩杞,表达了宋朝愿与辽国和谈的诚意,还赏赐了韩杞袭衣、金带、鞍马、器币等物件。(29)

赵安仁起草的国书,经过大臣们的一致讨论,获得了全票通过。很多地方都加入了新东西,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寇准虽有为难情绪,但不想打击宋真宗的积极性。这一路走来,宋真宗已经对寇准有了某种惧怕之意。此时,所有人说的都是议和,寇准已经没有力排众议规劝宋真宗亲征时的勇气。

这些日子以来,赵安仁一直与韩杞在一起,给韩杞普及一些中原“文化”和礼节,韩杞这次出使宋朝,收获颇丰。

又过了一两天,北上继续和谈的一切事宜均已准备妥当。此时,韩杞代表辽方使臣,准备入朝面见宋真宗,感谢宋真宗的赏赐之恩,也向宋真宗告别。但这时候,韩杞却穿着辽国的国服想去面见宋真宗。赵安仁对韩杞说,如今你要向官家请辞,近距离面见官家,感受天子的威仪,不穿着官家赏赐给你的衣服去面见官家,怎么能行呢?(30)

韩杞被赵安仁的话问住了。他到澶州的这短短几天内,已经感受到了宋朝礼仪繁多。短时间内,他还不能学会。听到赵安仁如此问,韩杞便穿上了宋真宗赐给他的衣服,去面见了宋真宗。(31)

北上和谈一行临走前,宋真宗单独召见了曹利用。毕竟一切和谈在辽营进行,宋真宗到时候不能左右。于是,宋真宗对曹利用说,你记清楚,不割地是我们的底线,至于给钱买平安的事情,可以商量。(32)

曹利用对宋真宗说,我对契丹语略知一二,在我陪同韩杞的这段时间,韩杞曾对他手下人说,你们看见澶州北寨的宋军没有?他们劲卒利器,与我们之前了解的宋军有很大不同。这就是说,韩杞这次来澶州,不仅仅是来和谈,也是来刺探军情的。他们已经得知我们的队伍精锐、武器精良,这些都让辽国深感不安。我此次北上和谈,一定会洞察辽军动向。若辽国仍然坚持索要关南之地,就请官家不要管我,直接率领大军**平辽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