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宋朝景德元宝值多少钱 > 继续南下(第1页)

继续南下(第1页)

继续南下

在瀛州吃了败仗的辽军,非常不甘心。奋力一搏,换来的却是损失惨重。这件事情,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承受。辽军花了这么大力气,一点儿回报都没有。

瀛州战场的失败,也再一次给辽军的心里布上了一层颓废的阴影。所向披靡的辽军骑兵,这次在宋军面前,尽失本色。瀛州战役的失败,彻底打乱了辽军的部署。

从瀛州撤离的辽军高层,又开始面临艰难抉择:是否该继续南下?这可是辽国的主力,国内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这点儿家底打完了该怎么办?其实,辽军军营里已经产生了一种厌战情绪,只是手段强硬的萧太后还抱着一丝希望,力图再夺取一两个据点。悬军深入的辽军,已经孤注一掷了。

然而,尽管打了这么多次战役,辽军没有占据重要市镇,但如果就这么回去,下一次得花多长时间来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

对此,萧太后自己都没法预料。那么,辽军就得继续深入宋朝腹地,孤注一掷,以图置之死地而后生。辽军骑兵最大的优势,便是来回穿插,长途奔袭。只要辽军在宋朝腹地活动,宋军就别想安生。

这时候,有人建议发挥辽军的骑兵优势,不管河北这些重镇,**,直逼汴京。况且此时黄河已经结冰,天堑变成了通途。若辽军绕过这些市镇,直接兵犯汴京,宋朝自然会陷入慌乱。

但也有人说,即使轻易过了黄河天堑,汴京还有几十万宋军禁军。

辽国最高统治层对这样的建议采取了折中处理。萧太后觉得,发挥辽军骑兵优势是必需的,但要**还没办法做到,即使眼下放弃瀛、贝、保等州,宋军在大名府和澶州等地还有重兵集结。辽军想要南下,无法实现。天雄军势必会全力拦截辽军,而澶州也一定有重兵把守。

所以当务之急,是攻打下来大名府,让辽军以此为落脚点直逼澶州。

辽军的行军动向,很快被宋军获悉。前线的主要守将们分析了辽军的进攻方向,向朝廷上书,希望加紧部署。奏折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汴京,奏折中说:我们已经得到确切消息,辽军攻打瀛州失败后,便率大部队撤离,但辽军并未北还,而是选择了继续南下,且此时的辽军应该还有近二十万之众。这次辽军准备攻打贝、冀、大名府等地。(21)

听到辽军在瀛州被重创后不但不退,反而继续向前进军的战报,宋朝上下立即陷入一种紧张状态中。

随即,朝廷下达了命令,让各路兵马以及澶州的戍卒火速赶往天雄军,与天雄军会合,抵御辽军南下。(22)

同时,朝廷还对冀州、贝州等地守将压了担子,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贝、冀二州。

此时,镇守冀州的人是王屿。此人原为右赞善大夫,后来被调往冀州任知州。这个人虽然在现有的宋史资料中记载不多,不过也是个素有大志的宋朝官员。史籍记载,他“常有破敌之志,日阅戍兵,又集强壮练习之,开门樵采如平日”(23)。这样一个人在冀州镇守,冀州自然不会轻易被辽军攻破。

王屿在冀州期间,除了操练兵马,收集情报,还经常给朝廷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比如他经常会说,辽国大军不来攻打冀州则罢,他们如果到了冀州,我一定能将他们击退,朝廷切勿为冀州担忧。(24)

就在王屿信誓旦旦地给朝廷做保证时,辽军果然来攻打冀州了。不过王屿早有准备,辽军也没想着在冀州与宋军周旋到底。面对王屿周密的布防,辽军只能撤退。(25)

不久,朝廷便又让忻、代各路兵马与澶州的宋军会合,准备救援大名府。宋真宗虽然没有亲临一线,但对边境的防御还是想尽了办法。朝廷又给德清军下了一道圣旨,若辽军南侵,德清军可以直接率领城中的居民救援澶州,与澶州的守将们做好对接工作。(26)

没过多少日子,再一次廷议之时,宋真宗便对大臣们说,朕听说辽军如今在南下时侵扰贝、冀、深三州,都被这些地方守将击退。看起来这三个地方守住了,但其实是这些地方守将早有准备,才没有让辽军有可乘之机。可此时,辽军若是继续南下,而王超率领的定州大军还驻扎在唐河不动,那么邢、洺等地就危险了。所以,还是应该对邢、洺二州早做部署。(27)

恰巧此时,一些考试落榜的士子敲响了登闻鼓。这件事情,惊动了开封府。随即,开封府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原来这些落第士子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们依然有报国之心。这些士子有百人之众,都表示自己自幼习武,愿到前线去痛击辽军,为国效力。

开封府的长官们一看这事,自己没办法处理,于是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希望朝廷出面解决。

这次,宋真宗便命人将这些人都召至皇宫,专门对他们进行面试。这些人当中,有三个人能够挽弓,宋真宗给这三个人赏赐了一些缗钱,让他们到天雄军去抵抗辽军。

不久,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决定亲征。

此时,朝廷又给前线的守将下了一道命令。这道诏令里说,如果有勇猛之士能入得辽营,斩杀辽军或者焚毁辽军辎重者,必有重赏。(28)

同时,朝廷还给前线将士交代,如果有契丹人、渤海人来投降,一定要做好甄别工作,以防诈降,给宋军造成损失。(29)

然而,此时的辽军的确将目标确定为大名府,但这个大名府里,驻扎着宋军另一支重要的力量:天雄军。

此前,周莹调动洺州一千五百骑兵到天雄军接受任务。但这一千五百人在路上就遇到了辽军,随即,宋军与辽军展开了战斗。

周莹命令这些人对辽军进行猛烈追击。这一仗打得极为惨烈,宋军死伤很多,原先交代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周莹本欲治这些人的罪,不承想这时候朝廷正好派出使臣到此地来传达布防之事,便给这些人赏赐了酒食,并希望周莹不要怪罪这些人。(30)

不久,萧太后带领辽军转而去攻打大名府。

驻守在大名府的天雄军,听说辽军将至,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此时的天雄军中,弥漫着一种畏惧辽军的气氛。(31)

然而,即使畏惧也要防御,总不能等着辽军来攻打。此时,天雄军的最高负责人是王钦若。此前,他建议宋真宗南迁金陵,被寇准支到了天雄军任职。

此刻正是考验他的时候。

大名府是最重要的一个城镇,也是澶州之外宋朝的门户。大名府若失,黄河以北就只剩下了澶州可以防御了,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但是,对于具体如何防守,大名府的最高领导人与守将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

当时,王钦若召集全部大将商议对策。对大名府布防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是驻守在大名府的武将孙全照。

王钦若认为,目前大名府有四个门,守住四门便守住了大名府。但是,如何对四个城门的守将进行任务分配,难住了王钦若。

最终,王钦若决定利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各个城门的守将。(32)此举遭到了守将孙全照的强烈反对。孙全照的态度很明确,防守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如此儿戏?

孙全照对王钦若说,我孙全照是武将之后,几代人都是武将出身,让我抽签决定镇守哪个城门,这种事我做不出来,我自己是不会抽签的。如果大家觉得抽签这个办法可行,那你们就抽签吧,把最后没人去防守的地方留给我。(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